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北大畢業去賣豬肉的陸步軒,如今都50歲了吧,不知他近況如何?實現了自己的追求了嗎?

塔羅右手


“北大畢業還不是照樣賣豬肉?”2003年7月,一篇《北大才子長安街頭賣肉》的報道引起我們關注,讓陸步軒一夜之間成為家喻戶曉的焦點人物。



事件回顧:陸步軒,80年代北大高考文科狀元。34歲,他卻操起殺豬刀,開始他的屠夫事業。今年他53歲,南下廣州與其師兄一起創業,精研豬肉,要為國人奉獻“很土很香很安全”的土豬肉。

一、讀書無用論

北大才子陸步軒畢業後選擇賣豬肉,這似乎向我們傳達一種信息:即使是高校畢業,以後的就業也不一定“光彩”和順利。讀書無用功一時沸沸揚揚。在接受柴靜的專訪中,他甚至不清楚自己要做些什麼。時過境遷,今年他已經53歲,人生逆襲。由開始的體制內工作辭職,下海經商。經媒體曝光後,陸步軒和合夥人陳生聯手賣肉,決定做高端品牌豬肉。 2015年,兩人聯手打造的壹號土豬銷量超過10億,在國內成為響亮的土豬肉第一品牌。他曾說,讀書不一定改變命運,但是讀書能改變思維。也許正是他接受過高等教育,突破自身底層視線,用“高學歷回報論”打破讀書無用論,結合所學知識改變自身命運。



二、學歷不是人生的束縛

陸步軒曾在2013年回母校演講說,自己是北大的“丑角”,高學歷無用是他心中的一根刺。其實擁有高學歷不是人生的束縛,而是多種選擇和出路。反觀現在的財富創造和增收,馬化騰、劉強東、雷軍、張一鳴……都是高學歷並且畢業於名牌大學,他們能夠成功不光有膽識,更重要的是前期知識儲備和戰略計劃。現在北大清華賣肉不再是新聞,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工作的權力,高學歷而多給了你一雙飛向自由的翅膀。



陸步軒雖然是北大高考狀元,但他把土豬肉做成品牌,作為事業發展。這對他來說,或許是最適合他的出路。

對於此事,你是怎麼看待的呢?期待你的留言分享。


許悠然


大家好,我是陸步軒,就是1989年畢業於北大中文系,後來混得灰頭土臉,無奈在西安街頭殺豬賣肉的那個傢伙。謝謝這麼多年來各位網友對我的關注,也感謝眾多媒體把我捧成了“名人”,北大屠夫這廂有禮啦!

1965年,我出生於陝西省長安縣,所以準確的說,我已經53歲了,早已過了知天命之年啦。

2003年下半年,“北大才子長安街頭賣肉”的新聞熱炒,迫於壓力,也由於我的體制情節,2004年進入政府工作。2010年,實現了“有車有房有存款”的小目標,關掉眼鏡肉店,效法《白鹿原》之朱先生,一心一意鑽研地方誌。

2008年結識師兄——北大豬肉佬陳生,翌年共同創辦廣州屠夫學校,我任名譽校長,負責編寫教材,他任校長,主管運營,改變了自古豬肉佬師徒相授的傳統,促進土豬行業規模發展。2016年7月,我主筆的《長安區志》通過省級終審,並作為省內唯一的區縣誌上報國務院,參加全國優秀志書評選,也算我完成體制內的夙願。

是年8月,年屆52的我不甘平庸、稀裡糊塗混日子,同時難捨豬肉情懷,謝絕領導的挽留、親朋的勸阻,摔碎鐵飯碗,南下廣州投奔師兄一起創業,從此心無旁騖,精研豬肉,開門授徒,懷著感恩之心,為國人奉獻“很土很香很安全”的土豬肉。


北大屠夫陸步軒


這個話題已經很久了,我來炒炒冷飯!

一,先來認識一下“北大屠夫”的人生軌跡。

1,狀元光環。陸步軒,1965年出生在陝西省西安市長安縣農村(現為長安區)。1985年以長安區文科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陸步軒母親早逝、家境貧寒,當年考取北京大學不失為勵志典型。



2, 光環暗淡。1989年,陸步軒從北大畢業,當時,雖然還有包分配的名額,但需要“靠關係”。陸步軒祖輩務農,沒有任何背景。他既不知道領導的家,也不會送禮。無奈之下回到老家,被分配到縣柴油機廠工作。

3,命運多舛。由於地方小,人際關係複雜,陸步軒的事業發展並不順利,後來被迫“下海”,幹過化工,搞過裝修,做過小買賣,但都接連失敗,負債累累。 禍不單行,他的婚姻也走到了盡頭。前妻對外人說,當年是為了文憑才嫁給他的,但現在他讓我丟盡臉面。

4,自暴自棄。離婚之後,他大病一場,開始酗酒、打麻將,甚至做過四年的職業賭徒。從北大帶回來的八箱書籍,再也沒有打開過。人生絕望中,每天靠著喝悶酒度過。

5,北大屠夫。34歲時,他拿起了殺豬刀,開始了殺豬賣肉生涯,從一位北大才子變成了農貿市場小販。他恪守做人之本,從來不賣注水肉,一個檔口他能賣二十口豬。 2003年7月,一篇《北大才子長安街頭賣肉》的報道引起社會極大關注,陸步軒一夜之間成為家喻戶曉的焦點人物。



