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產品不含中國成分」,是「歧視」?還是「警示」?

“本產品不含中國成分”,是“歧視”?還是“警示”?

1

“本產品不含中國成分”

在這些國家竟成了鑑定假貨的標準

------

根據《溫哥華太陽報》近期的報道,一位華裔居民在超市購物的時候,感到被“歧視”了。原因是他在購買狗糧的時候,赫然發現狗糧的包裝上印著“不含來自中國成分”的字樣。

“本產品不含中國成分”,是“歧視”?還是“警示”?

這位華裔見到後,認為是“地域歧視”,找到這家狗糧生產商理論,結果被人家一席話反駁得啞口無言。

其實,這款狗糧的生產商是美國公司,他們這麼標明已經很長時間了,這個標明還一直都是他們產品的“賣點”,因為有了這個標明,他們的產品才獲得了更多加拿大用戶認可。很多加拿大用戶認為,“不含來自中國成分”,就是相當於“食品安全”。

這家狗糧的創始人說:“我們並不是針對中國或者華裔,只是在2007年的時候,因為使用了從中國進口的原材料,導致很多寵物吃了之後死亡,後來北美地區消費者就很擔心,狗糧的質量問題,希望狗糧中不要含有來自中國的原料,以免出問題。”

不僅僅是在北美,在澳洲,這樣的情況也經常出現。

澳洲嬰幼兒食品品牌貝拉米(Bellamy's Organic),就曾在一款新的產品中標明“本產品沒有任何成份來自於中國”。後來被人在澳洲的超市看到,拍下照片發在網上,呼籲大家抵制這個澳洲品牌。

“本產品不含中國成分”,是“歧視”?還是“警示”?

2

是“歧視”還是“咎由自取”?

------

將“不含中國成分”當成質量的保障,這究竟是“歧視”,還是“咎由自取”呢?我們就事論事,以上的兩個例子,一個是寵物食品,一個是嬰幼兒食品,看起來似乎沒啥關係,

其實它們都曾經因為同樣一件事,使得公眾喪失了信心,那就是“三聚氰胺”。

2007年,讓加拿大大批寵物死亡的寵物食品,正是使用了來自中國的小麥蛋白粉和大米蛋白粉作為原材料,後經美國食品藥監總局檢驗,這些原材料中都含有三聚氰胺,從死去動物的腎臟裡,也檢測除了同樣的元素。

當時這件事傳到中國,我們很憤怒,覺得這肯定是老美在搞事情,我們自己吃的怎麼就沒事,一出口到你們那裡就出事了呢?時任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局長李長江,現在的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的副組長,大義凜然地斥責這是國外媒體蓄意炒作,製造中國商品威脅論。

一年之後,“三聚氰胺”的大名就不僅僅在美國和加拿大傳開了,整個中國都記住了這個等同於“毒藥”的化學名詞,那家喊著“每天一杯奶,強壯中國人”的奶粉廠家,往奶粉裡摻三聚氰胺,製造了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嬰幼兒食品醜聞。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中國的奶粉醜聞很快就在全球傳播開來。日本最大的食品公司丸大食品立即表示,全面回收五種有肉餡或奶油餡的包子和點心,原因是產品的成分包括中國的伊利牌牛奶,擔心可能受到汙染。韓國檢測出由天津嘉年華國際有限公司生產的“米之愛”產品中含有三聚氰胺,當局決定禁止進口含奶粉成分的中國產品。新加坡宣佈,全面禁止中國奶製品出口……

儘管後來“三聚氰胺”事件得到了處理,各國陸續恢復了中國奶製品的進口,但是,被傷過的信心卻很難重新拾回。別說外國人了,就是中國人自己,有條件的,哪家不是優先給孩子喝進口奶粉?

3

總有一些“害群之馬”讓我們信譽掃地

------

只能說,這是我們“咎由自取”。並不是說中國生產的產品都是假的,是有毒的,而是總有一些“害群之馬”,讓我們信譽掃地。

這些天聽了一個段子:“一位火鍋店老闆看到網上關於“假疫苗”的文章,義憤填膺,立即轉發到朋友圈,然後往火鍋里加了一勺地溝油,說,早日發財,移民美國”。

中國四十年改革開放,追求的是“市場經濟”,只要能夠賺到錢,能夠發展GDP,就可以不顧一切。連最淳樸的農民,都學會了造假。小時候在農村,我就不止一次親眼見到,親耳聽到這樣的故事:

為了農作物能夠長得快點,用很多藥,當你去他們家做客的時候,他們給你吃的東西全都是為了自己家裡吃,留下來沒用藥的那些,還很自豪地跟你說:”放心吃,這是留給我們自己吃的,沒打藥。“

面對這樣的”淳樸善良“,真讓人感動萬分。

“本產品不含中國成分”,是“歧視”?還是“警示”?

這就是“互害型”社會。

比如賣“假疫苗”的,很可能吃的就是毒大米;毒大米的生產商發了大財,去火鍋店吃火鍋,結果吃的是地溝油;火鍋店的老闆為孩子買到的奶粉,結果被添加了三聚氰胺,奶粉廠的老闆被狗咬了之後,打的是“假疫苗”……

“自己家的孩子,自己能說,但是別人說不得”。當在海外看到別人用“本產品不含中國成分”來當成產品質量的保障時,身為中國人,多少都有些不舒服。但要怪,就怪“害群之馬”太多了,自己身上不乾淨,就別怪別人對你另眼相看。

“本產品不含中國成分”,是“歧視”?還是“警示”?

