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之地失而復得:唐朝歸義軍的奮鬥歷程,一掃一百餘年的國恥

大唐王朝,曾經是屹立在東亞的巨人,勢力範圍一度包括中亞、北亞,但一場安史之亂,唐朝的輝煌就此終止,中唐取代了盛唐,疆域也隨之萎縮。唐朝疆域的縮小有很多原因,叛軍的攻略、外地的入侵、為了抽調兵力的自主放棄等等,經過這場動亂,唐朝再不復往日威名。

河西之地失而復得:唐朝歸義軍的奮鬥歷程,一掃一百餘年的國恥

在外敵入侵這一項,吐蕃絕對是排得上號的,在安史之亂造成唐朝國勢漸趨衰落後,唐朝的邊防力量也變得虛弱,吐蕃於是乘機入侵河西諸州。從乾元元年(758年)起,到大曆十一年(776年),廓州、涼州、蘭州、瓜州等地相繼陷落。

吐蕃軍最後進攻沙州(敦煌)時,雖然沙州與唐朝的聯繫已經中斷,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但城中軍民卻頑強抗擊,一直抵抗到彈盡糧絕。建中二年(781年),在得到吐蕃將領允許外遷的承諾後,陷入絕境的沙洲軍隊出城投降,至此,河西全境陷落。

陷落後的河西人民慘遭吐蕃的蹂躪,和後世的契丹等少數民族政權不同,吐蕃根本就沒有考慮過要安撫人心以獲得長久統治,他們對河西實行壓榨統治,大肆抓捕丁壯者作為奴婢,替他們種田放牧,老弱者要麼殺了,要麼施以酷刑,用以取樂。

河西之地失而復得:唐朝歸義軍的奮鬥歷程,一掃一百餘年的國恥

除此之外,吐蕃人還確立了奴隸制度統治,將所有漢人劃分入不同的部落,強制穿吐蕃服飾,說吐蕃語,從吐蕃習俗,為吐蕃政權服徭役和兵役。所有的高級官員都由吐蕃人擔任,其次為吐谷渾人等,漢人處於最低一等。

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百姓日夜思歸唐朝,反抗吐蕃起義此起彼伏,但都被鎮壓,此時唐朝又無力收復河西,這個願望只能通過時間來等待,等待有人能夠將它實現。

貞元十五年(799年),沙州,張家,一個嬰兒呱呱墜地,這個嬰兒就是張議潮。

張家是沙州的漢人大族,世代為官,即便在吐蕃統治河西時期,張家也是當地漢人的領袖,在吐蕃沙州政權中任職。不過由於吐蕃的民族歧視政策,張家的地位也十分低下,同樣要忍受吐蕃貴族的欺詐和壓榨。

河西之地失而復得:唐朝歸義軍的奮鬥歷程,一掃一百餘年的國恥

張議潮的父親名叫張謙逸,是吐蕃沙州政權的漢人最高官員,張議潮的母親安氏也出身沙州大族,這使得張議潮天然擁有漢人群體中的話語權。張謙逸去世後,張議潮按照吐蕃官職世襲的制度,繼承了吐蕃沙州漢人都督的職位。

張議潮自幼眼見吐蕃的殘暴統治,不由得對父親口中那個大唐故國心馳神往,為此,他立志要帶領人們迴歸故國的懷抱,並在父親的鞭策下刻苦學習兵法和武藝。繼任都督後,張議潮一邊對吐蕃表示順從,一邊以自己的家產為軍資,秘密招募、訓練義軍,同時不斷收納起義失敗被鎮壓的流亡者。

在蓄積力量,伺機而動的同時,張議潮還默默關注著吐蕃的形勢,還曾親自前往吐蕃國都邏些,觀察吐蕃形勢。經過多年的蟄伏,終於,他的機會來了。

事實上,在張議潮默默準備的同時,吐蕃王國已經逐漸走上了衰落之路。吐蕃贊普赤祖德贊因大力弘揚佛教導致國內矛盾加劇,他自己也被反佛大臣刺殺。繼任贊普朗達瑪是被反佛大臣推上臺的,所以大肆滅佛,於842年被僧人刺殺。

河西之地失而復得:唐朝歸義軍的奮鬥歷程,一掃一百餘年的國恥

由於朗達瑪沒有確立繼承人,他一死,吐蕃宮廷發生奪位之戰,王子云丹和約松激烈爭奪,隨後擴大為兩人支持者的大規模爭鬥,吐蕃內戰全面爆發。

內戰風波自然波及到了河西、隴右地區,吐蕃洛門討擊使論恐熱與吐蕃鄯州節度使尚婢婢為此長期征戰,河西一片大亂。

如果說誰在這場內亂中笑得最開心,那無疑是唐朝和張議潮了,二者都果斷抓住了時機。唐朝於大中初年出兵收復了陷於吐蕃的原州、樂州、秦州和石門、驛藏、木峽等七關,張議潮大中二年(848年)率眾起義,一舉收復沙州。

張議潮的目的是迴歸唐朝,所以他立即派遣使者,前往長安告捷,但此時涼州等地還控制在吐蕃手中,前往長安的道路很不順暢,使者繞路前往,一直到大中四年(848年)才將消息傳到長安。

河西之地失而復得:唐朝歸義軍的奮鬥歷程,一掃一百餘年的國恥

唐宣宗大喜,下詔褒獎張議潮等人的忠勇和功勳,命使者傳命封張議潮為沙州防禦使。使者回去的同時,休養好的張議潮再度發起攻勢,先後收復了瓜州、伊州、西州、甘州、肅州、蘭州、鄯州、河州、岷州和廓州等十州,至此,張議潮所部已經控制了河隴地區十一個州,只有涼州,廓州未下。

大中五年(849年)八月,張議潮派其兄張議潭等二十九人前往長安告捷,並獻上瓜、沙等十一州圖籍。十一月,唐宣宗下令於沙州置歸義軍,統領沙、甘、肅、鄯、伊、西、河、蘭、岷、廓十一州,以張議潮為節度。

同年,尚婢婢由於輕敵,在與論恐熱作戰中遭到慘敗,逃亡瓜州尋求張議潮庇護,原尚婢婢部將拓跋懷光等人也轉而歸順張議潮,張議潮實力大增。不過涼州是吐蕃在河西地區的統治中心,兵力強大,張議潮不敢貿然進攻。

河西之地失而復得:唐朝歸義軍的奮鬥歷程,一掃一百餘年的國恥

大中十二年(858年),經過長時期準備的張議潮,派其侄張淮深率領漢蕃軍隊七千人馬,開始向涼州發起攻擊,經過三年苦戰,終於將其攻克,論恐熱僅率三百人倉皇逃離。

鹹通四年(公元863年),唐朝復置涼州節度使,統領涼、洮、西、鄯、河、臨六州,治所在涼州,由張議潮兼領涼州節度使,貞元初年失守而廢置的涼州軍鎮又得以恢復。

鹹通七年(866年),張議潮派拓拔懷光攻克廓州,擒殺論恐熱。張義潮派張季顒和拓拔懷光將論恐熱首級和繳獲的器械鎧甲進奉唐廷,至此,陷沒百餘年之久的河湟故地全部收復,吐蕃政權在當地的勢力徹底崩潰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