6,柴靜採訪。北大才子賣豬肉,當然也吸引了央媒的目光。接受柴靜專訪時陸步軒一句“讀書無用”道出了許多無奈和蒼涼。陸步軒:打麻將的規則是非常公平的,人生的規則不公平。首先出生決定了你周圍的那個圈子。當然不是不能改變,改變是比較費勁的,它那個規則本身不公平。 柴靜:你們那個年代最響亮的口號不就是“知識改變命運”嗎? 陸步軒:到我們那時候,知識已經無用了。



7,人生逆襲。 後來,陸步軒遇到了北大師兄:陳生。 陳生1984年從北京大學畢業,被分配至廣州市委辦公廳。不久,不安現狀的他在眾人的反對聲中辭職下海,最後成為一名成功的商人。媒體曝光陸步軒以後,陳生決定和陸步軒聯手賣肉,做高端品牌豬肉。 2015年,兩人聯手打造的壹號土豬銷量超過10億,在國內成為響亮的土豬肉第一品牌。



8,北大演講。當時北大校長許智宏屢次邀請陸步軒回北大演講,一開始陸步軒都婉拒了。直到2013年,他終於回了北大,在演講中,他曾經幾度哽咽,說:“我給母校丟了臉,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此話一出,譁然一片。北大校長許智宏笑著說: “北大可以出政治家、科學家、賣豬肉的,都是一樣的”。 對於許志宏這句話,陸步軒當時只是黯然一笑。

二,陸步軒賣豬肉給我們的思考

1,讀書真的沒用了嗎?“北大屠夫”陸步軒被媒體曝光後,加上柴靜採訪時,陸步軒一聲“我們那個時代,知識已經無用了”,被媒體廣泛渲染,“讀書無用論”甚囂塵上。有些人甚至引經據典,諸如現在的老闆很多都學歷不高。讀書真的無用嗎?我看這觀點有失偏頗。我們不能狹隘地理解“無用”,讀書是開闊我們的思維,讓我們學會思考,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何走的更加穩健,而不是誤入歧途,做官或當老闆並不是讀書的唯一目的。再者說,一些小老闆可能讀書不多,小有成就,可是,不可否認的現實是,現在的財富增長已經不是僅僅靠膽量所能創造的了,是靠知識和智慧!馬化騰、劉強東、張朝陽、丁磊、雷軍、王興、張一鳴、楊元慶,哪一個不是響噹噹的名牌大學。



2,名牌大學的光環真的失去了嗎?很多人說“北大畢業不是照樣賣豬肉”,似乎北大的光環不再璀璨。果真如此嗎?我看未必!如果賣豬肉的不是北大畢業生,而是不入流的一本二本大學,試問,能引起如此大的轟動和討論嗎?我們身邊很多普通大學畢業生,賣傢俱的有之,做導購的有之,跟賣豬肉有什麼區別,何時引起過媒體關注?陸步軒只是北大的一個個例而已!前幾年,清華大學一個在讀博士,老家的房子被當地政府強拆,該博士給當地市長寫了一封公開信發到了網上,立刻引來媒體廣泛關注,當地政府緊急善後處理,據說市長親自登門道歉!強拆的情況多了,我相信全國很多被拆家庭都有大學生,為什麼波瀾不驚!清華大學博士生家被拆,竟然驚動了市長!為什麼?還不是因為清華大學這塊耀眼的招牌!



3,如何看待當下的高考。中國的教育體制改革以後,大學生已經不再是天之驕子,這對廣大底層老百姓來說是一個無奈的現實。特別是很多高考加分政策、自主招生,存在不少的弊端。網上也曾經報道,現在的名牌大學中,窮困學生的比例比過去大幅降低,所以很多人發出“寒門難出貴子”的感慨。這個社會有很多的不公平,就業靠門路,辦事憑關係,甚至打官司都要疏通關節。但是,相對來說,無論高考有多麼讓人痛恨,對窮苦人家孩子來說,要想改變自己和家族的命運,這可能是唯一公平的方式。所以,作為家長,無論是多麼艱辛,還是努力供養孩子上一個好大學吧。一個好大學,它的背景就是資源,同學就是人脈,那是普通大學不可同日而語的。

閱後如果喜歡,不要忘記點擊右上角“關注”。這樣,就可以每天第一時間免費獲取本頭條號分享的管理知識啦。

分享是一種快樂,關注是一種美德。歡迎大家關注、交流、評論、轉發。謝謝😜


管理那點事


曾幾何時,清華、北大作為中國最高等的學府,是無數學子夢寐以求的地方。而清華、北大出來的學生,被我們寄以崇高的希望。我不怕被人罵得說,就算能進入清華、北大的人都是比一般人更努力、更聰明,但也只是代表他在讀書的時候,比一般人走在前面而已,但是我們要知道,成功不是靠智商,更多的是情商。如果進入清華、北大讀書,讀成了一個書呆子,那麼又有什麼用呢?更何況,如今掃大街、工地上搬磚的都還有大學生呢,所以,我們要理性看待,從事什麼工作,只是一個行業而已,沒有什麼丟不丟人的。