今天,國通移民就分講一講最容易移民的幾個國家。

1、希臘

希臘的移民門檻是整個歐盟裡面最低的。只需要你在當地購買一套價值25萬歐元以上的房產,就可以直接獲得綠卡。而且是一家三代移民,不管你是想定居在愛琴海,還是拿著歐盟綠卡暢遊歐盟國家,都很方便。

現在中國一些大城市,就算你買上千萬的房子都不送戶口,相比之下,希臘的購房移民項目真是厚道多了。

希臘不僅沒有“假疫苗”,而且孩子成為希臘居民之後,等於成為了歐盟居民,可以在任何歐盟國家中上學,並享受當地的教育優惠政策。之後考取歐盟國家的的大學,將按照歐盟生的標準,門檻比國內孩子更低。

“本產品不含中國成分”,是“歧視”?還是“警示”?

2、南美和加勒比島國

另外幾個比較容易移民的國家在南美洲,比如智利、巴拉圭、烏拉圭等等,這些南美國家的移民也比較簡單,只要你還算箇中產,有個幾十上百萬的淨資產,並且有在當地的生存能力,基本上用工作、創業等簽證都是可以過去的。

這裡我們重點講一講直接用錢來買護照的國家,比工作和創業等等更加乾脆、快捷,比如聖基茨、安提瓜。

這些國家,並非中國人傳統觀念裡的移民熱門,但在現在這個移民需求多元、移民軍備競賽的環境下,這些國家相對更加容易,而且他們的護照性價比也不低。

比如說聖基茨吧,這個加勒比小國的護照辦理起來是很容易的。

只需滿足下面這三個條件:

1. 主申請人年滿18週歲

2. 無犯罪紀錄

3. 向聖基茨和尼維斯糖業基金捐款15萬美元起.

同樣屬於加勒比海地區的安提瓜,近來也成為中國人海外資產配置時的熱門移民辦理國,買一本安提瓜護照非常簡單,而且不貴。

“本產品不含中國成分”,是“歧視”?還是“警示”?

只需要滿足下面三個條件:

1、主申請人年滿18週歲;

2、無犯罪記錄;

3、向政府捐款10萬美元(原價20萬美元,因為安政府籌集防颶風基金,2018年10月30日之前申請只需10萬美元);

辦理速度也是挺快的,一般3到6個月能辦下來。

如果你不想給這個聽都沒聽過的政府捐10萬美元,那麼你還可以通過買房來獲得護照。

根據安提瓜的移民法案,在當地購買價值40萬美元以上的房產,也可以申請入籍,拿一本護照。

買了這些護照的人,可能有一半不會去這些國家長住,但他們圖的是行李箱裡多一本海外護照,可以帶來諸多便利,應對突發的風險。

3、馬耳他

自2015年,馬耳他國債投資居留計劃(簡稱MRVP)推出以來,馬耳他以其穩健發達的經濟,一流的英式教育體系,優美獨特的風景,溫暖舒適的氣候,吸引著無數投資者的青睞。其醫療系統與英國非常類似,實行免費的公立醫療,所有的納稅居民都可以在各大公立醫院享受國家醫療體系所提供的免費服務。馬耳他在醫療設施和服務方面被世界健康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認可為排名世界前五位,排名較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更高!

“本產品不含中國成分”,是“歧視”?還是“警示”?

永久居留卡申請條件:

1. 主申請人年滿18歲;

2. 主申請人無犯罪記錄;

3. 投資25萬歐購買A級國債,5年後有息返還;

4. 可攜帶配偶,未婚且經濟不獨立子女及主副申請人雙方父母或祖父母一同申請;

護照申請條件:

1.主申請年齡18歲以上;

2.主申請人無犯罪記錄;

3.持有馬耳他E卡滿12個月;

4.捐款65萬歐;購房35萬歐或租房1.6萬歐起共5年;國債15萬歐

5.配偶,子女(高達27歲)及主副申請人55歲以上雙方父母和祖父母一同申請;

“本產品不含中國成分”,是“歧視”?還是“警示”?

4、愛爾蘭

早前,在《國籍質量指數》排名中,愛爾蘭成為包括英國在內的英語國家排名中的第一名,這讓全世界的投資人對愛爾蘭居留的關注飛速飆升。不論是免費的醫療體系還是優良的福利體系都成為了現如今最值得移民的國度。

基本上只要達到下面這些要求,即可申請:

1、主申請人年滿 18歲,隨行子女最高不超過24週歲

2、無犯罪記錄

3、申請人(夫妻)須證明其名下擁有200萬歐元資產,並且擁有可用於投資的100 萬歐元現金(包含在200萬歐元之內)

4、投資100萬歐元至企業

5、需要購買可以覆蓋愛爾蘭的私人醫療保險

“本產品不含中國成分”,是“歧視”?還是“警示”?

國通海外總結:

中國國民經濟水平的發展,和國內日益加劇的生存壓力,使得一波大的移民潮在所難免。為了孩子,乘著現在還有能力可以移民,就先辦一個身份吧,移民的門檻只會越來越高。

最後,移民的方式還有很多種,也歡迎大家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