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語和中國哪裡的方言最接近?

金日寰宇


這個題目挺好的,實際上,如果以長視野來看的話,中國每一個地方的都有自己的方言,如果沒有統一的語言,那麼實際上每一個地方都可以創造出一種語言。就像如今的歐洲一樣。

在遠古時代,每個地方的人都會創造出一些交流語言,而文字則是在語言後發的。由於地理條件的限制,語言在傳播的過程中通過聲音來傳播的,而聲音的傳播受制於人,每一個人的聲帶都不同,也就意味著聲音會變。但是文字不一樣。

不同地域的人聽到的可能不一樣,但是看到的東西都是一樣的。這就是文字和語言的區別。韓國是直到世宗大王時代,才創造了屬於自己的文字,但是這個方法歧義太多。所以需要漢字來標註。

要說與什麼地方方言類似,當然是東北,雖然聽起來可能差一些,但是實際上發音還是很像的。特別是朝鮮族,簡直就是同種


以股易金


閩南語繼承的是古代中原的河洛語,而朝鮮話、韓國話很多也較好地繼承了古中原發音,因此兩者有時一些地方很相似。

先看看朝鮮話與河洛語有何相似之處,舉一些例子。



1、
韓朝話保留了河洛語(閩南語)的聲母部分,並且在韻母部分也有很好的保留。

如“金正恩”英文注音為:Kim Jong-un這是不準的,真正的朝鮮話注音是:gim jeong eun。而閩南語的發音是:Gim Jing Wun(這裡的“正”,我暫且只有白讀。其文讀,可以請泉州的說書人批註)。普通話是Jin Zheng Yin。可見普通話與前兩者相距比較大,而朝鮮話與閩南語發音,除了音調不同,注音高度接近!

一個有意思的事件是,金正恩原名“金正銀”,這是從小到大的名字,直到2010年在即將登上大位的時候才做了更名,猜測是為了更加莊重,體現皇恩浩大:)?

用普通話的人當然無法體會為什麼“金正恩”、“金正銀”這樣改名有什麼目的,是隨機的嗎?普通話:“恩”念en,“銀”念yin,能有什麼關係呢?

使用河洛語(閩南語)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金正恩”和“金正銀”有什麼關係,因為Gim Jing Wun和Gim Jing Ngun的發音很接近。也就是,在閩南語中,“恩”讀Wun(陰平),“銀”讀Ngun(陽上),是兩個發音接近的字!可見朝鮮當年在給金正恩改名的時候,是花了一些心思的。


還有韓國《江南style》中的“江南”讀音Gang Nam,這一發音和閩南語的注音完全一樣,也是Gang(陰平) Nam(陽上),或者用更準確的英語是Gang Num。唯一的差別就是音調的不同,閩南語是按照8個聲調發音的。(普通話是Jiang Nan,聲母韻母都不同了)。

2、
還有一點,韓朝話還保留了入聲,這也是古漢語重要的特徵。閩南語有入聲,普通話沒有入聲。

二、
那麼,閩南語是因為河洛人衣冠南渡才保留在南方,而處在北方的朝鮮,就沒有受到蒙元、滿清的影響而改變古代發音嗎?

1、歷史上朝鮮國因為國家有較獨立的存在,所以並沒有經歷蒙元、滿清之禍。使得他們的語言、血統可以得到更好的保留。



《元史》王約傳記載,“朝廷議罷徵東省,立三韓省,制式如他省,詔下中書雜議,約對曰:“高麗去京師四千裡,地瘠民貧,夷俗雜尚,非中原比,萬一梗化,疲力治之,非幸事也,不如守祖宗舊制。”丞相稱善,奏罷議不行。高麗人聞之,圖公像歸,祠而事之,曰:“不絕國祀者,王公也。”
這裡說的是,蒙元因為大臣王約一時諫言,因此沒有攻打吞併朝鮮,令朝鮮非常感激。無論是否完全因為此事,朝鮮沒有被蒙元侵滅是客觀存在的。


即便到了清朝,因為朝鮮感念明朝,一直堅稱明朝才是正統,這個時候的朝鮮人,不把清帝國作為“中國”,更不把清帝國看怍中華。

“嗚呼!皇明吾上國也。上國之於屬邦,其賜賚之物,雖微如絲毫,若隕自天,榮動一域,慶流萬世。……蓋吾明室之恩不可忘也。……恩在肌髓,萬世永賴,皆吾上國之恩也。
今清,按明之舊,臣一四海,所以加惠我國者,亦累葉矣。……又詔永蠲正貢外別使方物,此實曠世盛典,而固所未得於皇明之世也。然而我以患而不以為恩,以憂而不以榮者,何也?非上國也。