說起北大豬肉佬陸步軒,這是一個讓人敬佩的人,一是他能拋下北大文科狀元的頭銜去賣豬肉,因為他將承受的是無數議論和背後的指指點點。二是能在當時下海經商,響應了國家的號召,這等決心與眼光著實讓人敬佩。

現在陸步軒算是出人頭地了,跟一個也是北大的學子,創辦了壹號土豬這個品牌,已經是徹徹底底的土豪了。

  陸步軒,1965年出生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1985年考入北大中文系。2003年,因在西安街頭賣肉的事被媒體曝出,被稱為“北大屠夫”。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陸步軒在北大讀書時。受訪者供圖

  陸步軒看起來一點也不“北大”。年過五十,他有點駝背,皮膚黝黑,任由髮根一截截髮白。他每天要抽掉一包半二十塊錢的煙,一邊抽一邊咳嗽,一笑露出被煙和茶染出褐色的門牙。

  “我這個人就是窮命。”陸步軒說。儘管有“北大”和“商人”兩個頭銜加持,他仍然習慣把農村出身掛在嘴邊。

  未名湖邊,“北大”曾是他改變命運的全部指望;豬肉攤上,“北大”又變成他羞於啟齒的心頭重壓。

  “好幾年我都覺得讀書沒有用。”陸步軒一度收起書報,拎著酒瓶走進賭場;直到2003年“北大才子西安賣肉”的新聞引起轟動,他進入體制,工作12年後辭去公職,如今遠赴廣東重操豬肉生意。

  “北大畢業還不是照樣賣豬肉?”這句話曾經是他心頭的一根刺,現在他開始反駁,“北大畢業賣豬肉都能賣成連鎖店。”

  他用了快三十年與“北大”和解。陸步軒說現在他想明白了,讀書不一定改變命運,但是讀書能改變思維。

  跳出農門

  1985年,我以531分,陝西省第十四、長安縣第一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

  我家在陝西省長安縣(現西安市長安區)東部農村,家裡幾代務農。我母親在我剛上學的時候就意外去世了,我父親字都認不得幾個。

  我九歲才上小學,腦瓜發育比較成熟了,學什麼都不覺得吃力,基礎打得牢靠,從小學習就很好。

  那時候從來沒想過人生理想這些問題,上學只有一個目的“跳出農門”。

  農村太窮了,我小時候一天只有兩頓飯,早上一頓玉米粥,中午玉米粥下麵條,晚上沒吃的生扛過去。我初中離家遠,住在學校,每個星期回家拿一次饅頭,每次都要焙乾、曬乾,到學校泡著稀飯或者開水充飢。黴變饅頭吃多了,到現在我都不愛吃饅頭。

  我姐參加過一次高考,沒考上,差得遠。全家都盼著我能考上,那會兒都是統招統分,大學畢業就是吃國家飯的公家人。

  第一年高考成績出來,我考上了西安師專。我把錄取通知書撕了。我有個親戚在國防科技大學讀書,他父親總跟我父親炫耀,我心裡不服,堅決要考更好的學校。

  其實我壓力很大,成敗在此一搏的感覺。我全靠自學,一年的時間生物鐘都是亂的,沒有白天黑夜的概念,困得不行了就眯一會兒,睜開眼就學習。夏天蚊子成災,農村沒有蚊香,靠點蒿草驅趕,又嗆又熱,就那樣還在看書。

  1985年8月28日,我第一次遠行。親戚朋友送我到村口,揮手告別。我往前走了好久,猛一回頭,父親攙著奶奶,還在身後。至今想起那情景,還歷歷在目。

  天之驕子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北大報到第二天,我趕緊到天安門廣場拍了張照片,連同平安家書一起捎回家。北京可真大,高樓大廈我見都沒見過。

  我們班21個人,全是各地狀元。來自城市的同學無論是視野、知識面都比我們農村孩子廣闊得多,我的那點驕傲很快變成自卑。

  我記得很清楚,剛開學不久宿舍同學夜聊,聊的是哲學。我根本沒接觸過,趕緊跑到圖書館借了一本《通俗哲學》。

  因為成長環境的原因,我的性格內向倔強。我加入不了同學的話題,就拼命補課,聽別人說什麼,趕緊去學。

  上了四年學,我是很老實的人,三點一線,宿舍、飯堂、教室。北大的教學環境很寬鬆,不會每節課查考勤,同學們一般派我做代表去上課,我寫字又快又清楚,我的課堂筆記是考試神器。

  北大基本每天晚上都有講座,都是各個行業取得一定成績的人來主講。我特別喜歡聽講座,對開闊眼界和個人成長的意義比專業課還要大。

  上世紀八十年代思想活躍,人心純樸、充滿希望。我在大學讀了很多書,什麼類型的書都看,看完和同學們討論,激情滿懷、意氣風發。

  我們宿舍六個人,來自不同的班級。宿舍經常聚好多人,下棋、喝酒。那時候我們是天之驕子,我們覺得文科生能改造社會。

  四年很快就過去了,我沒能留在北京,一切彷彿做了一場夢,醒來還在原點。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我一直羞於提及這段歷史。四年前,我從農村娃變成北大學子,畢業分配時的一次錯位,又把我打回原形。北大終於沒能成為我改變命運的那根稻草。

