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老師,就是善待孩子的未來

“育人尚無功,怎可害人命!”在班主任受盡委屈,一紙辭職信驚動朋友圈之後,社會躁動了!似乎大眾開始深刻意識到當下教育的潛在弊病。包括共青團中央,中國教育報,中國新聞網在內的主流媒體,也對此事進行報道,引導社會反思。

可以說,班主任委屈辭職事件是對教育圈的一個不小打擊,似乎所有老師都在等待一個回應。終於,該班主任在昨夜發文致謝,聲稱在教育局,家長和學校的期待下,已重返講臺,自己也會深愛這份事業。這裡對有關部門的積極處理方式表示感謝。

辭職事件到此已塵埃落定,但是社會的反思遠遠不能止步!現在我們就還原一下事情的經過。

近日,河南省西平縣王老師把學生默寫古詩的情況拍照發到了班級家長群,引起家長不滿,聲稱:老師的行為嚴重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且有自殘的可能。老師必須登門賠禮道歉,否則上告西平縣教體局。

在惶恐不安之中,王老師向學校遞交請假條(辭職信)併發在朋友圈:育人尚無功,怎可害人命!隨後辭職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王老師更是惶恐,於6月4日深夜發佈公開信,澄清事情原委,希望網友們不要過度關注此事。教師的公開信全文如下:

善待老師,就是善待孩子的未來

善待老師,就是善待孩子的未來

​針對此事,西平縣教體局也做出了相關說明,說明中指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老師與家長進行了充分溝通。目前,老師在正常上班工作,學生照常上課學習,家長也表示對老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時,懇請大家不要再過度關注此事,以免給已經恢復平靜的學生、老師和家長帶來新的困擾和壓力。西平縣關於“教師辭職”的說明

善待老師,就是善待孩子的未來

善待老師,就是善待孩子的未來

​雖然教師、家長和學生已經歸於平靜,恢復了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但是這件事情為何獲得那麼多老師的共鳴,引起全國媒體的關注,難道不是從側面反映出——家長動不動就把老師上告教育局是多麼的荒誕可笑嗎?我們家長、老師、學校、教育主管部門是不是也應該深刻反思?

1、孩子教育出了問題誰之過?為何只有老師來“背鍋”?

王老師是幸運的,他絕對想不到,在他惶恐不安中發出的一封辭職信竟在網絡引起軒然大波,在各方努力下,竟然全身而退,沒受一點處分,為西平縣教育局點贊!

不由想起近日“嚴書記女兒”事件,也是家長群一則信息引爆朋友圈,在輿情洶湧下,幼兒園老師毫髮無損,“嚴書記”撤職查辦。這兩起事件,是網絡逆轉的特例,但更多默默無聞的老師就沒那麼幸運了!2017年11月16日,海南省定安縣雷鳴初級中學舉行期中考試,蔡老師監考七年級英語,他看到一個學生在考場上講話,便予以制止,但該同學不聽勸告,依舊跟同學嘀嘀咕咕,蔡老師用手將該名學生從座位上拉起來,並說:如果不聽話就到辦公室考試。事後,家長找到學校“反映情況”,要求學校處理老師。於是,定安縣教育局做出了以下處理意見:給予蔡老師通報批評的處理決定。幾天後,蔡老師在兩位副校長的陪同下,到學生家裡向家長誠懇道歉。

善待老師,就是善待孩子的未來

善待老師,就是善待孩子的未來

​當下,只要老師有一點行為不當,引起家長不滿,動不動就投訴教育局,甚至毆師弒師事件屢見不鮮,別看教育主管部門對“校鬧”無可奈何,但處理起教師來決不手軟,輕則通報批評,重則開除教職!試想:嚴書記女兒及辭職信事件,若不是引起全國媒體的關注,老師被不被一貫息事寧人的教育局處分,還真不好說!教師先辭班主任,後辭教職,微信事件只是導火索。教師收入不高但有無限責任,事務性工作負擔較重而導致的職業倦怠,個別家長動不動就要告狀而導致的職業挫敗等才是主因。提升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幸福感、獲得感和“主人翁感”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2、最不應該被苛責的是老師,最不應該被嬌慣的是孩子

有專家說:“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人們深信不疑:孩子在校違紀受批評了,指責老師傷了自尊心,孩子成績差了,指責老師“上課不講下課講”,孩子正常輪換座位,質疑老師想收紅包,孩子野外溺水了,聲討老師安全教育不到位孩子被別人家的“熊”孩子欺負了,大鬧校園,投訴老師沒教育好……