我今稱皇帝所在之處曰行在,而錄其事。然而不謂上國者,何也?非中華也。我力屈而服彼,則大國也。大國能以力而屈之,非吾所初受命之天子也。今其賜賚之寵,蠲免之諭,在大國不過為恤小柔遠之政,則雖代蠲一貢,歲免一幣,是惠也非吾所謂恩也。
”(也就是,我朝鮮崇尚明朝,因為明朝是上國,而我被迫臣服於清朝,是因為我力量不足,但清朝不是上國,只是大國而已,你充其量只能用大國的力量使人屈服)

朝鮮官方一直保留祭祀明朝的活動。
康熙四十三年(甲申,1704)即朝鮮肅宗三十年三月,那時,清廷統一中國已經六十年,在朝鮮卻仍然記得“甲申之歲,回於今日,而又逢三月之朔,今三月十九日,即皇都淪陷之日也”。朝鮮官方依然要舉行祭祀,祭祀逝去的舊王朝,國王說,明神宗即萬曆帝的祭祀“是早晚必行之盛禮”,表示“空望故國,朝宗無地,追天朝不世之殊渥,念列聖服事之至誠,祇自嗚咽,流涕無從也。昔我仁祖大王當天翻地覆之日,不廢焚香望闋之禮,則經今丁皇朝淪陷之日,豈可遣官設祭而已耶”。


他們有的甚至堅持使用明朝年號。
為了表示這種文化的傳承和認同,在崇禎皇帝尚未自縊,明朝還殘存的時候,朝鮮“不忍背棄大明,凡祭祝之文及公家藏置文書皆書崇禎年號”。青原府院君沈器遠準備起事反清,試圖事成後“用崇禎年號,書示八方”,但事敗被殺,其中另一個為首的權鬥昌被捕受刑後說,“國事艱危,為清國所侵辱,百姓皆思中國,欲趁此時內清朝廷,外攘夷虜”。(朝鮮起事首領之一權鬥昌被捕受刑後說:“國家境況危厄,被滿清侵佔侮辱,百姓都想念中國,想要趁此時對內清除朝廷,對外抵制夷虜。”——轉者譯)
很長時間裡面,他們仍然堅持用崇禎年號。像雍正四年(1726),那個並沒有親身經歷過明嬗變的申澤(1662一1729)仍然署的是“崇禎紀元後九十九年”,而他去世後給他寫祭文的人也仍然用崇禎紀元,說他“生於崇禎紀元後再壬寅,卒於周甲後己酉”。


GohMaiLoon


最象的就是生活在東北的朝鮮族人說的朝鮮方言,如吉林省延吉市的朝鮮族人方言。除了中國人朝鮮族說韓語很象外,韓語的發音和福建一帶的閩南語比較相近。

韓國話是韓國人、朝鮮人與海外韓國人共同使用的語言,現在全世界共有約8000萬人使用該語言,說韓語的人主要分佈在朝鮮半島以及中國的吉林延邊,美國,日本,中亞各國及遠東地區,國際影響力排名全球第九。以前朝鮮半島上的民族沒有自己的文字,寫文章都跟中國一樣,使用中文的文言文。公元1443年12月,朝鮮王國的世宗大王創建訓民正音,也叫朝鮮諺文。雖然發明了韓國文字,但在很長時間內,朝鮮國的統治階層仍然偏好使用漢字,直到二十世紀初韓國的表音字母系統才開始大量使用。韓語,日語均有大量的漢語藉詞,朝鮮語佔70%,日語佔80%,上世初中葉,在國內民族主義的思潮下,朝鮮半島南北於1948年廢除漢字。

雖然韓國人在歷史上曾用漢字作為官方書寫語言,韓國曆史上也很長時間是中國的附屬國,但韓語與漢語的差異還是相當大的。現在韓文經過改革,書寫也沒有一個漢字了,反而日文裡有許多。相對而言,韓語與阿爾泰語系諸語言如蒙古語、日語的親緣關係相對較近。如果不看書寫,只看讀音,韓語與日語是最接近的。