  “把牛養成了羊,把羊養成了雞”

  我的派遣證開到西安市人事局,參加二次分配。幾十個日夜裡,我騎著自行車挨個單位去敲門,最後被分到快要破產的長安縣柴油機配件廠。我上午報到,下午就走了,一天都沒幹。

  之後三年,我在計經委幫忙。我住在單位家屬院的門房,每天第一個到辦公室,拖地、抹桌子、燒開水、給領導沏茶,單位大小麻煩事我都跑在最前。但是因為遲遲無法轉入正式的人事關係,我的工資低、待遇差,心情越來越苦悶。

  1992年,我“被迫”下海,在單位得不到應有的尊重,我想出去闖一闖世界。

  我最初投入全部家當搞裝修,又跟人借了十萬塊錢挖金礦,都不成氣候。我經常跟人說,“我把牛養成了羊,把羊養成了雞,越來越瘦。”

  那是我人生的最低谷,生活窘迫,看不見前途,還欠了一屁股債。我做了五六年職業賭徒,苦心鑽研牌技,贏的錢勉強維持吃喝。

  我再也不跟人提北大,也不準朋友提。讀書改變命運,這句話在我身上就像一個笑話。我跟大學同學斷了聯繫,落魄潦倒,羞於對他們啟齒。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女兒出生,為了養家餬口,我開了個小商店,零售利潤微薄。入了行我才知道,要想發財得賣假貨,這事兒我做不來。有一次我不知情進了假電池,發現以後把幾盒貨全壓在手裡,一節也沒有賣。

  我這人老實,不敢騙人,北大的教育也給我劃了道德底線。畢業十年,我對北大的態度很矛盾,我因為北大的教育而清高,不屑於溜鬚拍馬、蠅營狗苟,但是生活本身是庸俗的,這種清高與社會脫節。

  2000年,我再次走投無路,只好關了商店,幹起投入更小、回本更快的豬肉鋪。這對我是個非常艱難的決定,殺生害命在我的印象裡是街頭無賴才做的營生。可是一家老小要吃飯,生活實在過不下去,作為謀生手段,不幹也得幹了。

  我們租了一間商鋪,外邊擺攤,拉個簾子裡邊睡覺。整片的豬進回來掛在那,我看著心裡就發憷。

  殺豬賣肉的事我沒告訴父親。沒有不透風的牆,同村人到縣裡來在攤位上看到我。父親急忙趕來,父子對視,誰也說不出話,只有連聲嘆息。

  我成了村裡的反面典型,村民教育孩子好好學習,孩子張口就是“學習好有什麼用,北大畢業都賣豬肉”。我很少回老家,回去也只躲在家裡,不願見人。

  我自己也深刻覺得讀書無用,所以也不重視孩子的教育。我家肉攤旁邊是個小賣店,賣菸酒書報,我經常去買菸買酒,從來不買書買報,老闆一直以為我是文盲。

  自己看攤賣肉的時候非常累,經常從早上四點到下午三點吃不上一口飯,我一上午能喝十瓶啤酒,既解渴又飽腹。即使在那麼累的日子裡,我依然會想起在北大的時光。

  “紮紮實實去做一件事”

  我賣豬肉純屬歪打正著。我做生意實在,肉質好分量足,回頭客越來越多。一開始一天只能賣半頭豬,一年以後一天能賣12到15頭豬。2001年,我掙了4萬塊錢,跟工薪階層比是了不起的收入。

  2003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的事情被媒體曝出。“北大才子西安街頭賣肉”一石激起千層浪,全國媒體開始討論人才環境、用人機制等問題。我寧靜的生活被打破,隱瞞日久的“北大”身份引起街坊鄰里的關注。

  我突然很恐慌,不知道是好是壞,隨旁人熱烈討論,我刻意不看關於自己的報道,也開始迴避媒體。店門照開,豬肉照賣。

  輿論給地方政府造成了無形的壓力,不斷有人邀我回體制內工作。當時我的肉店營利早已超過公務員工資,但是我依然選擇到地方誌辦公室工作。

  進入體制是為了完成我的夙願,我是國家統招統分的大學生,原本就應該在體制內工作,是因為分配問題導致了我在社會上流浪。這不是錢的問題,是身份認同的問題。

  我在地方誌辦公室工作了12年,作為主要力量參與編纂了兩部年鑑、一部地方誌。2016年7月,我們的地方誌評審通過,8月我就提出了辭職。

  我這個人不甘於平庸,五十歲了,接著工作下去一眼就能看到自己十年後的情況,退休、保健、等死。我不想等死。

  北大帶給我們最深刻的影響是自由和創新,我迫切地想要掙脫束縛,再幹點事情。在豬肉檔裡浸淫多年,我再次瞄準這個行業,想要打造連鎖品牌。前後兩次賣豬肉我的心態完全不同,第一次是生活所迫,第二次是事業追求。

