「北汽經驗」再出發 不斷探索工會組建和管理新模式

(原標題:企業佈局點多面廣、職工隊伍迅速擴大,工會工作怎樣跟進?北汽集團工會不斷探索工會組建和管理新模式——“北汽經驗”再出發)

開欄的話

中國工會十七大即將召開。

中國工會十六大以來的5年,各級工會組織和廣大工會幹部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肩負歷史使命,立足本職、勇於實踐、敢於創新、講求實效,針對廣大職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俯身接地氣真抓實幹,抬頭謀長遠銳意創新,在新時代不斷展示工會組織新形象新作為,成為職工群眾工作的行家裡手。

從今天起,工人日報推出《喜迎工會十七大·“孃家人故事匯”》專欄,通過各級工會幹部講述他們身邊的故事,展示5年來工會組織踐行工人運動時代主題、履行維護職責、竭誠服務職工、增強工會組織凝聚力、推動工會改革和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團結廣大職工爭做新時代奮鬥者的生動實踐。敬請關注。

跟北汽集團工會主席張輝預約採訪時間,他說他正在外地送清涼:“特意去了集團公司的一家新業態企業,叫華夏出行,看到幾個小夥子遠程操控網約車系統,他們有時因加班加點耽誤吃飯,在送清涼的基礎上,工會又給他們加送了一臺微波爐。”

“作為企業工會,有效助推企業發展,也是工作的著力點。集團公司涉足了哪些新領域,出現了什麼新業態,作為工會主席都要及時瞭解,工會工作要及時跟進。”7月24日,在回京跟記者的面談中,張輝如是解釋行程。

“及時跟進”,對北汽集團工會來說可不簡單。

北汽集團近年來發展迅速,產業逐步從北京移出或佈局至全國多個省份,並延伸到海外,職工總數從2010年的5.8萬增長到如今的近13萬。

“企業發展的多業態、資本組織層的多樣性、職工隊伍的多元化,帶來了一系列新情況:工會怎麼走進這些企業,怎樣在堅持‘促進企業發展、維護職工權益’的原則下開展工作?”張輝說。

張輝介紹了近些年北汽集團工會探索的4種企業工會組建和管理模式。

在北汽集團控股或全資的新建企業,集團工會要求“成立一年內必須建會”,但這還不夠,集團工會發現:汽車行業產業鏈長,如果鏈條上其他企業的勞動關係狀況不佳,都可能波及整個鏈條上的企業利益。

“比如,曾有一家境外獨資汽車配件企業因為勞動糾紛而出現停工事件,影響了給主機企業供貨。出現這種狀況,集團工會就沒有辦法。”張輝說。

為此,從2012年起,集團工會開始探索一種全新的建會模式——發揮所屬企業海納川汽車部件股份公司作為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成立北京汽車零部件行業工會聯合會。當年9月,工聯會成立。1年後,工聯會的成員單位發展到110餘家,覆蓋職工3.5萬人。2013年底,在北京市工業(國防)工會和北汽集團工會指導下,工聯會探索形成“集中協商,二次確認,分別通過,屬地備案”的行業工資集體協商新途徑,在業內產生廣泛影響。這種建會和集體協商模式被稱為“北汽經驗”。

“其間也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一些企業不願建會、不願開展集體協商,怎麼辦?我們還是通過龍頭企業去拉動它們。”張輝介紹說,2014年,北汽集團工會牽頭與所屬整車企業北京現代公司、北京奔馳公司進行研討,與韓方、德方代表多次溝通,成功將和諧勞動關係納入供應商評判體系。勞動關係和諧的具體標準是“企業建立工會組織、建立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在行業工資集體協商的基礎上建立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這些措施有力地拉動了中小零部件企業工會組織的建設和工作的提升,北京區縣非公零部件企業工會工作上了一個臺階。

第2種模式是“北京模式”的“改版”,也是利用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上其他企業工會工作發展,不同之處在於這種工作模式是區域式聯動。2014年12月21日,經湖南株洲市總工會批准,以北汽股份株洲分公司為核心的北汽(株洲)配套企業工會聯合會成立,目前已有16家成員單位,涵蓋整車、零部件、物流貿易等企業,覆蓋職工近萬人。與之前“北京模式”裡的行業工會聯動模式不同,“株洲模式”是地域式的工會工作聯動模式。該工聯會同樣在集體協商、推動職工服務資源共享、聯合提升職工技能水平等方面發揮了極大作用。

第3種模式被張輝稱為“共建機制”。北汽在江蘇常州有5家企業,規模大小不一、工會工作參差不齊,有的歸市總管,有的歸所在區的區總工會管。如何形成工會工作合力,促進優勢共享?5家企業工會不具備形成聯合會的條件,於是,北汽集團工會在2017年底建起工會主席工作聯席會制度,既有助於更好地開展工會活動,也減少了地方工會開展工作成本。

“我們一直在探索集團京外企業工會怎樣在屬地工會和集團工會雙重領導下發揮更大作用。我們的理念是:怎麼對職工、對企業發展有利就怎麼辦。這方面還有更多提升的空間。”張輝說。

第4種模式是境外職工之家模式。近年來,隨著北汽國際化戰略的不斷推進,生產、銷售等企業相繼在海外投入運營,秉持“企業發展到哪裡,職工之家就建到哪裡”的原則,北汽集團工會及時跟進,現在已經在墨西哥、伊朗、南非等地建起職工之家。2017年掛牌的伊麗莎白港職工之家已經配備圖書角、英語角、休息室、健身房以及中餐廚房等,“感覺溫馨得像一個港灣”。(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作者:陳曉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