陸棄


韓國語最接近的應該是我國朝鮮族的語言,其實韓國人和朝鮮人的祖先,有一大部分就是由我國東北遷過去的,韓語和朝鮮語相似的原因正是因為這個。而之後,韓國又自己創造了屬於他們的一些詞和字母,但是大部分內容,如果你是朝鮮族的,你能聽懂大部分韓文,但是反過來,人家韓國朝鮮的就覺得朝鮮語不正宗的韓語,不是什麼山東地方話和東北地方話,根本不能這樣,這樣理解的意思就是,用拼音去讀韓語,就說拼音和韓語一樣,不朝鮮族受中國人影響,多使用漢語詞,而韓國受美國文化影響,外來語大多是英語詞在韓國的漢字沒有在延邊使用的多,延邊人雖然說朝語,但是大多數人都會寫漢字,很多朝鮮族人還送孩子去漢語學校二者的方言也不一樣。1.語音:單個字母基本上沒差別,主要是“97,99”這兩個元音在韓國發得更接近“91,95”,朝鮮更接近“91,99”。在語調上南北有著明顯的差異,總體來說 韓國語 調比較高,比較柔;朝鮮的較低、較硬。在字母排列順序上,韓國把92排在最後,而朝鮮排在中間韓國語 裡面有“頭音規則”,即朝鮮的“8931(女人)、05XX(李XX)”在韓國是“2131、33XX”。2.詞彙:由於政治、經濟原因,韓語吸收很多英語外來語,像“253355(wife)、813355(knife)”朝鮮語 多吸收漢語詞,在可以使用固有語時,儘量避免使用漢語詞。朝鮮一般說“2767(妻子)、43(刀子)”。即便是像“電腦”這樣南北語言都借用外來詞的情況,也存在差異,韓國叫“435755”,朝鮮叫“455755”。3.語法應該說在語法方面兩者差異不大。但一些在韓國使用率很高的用法,在朝鮮則基本不用,如 韓國語 裡面表示猜測的“-811339”、"-751339"在 朝鮮語 基本不太使用。4. 日常用語在說“沒關係”時, 朝鮮語 說“3123289199.”,韓語則說“7943289199.”.再比如,在說“廁所”時, 朝鮮語 說“311625(衛生室)”,而韓語說“613225(化妝室)”。中國的朝鮮族的祖先是從朝鮮半島移居過來的,所以語言帶有自己祖先的特點。因此中國的朝鮮族之間的語言之間也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比如在朝鮮族比較多的東三省,黑龍江的很多朝鮮族的祖先就是從慶尚道過來的(如今的韓國釜山 ,大邱一代),朝鮮族,祖籍在慶尚北道的,說話的語調就和他們比較像。在吉林延邊一代,因為他們和朝鮮接壤,所以很多人的祖籍是咸鏡道(現在的朝鮮)。在我們聽起來,他們的語調比較幽默。現在中國人所說的韓語實際上是以首爾話為標準的韓國的一種普通話,就像中國以北京音為基準的普通話。因為以前交流比較少,所以語言帶著自己的特點,但基本上是一種語言,所以我們說的 朝鮮語 ,韓國人是能聽懂的。現在很多朝鮮族都 韓國旅遊,留學,也有很多韓國的書籍,韓國的電視劇流進中國市場,所以朝鮮語有像韓國語發展的趨勢,很多朝鮮族(延邊以外的)說的都是很多標準的韓國話。



指縫下的陽光725


答案是閩南話,韓國人學閩南話比非閩南人更快,這種例子並不少見,另外,韓語作為本身是從中古漢語(隋唐宋)學習過來的“半漢音”語言,今天韓語裡許多與漢字音接近的字或詞,齊發音與普通話或其他方言差別較大。但與閩南語卻較多接近,如:學生、時間、車票、哥哥、的等日常高頻用語發音均高度相似。韓國人和閩南人溝通,並不需要花太多功夫,這是真的。



有興趣可以看看這個視頻。


無風即風


韓國話和中國哪裡的方言最接近。

本人不是語言學家,沒有很深的造詣,但有常識,以下僅做常識解答,還請提問者和讀者通過其他渠道獲取更多信息。

韓國話不是一種“方言”(dialect)。韓國話的學名在中國應該叫朝鮮語。在朝鮮叫朝鮮語,在韓國叫韓國語。朝鮮和韓國兩地獨立發展了半個多世紀,語言肯定出現方言差異。和大陸與臺灣的官話的差異一樣。但都是一種語言。在英文裡,朝鮮語/韓國語就叫Korean Language。本文後面都叫朝鮮語。