  2013年,我回母校演講,我說自己是北大的“丑角”,那是真心話。北大作為中國頂尖名校,培養的是政治家、科學家、教育家,而我是個豬佬。

  我回到北大同學的圈子裡,也開始重新審視“北大”對我們的意義。這兩年跟經商的同學交流,尤其是看到農產品領域大有作為,我的想法也變了。

  如果不讀北大,我可能豬肉也賣得不錯,開兩三家店面,衣食無憂度過一生。但是現在我的眼光不會僅僅侷限於此,我要打造行業領先的品牌,做資本運作。既然進了這一行,就專注地把這行幹好,這也是北大精神。既然不能改造世界,就紮紮實實去做一件事。

  過去我拒絕“北大”的標籤,北大是把雙刃劍,你做得好,人說你是北大的,應該的;你稍有差池,人就嘲笑你,北大的就這水平。

  現在經濟條件好了,年齡也大了,就不在意別人怎麼說了。我只希望在他們眼中,我是個真實的人.

好了,人生就是在不斷的選擇與放棄之中,只是最後的成果讓不讓人滿意而已,你們覺得呢?.


紫藤愛說笑


北大畢業的高考狀元,當時決定買豬肉的那一刻,他絕對不是衝動,而是人生的一次規劃。 當時這個新聞很火的時候,很多人開始說,讀大學有什麼卵用?清華北大畢業後,還是買豬肉?清華北大畢業買豬肉,可以賣出連鎖店,可以賣出新高度。

這位高考狀元的成功,想起了最近很火的電影《戰狼2》。該電影為何會火?

電影的原本預算8000w,後來漲到 1億2,現在是2個億。吳京談到預算超支時,很硬氣,“我這個人習慣就是要死死在自己手裡,贏也要贏在我自己手裡,我過癮”。

成功的人總是有想法,敢於嘗試和試錯!


讀大學,究竟學到了什麼

1.專業知識。讀大學,最基礎的就是學到了專業技能

2.學習能力。通過讀大學,學會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在複雜的社會中,通過自己的學識,抓住機會。

3.視野和格局。通過讀大學,開拓了視野和格局。認識不同的朋友,豐富了書本以外的知識。


總之,還在讀大學的朋友,好好努力,別荒廢大學時光。沒有上過大學的朋友,也無需懊悔,社會其實也是一所大學,只要堅持不斷的努力學習,一定可以成功!


雷哥office


“北大畢業還不是照樣賣豬肉?”陸步軒一直被錯位消費著,很多人一直樂此不彼。但是今年50歲出頭的他,開始換一種說法,“北大畢業賣豬肉都能賣成連鎖店”,他說,讀書不一定改變命運,但是讀書能改變思維。這當然是普大奔喜的事情,給“高學歷回報論”的人們上了新的一課,“知識改變命運”的傳統被解構和昇華,這也給媒體一個新的報道資源。

但是其中也有一個悖論,如果眾多媒體報道,賦予陸步軒的個人品牌價值,他的豬肉品牌會有今天的成績嗎?當然,你也可以說,這是酸葡萄心理。那我們用事實說話吧。

一、“中國最牛屠夫”的知名度有助於資本運作?

高學歷無用曾經是陸步軒心頭的一根刺,以至於2013年,他回母校演講時,說自己是北大的“丑角”。

從現在的情況看,陸步軒不再視殺豬這件事情為恥,而是以做事業的態度將其做到極致,由殺豬謀生向打造行業領先品牌、做資本運作轉變。

其實,這些年,他並不是純粹的屠夫,他中間也被“招安”。媒體報道,2003年陸步軒“北大畢業賣豬肉”的新聞爆出來之後,他其實曾經進了西安市長安區檔案館地方誌辦“衙門”做所謂公務員。2009年,陸步軒和同為北大畢業同樣賣豬肉的陳一拍即合決定開創“屠夫學校”專門教人操刀賣肉。陸步軒成為屠夫學校名譽校長,為其撰寫屠夫教材。到2016年9月19日,陸步軒“放棄幾經周折才有編制的公務員職務”,重新操刀賣肉。目前,公司規模達到5000人,據稱連鎖店開到近千家。

仔細看,他的“賣豬肉”並不純粹,忽而出世忽而入世,也不是絕對的商業人,而媒體的光環無疑幫了他很多,他出了書,個人品牌也沾了光。當然他的奮鬥精神,還是值得敬佩的。只是我們應該看到複雜性。

二、名校高學歷,束縛不了自由的靈魂!

很多人眼中,多年寒窗,名校專業學的知識不該荒廢,學造飛機的,真的造飛機才對路。真的是這樣嗎?

那麼,在北大學德語專業的張泉靈,畢業到央視當記者、主播,她是不是白學了德語?一點沒用上。

那麼,1990年-1998年曾經八年讀於協和醫科大學,獲臨床醫學博士的馮唐,現在是和醫學專業沒有關係的作家,他這些年也白學了?當然,他小說寫醫生經歷,倒是有不少原始素材。

知識這兩個字,沒有這樣狹隘。它束縛不了自由的靈魂!

