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沒玩夠,長大後是什麼體驗?

小時候沒玩夠,長大後是什麼體驗?

“玩”是體驗,也是學習新東西的重要機制

文 / 涼爽

王者榮耀、英雄聯盟、絕地求生……這些是成人用來點綴枯燥生活的遊戲。和成人不同,遊戲是兒童的主要活動。“遊戲的童年”有助於促進孩子的認知發展和身體發展,培養他們的專注力、社交能力、創造力,讓他們更聰明,還能幫助他們緩解壓力,增進心理健康。

印度電影《起跑線》正講述了主角夫婦為了讓女兒能夠進入最優質的學校,學習正規的英語,得到最好的教育,而下血本買學區房、一起報名參加面試培訓,甚至不惜假扮窮人,以此搶佔入學的機會。

為什麼不惜任何代價都要進入德里文法學校,媽媽米塔是這樣解釋的:

“你上不了一個好的小學,就上不了一個好的初中,你上不了一個好的初中,你就上不了一個好的高中,你要是上不了一個好的高中,你就上不了一個好的大學,最終的結局就是你成為不了一個優秀的人。”

當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孩子的童年中越缺少自由的玩耍,孩子們越可能會付出嚴重的代價。

小時候沒玩夠,長大後是什麼體驗?

小時候沒玩夠,長大後是什麼體驗?

孩子沒有玩夠,長大後會失去什麼?

有一位從美國海軍退役的工程學學生神槍手,開槍射殺了46人。精神病學家斯圖爾特·布朗(Stuart Brown)採訪了得克薩斯州的26名謀殺犯,初步研究和統計發現:絕大多數殺人犯都有兩個共同點——來自於暴力家庭,或者童年時從沒有像其他孩子那樣玩耍。

布朗需要弄清楚是哪一項因素更能導致暴力行為的發生。此後他又採訪了6,000人,進一步瞭解他們的童年生活。調查結果顯示——如果在兒童時代不能無拘無束地玩耍,孩子長大後可能不會快樂,也難以適應新環境。

無論是人類還是動物,幼年時“沒有玩夠”,則會影響到其社交、情感和認知能力的發展,還可能導致他們情緒低落焦慮、情緒管理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比較差。布朗認為:“如果孩子沒有盡情玩耍,後果將不堪設想。”

小時候沒玩夠,長大後是什麼體驗?

小時候沒玩夠,長大後是什麼體驗?

“玩”是體驗,還是技能

認知能力

2007年,發表於《兒童和青少年醫學文獻》的一項研究顯示,孩子在遊戲活動中,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和穩定性較強。除了可以培養專注力,還可以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創造力。

解決問題能力

當很多孩子一起玩集體遊戲時,他們會主動考慮如何照顧到每一位小夥伴的感受,從而讓遊戲繼續下去;當孩子自己跟自己遊戲的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搭建積木屢次失敗,為何拼不出想要的圖案等,激發他不斷積極地思考和解決。這些寶貴的經驗將為孩子成年後創造性地思考和解決問題打下基礎。

身體控制能力

玩耍的一個重要作用,加快血液循環,讓新陳代謝旺盛;通過大動作和精細動作的運動,鍛鍊孩子肌肉的能力,促進動作技能和身體的平衡能力的發展,提升各個感官的協調能力,最終促進孩子智力、體力、應變能力的全面發展。

人際交往能力

老師和成人給孩子帶來的是規則意識和權威感,和同伴之間玩耍就顯得極為重要了。孩子懂得如何表達意願和回應他人,逐步學會分享、協商、謙讓、輪流和競爭等社交能力。

在角色扮演遊戲中,佩萊格里尼說:“孩子們會用一些複雜的語言,以夥伴能理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想要說明的問題”。

1997年,美國密歇根州伊普西蘭蒂的高瞻教育研究基金會曾針對貧困兒童和成績較差的兒童的研究報告中指出,相比那些始終有老師教導、孩子不能自由玩耍的幼兒園,以自由玩耍為主導內容的幼兒園培養出來的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能更好的適應社會。

相對來說,剝奪孩子自由與玩耍機會,他們長大後社交能力和適應能力可能會比較差。

小時候沒玩夠,長大後是什麼體驗?

小時候沒玩夠,長大後是什麼體驗?

玩和學習之間的矛盾

事實上,很多家長都擔心孩子為了“玩”就不會去學習,他們為了讓孩子的長遠發展和獲取最大現時利益,於是限制孩子自由玩耍,帶他們參加一些家長認為更有價值的學習行為(比如繪畫技能、寫作技能、英語口語技能等)。

埃爾金德說:“人們應該重新認識玩耍,不能將玩耍看作是工作的對立面,而應看成是對工作的補充。好奇心、想像力和創造力就像肌肉一樣,不用則廢。”

儘管現在我們仍無法確認童年時期“玩不夠”的孩子在成年的時候到底會失去哪些具體的東西。就像我的小時候,屬於“圈養”型養育方式,我爸爸媽媽聽聞了太多拐賣兒童的慘案,我根本沒有自己一個人和小夥伴在外瘋玩的機會。但是在更小的時候,我爸爸會帶我去爬樹抓魚,也屬於比較“自由”的遊戲了,現在回想起來總覺得玩得不夠透徹。

上了大學之後,我開始實現“真正的自由”了,跟同學朋友宵夜唱K,這是我以前都從沒做過的。因為我一直感覺自己小時候沒玩夠。

這裡提到我的例子,並不是建議家長“放養”孩子,讓孩子自由玩耍的前提是要確保安全。孩子跟成人玩耍固然可以實現親子陪伴的目的,但是更多地提供孩子跟同齡孩子玩耍的機會,更有助於孩子的社交發展,讓孩子玩得更加“盡興”。

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孩子們的“玩”既是具有隨機性和創造性的體驗,更是孩子學習新東西的重要機制。遊戲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不想讓孩子長大後有太多遺憾,就請還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童年。

小時候沒玩夠,長大後是什麼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