朝鮮語是一種完全獨立的語言,而且不從屬任何其他語系(language family),意即它和其他周邊地區如阿爾泰、漢藏、通古斯、日本語等語系都沒有更多的關係,是相對獨立發展出來的(現代智人都是從非洲走出來的,部分走出非洲的人和尼安德特等更早走出來的“人類”交配過),現代智人的複雜的語言都是在走出非洲之後才在各地發展起來的)。

因此,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以及各種中華大地的方言(實際上也是可以被定義為“語言”(language)。對語言的定義完全是主觀的,沒有什麼客觀的保準。在歐洲,各種方言甚至一定程度能夠相互聽懂的語言(例如丹麥瑞典挪威等)北歐語言)都被定義為”語言”。在中國,相差極大的“方言”也僅僅被定為“方言”(dialect)而已。

不同的文明社會之間會有文化交流。語言、詞彙、概念、文字都會通過這種交流在不同的文化之間傳播。

中華文明是強勢文化,在三國/魏晉時代,文化就傳播至朝鮮半島。彼時,那裡只是操朝鮮語但沒有文字的落後文化。與華夏文明接觸後,漢字即進入朝鮮半島。當地人引入漢字體系,採用漢字記錄朝鮮語(這裡有從吏讀到15世紀訓明正音的一段歷史,但書寫系統不是本文要關心的)。伴隨華夏文明的巨大影響,各種以漢語概念塑造的概念也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進入朝鮮半島,主要都在政府、科技、法律等文化和高知領域。

華夏文明對朝鮮半島的影響有一兩千年之久;到日本殖民時代,又有新的由日本人發明的漢字詞彙進入朝鮮半島。這是後話。

到今天,朝鮮語中大概有60~70%的詞彙是來自漢語的,也就是一個詞彙的發音背後有兩個表意漢字。

提問者想問的,應該是說,朝鮮語/韓語中對這部分漢字起源的詞彙的發音,或者說對朝鮮語中漢字的發音,與中國哪個地方的發音相似。

伴隨引入漢字系統的,就是漢字的發音體系。朝鮮半島引入漢字的時期基本是華夏文明處在晚期上古漢語到中古漢語的一段時期,即從三國/魏晉到唐宋的時期。古代漢字文明引入到日本等其他地方也在同一時期。 換言之,這段時期的華夏大陸對漢字的發音,是現代朝鮮語對漢語詞彙發音的基礎。

因此,中古漢語與朝鮮語中的漢語詞彙有一定的相關性。這和日本、越南等地對漢字的發音情況類似。例如,日語的漢字音讀與朝鮮語中的漢字讀法一樣,都保留了中古漢語中的韻尾部分。

下一個問題就是,朝鮮語中的漢字讀音與中國哪個地方方言的發音更接近?

這個問題也比較簡單了,哪個地方的發言與中古漢語更加接近,那麼其與朝鮮語中的對漢字的發音也更接近。 這就是南方的各種方言。粵語、閩語、吳語,以及客家、贛、湘等,不一而論。

但語言是發展和流變的。幾代人就可以使語言的發音系統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甚至經過幾代人就不能相互辨識理解。漢字是表意的,不是表音的拼音文字,因此不能有效的記錄發音。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從中古漢語可以發展衍生出這麼多新的語言。北方漢族地區在10到14世紀受到北方遊牧民族的統治,語言發生了巨大變化,發展演變出了所謂的古官話。而南方不同地方的漢族也各自在中古漢語的基礎上獨立發展出了無數的方言。由於沒有受到北方民族的影響,這些語言大體上都相對官話更加接近中古漢語。而因為古時候交通不便,每個山頭都是獨立發展,有自己的口音,因此哪怕同樣在吳語區,閩語區,在浙江福建這些地方,隔一個山頭一個話,彼此也是聽不懂的。

因此,即使是長江以南的各地,不同地方方言也只是不同程度的保留了中古漢語的特點而已。大多人認為粵語和閩南語是最接近古代漢語發音的。

但經歷了上千年的發展,這些方言早已獨立發展,相互之間發音不可辨識。按照歐洲人的觀點,早就是不同的‘語言“了。

朝鮮半島、日本、越南也一樣。它們對漢字的讀音,也是在當年引入漢字階段的基礎上,經歷了上千年的發展,早已脫離古漢語/中古漢語,只是依稀保留某些痕跡。譬如說前面提及的韻尾。在日本,已經是完全形式化的變異了的痕跡(就好比鯨魚還保留了一點點後肢)。與古代漢語的發音相去甚遠。