正像馮唐所說:因為我們學過,我們知道這些知識存在,我們不容易狹隘。不狹隘往往意味著不傻逼。他分享故事:“是知道不一定所有東西都需要有用。比如當時學植物,我還記得汪勁武教授帶著我們上躥下跳,在燕園裡面看所有的植物物種,後來我讀過一句詩,“在一個春天的早上,第一件美好的事是,一朵小花告訴我它的名字”。


三、北大清華賣肉不再是新聞,博士回鄉更不是新聞!

最後說到,我發起的探村博士聯盟,我們這裡很多讀到博士的大俠們,現在卻回到家鄉和農民一起摸爬滾打,幫老鄉走出困境。你說值嗎?

比如西瓜博士白洪譚。分享一段我寫他的故事:西瓜博士長得像西瓜一樣,圓圓滾滾的,經歷也是“回到原點”。從山東村窩窩裡飛出,寒窗多年,畢業棲枝高校當上光榮的人民教師,江東父老臉上很是有光。可他大腦短路了一下,讓老鄉們有點目若呆瓜。他辭職到中國傳媒大學讀博,還口袋癟癟回“無山無水無文物”的山東老家,腦洞大開搞所謂“西村”實驗。他建文光書院新青年理事會,策劃“住宿換知識”“屋頂音樂節“、直播農民爆炒龍蝦,不亦樂乎。他和家鄉停業的 一起建 、謀生計。——

學歷、專業不是生命的束縛,而是給我們更多自由想象的翅膀。

最後用西瓜博士的小詩作為這篇文章想表達的意思。

養一群恣意奔跑的雞

給每一個灰兔子起一個彩色的名字

種一棵永不剪枝椏的蘋果樹

便沒有那些在嬉笑間垂手可得的蘋果

而是在希望的田野上

結出嚴肅地高懸在樹梢上的

誘惑過亞當與夏娃的

砸在牛頓頭上的

滿是蟲眼兒和灰塵的

並不可愛的果實


南瓜博士劉楠


陸步軒,1966年出生於西安市長安區,1985年以長安區文科狀元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89年畢業分配至長安區柴油機廠工作,後下海經商,先後做過多種職業,以“眼鏡肉店老闆”的身份聞名。

2003年,國內許多媒體相繼以《北大畢業生長安賣肉》為題報道了陸步軒的現狀,“陸步軒現象”引起了人們對就業觀念、人才標準、社會分配等眾多問題的深刻反思。

2008年5月,在廣州他認識了同為北大校友、同是“賣肉佬”的陳生。

2009年8月,陳生邀他赴廣州,提出開辦“屠夫學校”,兩個“賣肉佬”一拍即合。2011年12月,繼“北大才子”、賣肉佬、公務員的身份之後,陸步軒帶著自己花4個月寫的《豬肉營銷學》的講義,走進廣州“屠夫學校”當老師。

2016年4月19日上午,北京老國展4號館的農展會上,陸步軒把新書《北大屠夫》的籤贈設在了土豬壹號的展臺裡,一邊是黑豬肉農產品,一邊是陸步軒的新書,這樣的“奇觀”吸引了不少人。

1989年畢業分配至長安區柴油機廠工作,後下海經商,先後做過多種職業,以“眼鏡肉店”老闆的身份聞名。

2000年,陸步軒租了房子開起了肉店,文弱書生操起了切肉刀。但賣肉的生意也不容易做,每天起早貪黑,一年忙到頭,交了水電費、房租後也就所剩無幾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曾經的理想被現實的生活負擔所代替。陸步軒在說如今他不願意看書時,表情有些痛苦。他說,自己還是喜歡研究語言,尤其是對方言很感興趣。“其實我最適合去做編輯詞典的工作。”言談中,他流露出對“書桌”的嚮往。

2000年因幹上殺豬這一行而聞名的北京大學畢業生陸步軒。

2003年,國內許多媒體相繼以《北大畢業生長安賣肉》為題報道了陸步軒的現狀,“陸步軒現象”引起了人們對就業觀念、人才標準、社會分配等眾多問題的深刻反思。

2003年,因媒體報道“北大才子街頭賣肉”而出名,一時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人物。美國一家企業有意投資北大賣肉陸步軒的“眼鏡肉店”。

2004年調入長安區檔案館工作。《屠夫看世界》作者。

2005年,陸步軒自述人生的20萬字紀實文學《屠夫看世界》,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

2008年5月,在廣州他認識了同為北大校友、同是“賣肉佬”的陳生。

2009年8月,陳生邀他赴廣州相商,提出開辦“屠夫學校”,兩個“賣肉佬”一拍即合。

2009年8月,陳生邀陸步軒到廣州,提出開辦“屠夫學校”的事。兩個“賣肉佬”一拍即合,由同學出資辦學,陸步軒為屠夫學校編寫教材,內容涉及市場營銷學、營養學、禮儀學、烹飪學等學科,另外還要求學員必須到飼養場去了解生豬的科學飼養,希望“培養出來的都將是通曉整個產業流程的高素質屠夫”。

2010年4月,陸步軒因腿部受傷骨折,病休狀態下好不容易有了靜下心來的機會,他花4個多月完成了講義。

2011年12月,長安年鑑2011年版三稿的校審工作正在進行,《豬肉營銷學》講義也打磨完畢。4月月底,他即將赴廣州去授課。這回陳生和陸步軒在北京開了12家豬肉店,

2013年10月19日,他們親臨新街口北大街某超市,在現場熟練地切割豬肉,不少圍觀的市民感慨:“看這剁肉的架勢,絕對的真把式。”

2013年4月受邀回母校演講時說,“我給母校丟了臉、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說完幾乎哽咽。而北大老校長許智宏為此演講致辭時說,“北大學生可以做國家主席,可以做科學家,也可以賣豬肉。”

2011年12月下旬,陸步軒帶著自己花4個月寫的《豬肉營銷學》的講義,走進廣州“屠夫學校”當老師[3]。

2016年4月19日上午,北京老國展4號館的農展會上,陸步軒把新書《北大屠夫》的籤贈設在了土豬壹號的展臺裡,一邊是黑豬肉農產品,一邊是陸步軒的新書,這樣的“奇觀”吸引了不少人 。

2016年9月初,陸步軒辭去西安市長安區史志辦工作來到廣州,開始網上賣肉。10月初,陸步軒將帶隊收購一家陝西的食品公司。現在壹號食品入駐天貓商城,並開設自己的直營店。


夫of子n說


當年北大中文系高材生陸步軒,畢業後在社會上久經摔打,為貧困生活所逼,曾經混得灰頭土臉,如今化腐朽為神奇!實現逆襲!背後隱藏著什麼秘密!


恐怕他自己當年也沒想到,如今己過知天命之年的他正站在新零售和綠色經濟的兩大風口上躊躇滿志,不斷實現著自己的追求。

【1】生活不會虧待每一個認真努力,奮力拼搏的人。



1989年,北大中文系畢業的他,在現實生活中不斷碰壁,經歷過生活磨難洗禮的他,34歲那年操起殺豬刀,把殺豬剁肉賣豬肉作為了自己切入社會的一個突破口,認真分析,不斷實踐,從養豬賣豬肉各個環節細細揣摩,後來和他一起合作的北大校友豬肉佬陳生感慨的說,陸步軒真是一個用心的人,從一件小事看,只要他手一摸豬肉,就能準確辨識出有沒有注水……

如今的陸步軒,是陸回頭黑豬品牌創始人,是飼養土豬專家,是屠夫學院名譽校長,他自己編教材,讓土豬養殖有了系統的標準,培養了大批養殖土豬專業人才,他創辦的眼鏡豬肉店開至多家。

他編制了《長安區志》,已上報國務院評選優秀去,了結了自己在體制內的一個夙願;出版了《北大屠夫》一書,目前已進駐頭條問答。

他和陳生聯手合作打造的壹號土豬,2015年銷量超過10個億,在國內成為響亮的土豬肉第一品牌。2016年壹號土豬登錄天貓成為"出欄"面向大眾消費者的互聯網+豬肉品牌。

站在新零售和綠色經濟的風口上,欲借電商重構萬億級的生鮮市場。難捨豬肉情節,他正在一心一意專心做著自己喜歡的事,為廣大民眾提供更土更香更安全的土豬肉。

【2】成功必定有路徑,有方法。

他賣土豬肉賣出了"北大級別"的水平。我們從他的經歷中,看到他所走過的路徑和方法:

1.讀書改變命運,持續的學習力打開人生局面。

陸步軒說過,"能考上北大,說明學習能力強。",在北大讀書,在那樣一個學習氛圍濃厚的環境裡,接觸到不同觀點的碰撞,各種思維方式的洗禮,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對社會,對人生,對自我有了不同的認知。這些學識融入到思想與靈魂裡,站得高看得遠,潛移默化增強了自己在社會上競爭的軟實力。重要的是學習力不斷提升。

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同樣是養豬賣豬肉,陸步軒採用半開放式養豬,他養的是土豬,讓豬自由活動,給豬放音樂,讓豬在自由快樂的環境中長成。這是當地其他養豬的人所不能理解的,認為他腦筋有問題。豈知這是他的核心競爭力。

2.善於抓住趨勢的眼光。

有句話說的好,站在趨勢的風口,豬也能飛起來。

現在社會,人們越來越注重食品安全,越來越追求綠色健康。

他抓住了民眾崇尚綠色環保,健康生活的趨勢,堅持以自己的方式養土豬,給民眾提供"更土更香更安全"的土豬肉。這也讓他打出了自己的品牌,贏得了市場的認可。

3.立足現實,腳踏實地的精神。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一樣的現實情況,自身情況不同,擁有的資源有差異。

陸步軒在陝西這樣一個不發達的省份,一個農民的兒子,有場地能養豬,豬肉又是千家萬戶日常餐桌上的主要肉食,他就把養豬賣豬肉作為自己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的事情來做。一個北大畢業生去養豬賣豬肉,這是需要極大勇氣的。

現在有多少大學生眼高手低,放不下自己的面子,大事幹不了,小事不屑做,還有多少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就沉迷於遊戲麻醉自己,做啃老族。

4.用心經營,持續不懈努力。

從選擇養豬賣豬那時候起,他就以經理人的思路用心在做,用半開放式的養豬,保證能自己家的豬肉與其他家的不同,適應了人們在新時代的需求趨勢;堅持誠信經營,不做欺詐顧客的事;一家店一家店用心踏實的去做。開辦專業的屠夫學院,傳授自己的經驗。

與陳生聯手打造壹號土豬,走品牌營銷之路,與互聯網接軌,進軍重構萬億級的生鮮市場。

如今一方面是許多大學生畢業生難就業的問題非常突出,一方面是社會用人單位找不到合適的人才。還有一部分人感覺工作的不舒心,想要調整方向,打開新的局面。

如何立足現實調整目標?走出自己的一條成功之路。從陸步軒的成功經歷中,或許能得到一些啟示!