因此,回答這個問題,朝鮮語中對漢字的發音更接近中國那些方言?答案是,不同程度的接近粵語、閩南語、吳語等更接近中古漢語的南方語言。這個接近,也只是相對的接近而已。每種語言都有自己演變發展的規律。

到今天,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對漢字的讀音,加上南方各地的方言,都是研究漢語發展是的很好素材。


兔主席


如果問題問的是跟中國漢語方言對比的話,那答案就是:沒有一個接近的!如果是中國境內的語言來說,中國朝鮮族說的朝鮮語本身跟韓語就是一種語言,交流基本無太大障礙。比漢語中的北京話和粵語的差距要小很多的。但是,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卻絕對不是“不相似”這麼簡單。

如下為韓國的“國漢混用文”:

什麼意思呢?就是把韓語中的漢字詞用漢字寫出來,非漢字詞彙用韓文表示出來。那麼你就會看到上面這份報紙。我甚至都不用解釋,大家都應該能大致看明白這是什麼意思!至少能明白這份報紙在講什麼!

大家看著是不是像日本報紙,哈哈,其實,日文跟韓文是一種狀況,語法相同,但是採用了大量的漢字詞語,這些詞彙現在還都可以用漢字寫出來,只不過,日本還將日語中的漢字詞用漢字寫,韓國現在全用韓文了。

所以說:

1.論語法,韓國語跟中國漢語任何一種方言都不相同;跟中國朝鮮族的朝鮮語是同一語言。

2.論詞彙來源,韓國語同中國漢語所有方言都類似,都採用了大量漢語詞彙。

3.論發音:韓國語漢字詞發音最接近的是閩南話和客家話。次要,如果說從保存古漢語來說,跟粵語漢字發音比較相似,保留入聲非常完整。(這裡我覺得我需要拓展一下,韓國語中,“學”讀作hak, “十”讀作“sip”).如果是客家人和閩南人應該能知道這個發音。粵語中“學”讀作“hok”,“十”讀作“sap”.

這裡強調的是“漢字詞”。越南,韓國,日本,朝鮮都輸入了一整套的漢字發音,我們對比的是輸入的這些漢字詞的發音。

再詳細的解釋,可以到我的頭條號看看我以前對這些的詳細解釋。正在努力完善中。


河平東港


韓語中70%是漢字詞,另外有一部分固有詞,以及一部分英語,其中的漢字詞大部分就是古漢語,只不過發音有點變化了,比方說足球,古漢語叫蹴鞠,韓語發音cugu.玉米,古漢語是玉蜀蜀,韓語發音wususu,另外碗的河南方言是gelou,韓語發音一模一樣,還有,風箏,韓語叫yuan,其實就是古漢語 紙鳶,數不勝數,所以說現在的韓語大部分其實就是中原古漢語的發音,只不過中國太大了,古代戰亂問題,人口遷移比較多,語言的發音都產生了變化,你讓現代中原人回到古中原,真不一定聽得懂,因為古中原人很多都南遷了,而留下來的中原人的語言經歷了戰亂,人口揉雜,也都已經變了,但是朝鮮半島相對比較封閉塞,語言傳承性比較好,所以把古漢語的發音保存了下來,只要古文學過一點,學韓語相對比較容易。


少林藏經閣


說到韓語,大家首先要弄明白其還有朝鮮語,所以我們自然就會想到中國的朝鮮族,又稱韓民族,朝族等。作為東亞主要民族之一,人口過百萬的國家就是有中國,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國朝鮮族有183萬人,雖然受中國文化影響,但其語言依然是以朝鮮語–韓語為主。

其次,還包括福建南部的閩南地區,他們的語言閩南語就語韓語很是相似,

這部分的人學習韓語就比較容易,而且有些文字的發音十分相近。當然這與日本有關係,韓語的文法與日語相似的驚人,大家也都知道,日語就是從漢語中繼承而來,所以,韓語與漢語也就有了一定聯繫。


罪惡void


最為典型的是6這個數字的發音:韓語發ryok音,日語發roku音,粵語發lok音。相同點就是都帶k這個尾音。這種現象在北方話和普通話裡不存在。所以,我覺得日韓語漢字詞的發音來自於中國南方話的觀點是對的。歡迎南方的朋友把各自方言中6的發音列舉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