如何破解就業難?如何助力大學生打開就業局面?您有什麼好辦法呢?歡迎分享。


綠野


大家的評論似乎忽略了他個人的種種糾結和豁達。

“北大畢業還不是照樣賣豬肉?”這句話曾經是他心頭的一根刺,現在他開始反駁,“北大畢業賣豬肉都能賣成連鎖店。”

他用了快三十年與“北大”和解。陸步軒說現在他想明白了,讀書不一定改變命運,但是讀書能改變思維。

說實話,就這一點不斷和自己的身份,夢想,光環,和初心鬥爭與和解的過程,我們就能看出“知天命”的陸步軒有多麼寶貴。

作為北大中文系出身的他,想必瞭解太多文人墨客的糾結人生。賣豬肉的他,讓我想起陶淵明。世人皆說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可認真讀過陶淵明的詩文的人,都會知道他有很多的對家人的愧疚,以及種地本身讓書生感受到的去除光鮮外表的糾結。

即使如此,陶淵明依然選擇了種地。

同樣,陸步軒,曾經“賣豬肉”而慚愧的他,能夠中間進入體制工作不去賣豬肉後,又再一次地走出了體制,勇敢去賣豬肉。這不得不說是一種豁達。

2016年9月初,陸步軒辭去西安市長安區史志辦工作來到廣州,開始網上賣肉。10月初,陸步軒將帶隊收購一家陝西的食品公司。現在壹號食品入駐天貓商城,並開設自己的直營店。

對比起曾經回母校演講,談到自己賣豬肉不體面,自己“混得差“,如今的陸步軒原意說出下面這些話,

我這個人不甘於平庸,五十歲了,接著工作下去一眼就能看到自己十年後的情況,退休、保健、等死。我不想等死。

北大帶給我們最深刻的影響是自由和創新,我迫切地想要掙脫束縛,再幹點事情。在豬肉檔裡浸淫多年,我再次瞄準這個行業,想要打造連鎖品牌。前後兩次賣豬肉我的心態完全不同,第一次是生活所迫,第二次是事業追求。

如果不讀北大,我可能豬肉也賣得不錯,開兩三家店面,衣食無憂度過一生。但是現在我的眼光不會僅僅侷限於此,我要打造行業領先的品牌,做資本運作。既然進了這一行,就專注地把這行幹好,這也是北大精神。既然不能改造世界,就紮紮實實去做一件事。

曾經為賣豬肉而慚愧的他,到了50歲,目前願意說這是“事業追求”,我想也是一番“知天命”,發本心。


圖書館員丁丁


孔子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那個北大天驕陸步軒,不知50歲的他近況如何呢,究竟實現了自己的追求了嗎?

50歲的陸步軒,已經從當年抑鬱不得志的“北大天驕”成為如今響徹市場的“屠戶大王”,尤其和陳生合作的壹號土豬銷量破十億從而完美翻身成為了人生贏家,正如《老人與海》所說的那樣“一個人生來並不是為了被打敗的”,只要心懷激情和夢想這個天下遲早有我們一席之地!

時光回到1985年,陸步軒當年以531分成為陝西省西安市長安縣的文科狀元的身份考入北大中文系,畢業後滿懷壯志的他被分配到長安縣的材油機廠工作,由於人際複雜的工作環境陸步軒不久後便離開下海經商,由於經營不善破產而歸因生活所迫當年的文弱書生竟抄起殺豬刀在某個市場的角落吆喝買起了豬肉。

2003年,他以“眼睛豬肉”開始被媒體廣泛關注走紅全國,也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在賣豬肉的那段感到自卑甚至是絕望的時候,陸步軒還不忘奮筆疾書,出了一本書《屠夫看世界》。

經歷過十多年的社會歷練沉浮後,和被大師兄陳生合辦了壹號土豬並且辦起了《豬肉營銷學》,通過招聘大學是來系統學習四十天的分割豬肉、銷售技巧、烹飪技術等等從而一發不可收拾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豬肉大戶”!

當他功成名就的時候說了那麼一句話:“將豬肉賣到了極致,也算不給母校北大丟臉了!”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看法和觀點,相希望各位有所啟發!周星馳曾說過:“人如果沒有了夢想,和鹹魚有什麼區別!”作為一名懷有夢想的90後,我最近的目標是成為一名今日頭條的加V作者,希望可以得到各位的幫助!關注、轉發、評論以及點贊,勞煩各位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