2017年2月湖南城步四中幾名女生在教室內輪番扇一名女生的視頻,被人傳到了網上。事情的經過很快就被翻了出來:劉某和王某有私怨,於是劉某趁老師吃飯的時候,糾結幾位同學對王某進行了毆打。巡查老師發現後,向領導彙報,學校通知雙方家長,並將王某送至該縣人民醫院做全面檢查。檢查結果為臉部紅腫,沒有其他傷情。該縣教育科技體育局“經研究決定,對該校發生的學生欺凌事件在全縣進行通報批評,對校長等四名負責人進行誡勉談話、通報批評,當年不能評優、評先,對值周副校長給予免職處理,對班主任調離縣城。”肇事學生劉某的處理意見是:“對受害學生王某作出深刻道歉”。欺凌同學的“熊”孩子只需一句道歉,躺著中槍的副校長免職,班主任調離縣城,那作為監護人的家長有沒有責仼?二十多年的教學經歷告訴我:每個頑劣的“熊”孩子背後,一定站著一位蠻的“熊”家長!

古人尚知:三歲看小,七歲看老。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師,孩子是父母的複製品,你把孩子慣成無法無天,自己不會管也不願管,還不允許老師去批評教育,待孩子出了問題,卻又把教育失敗的責任全部推給老師承擔!

可愛的家長呀!你送來一株只適合溫室成長的幼苗,卻希望老師培育成參天大樹,你送來張亂七八糟塗鴉過的紙,卻希望老師畫出美麗的油畫!你可曾想過?無論技藝再高超的園丁,也只能改良品種,卻無法改變品種!比待遇低還讓老師心酸的是工作的艱辛,比工作艱辛還讓老師心酸的是辛勤的付出卻換來人們的苛責。

3、家長與老師的官司,沒有真正的贏家

家長贏了老師,卻輸掉孩子!老師不是神仙,不可能在教育學生過程中沒有一點差錯,一個孩子還讓家長焦頭爛額,何況老師要管理幾十個迥然不同的孩子?在孩子受到委屈時,家長一定先要問清原因,如果是孩子的過錯,要加以開導,如果是老師工作的疏忽,請及時與老師溝通,而不要一言不和就是上告。有人說:老師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與你孩子沒有血緣關係,卻希望教育他成才的人。在教育孩子方面,老師、家長應該肩並肩、同一戰線,不應該互相推諉、劍拔弩張,甚至對薄公堂。無數事實證明:家長與老師的官司,從來沒有真正的贏家!表面看處分了老師,家長獲得了不菲的賠償!

切記!你今天勝了老師,明天將輸了孩子!我始終不相信:一個“跪”著教書的老師,能教育出“直立”的學生!在學校對孩子最大的傷害不是老師的嚴厲懲戒,而是老師對您的孩子不敢管不敢問!試問:一個任其自由成長的孩子可有未來?

4、家校共育,理解溝通才是教育孩子的正道,莫讓家長的投訴泯滅了老師的責任心!

如何加強家校共育?河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崔振成博士認為:首先是家校之間要有共同一致的願景。事件中,家長可能最耿耿於懷的是孩子和自己的尊嚴,需要通過教師的“登門致歉”來挽回,可能在情緒性要求的同時,家長並沒有考慮到教師的初衷,教師即使是公開“揭了醜”,但那也是他愛得急切的延伸。其次,家長要多聽聽教師的建議、多配合教師的要求。

教師是專業人員,具有相對的教育優勢,家長可能具有教育經驗,但不一定具有教育理性。再者,家長面對的往往是孩子個體,而教師面對的則是孩子群體。家長多配合支持教師的教育工作,不僅是科學的,而且是必要的。再次,家長尊重自己孩子的教師,全社會尊師重道才會蔚然成風。家長如果連自家孩子的老師都不尊重,讓老師“惶恐”不安,如何讓教師挺拔脊樑,一個脊樑不能挺拔的教師又如何挺拔起孩子的脊樑。

尊師重道,不能停留在直觀認識或者口號層面,要從尊重自家孩子的老師做起。最後,在家校溝通方面,教師也應該謹言慎行。教育無小事,教師在與家長溝通時,儘量平靜和管控情緒,儘量委婉指出孩子的問題,儘可能尊重家長、理解家長、信任家長和支持家長。在雙方和諧的情境中,才能實現“共育成人”的教育期待。

馬雲說:員工的離職原因很多,只有兩點最真實:1、錢,沒給到位;2、心,委屈了。那麼,老師辭職呢?善待老師吧,其實也是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寫在最後:最近,網傳一副意味深長的對聯。是6月4日寫給六安某中學準備離校參加高考的畢業生的。上聯:學姐賽天驕,全上211,師範慎選下聯:學長勇於虎,踏平985,師大莫入橫批:莫丟尊嚴早避屈辱真的是蒙羞!

從小的來說,教育是每個人的生活準備,是走向未來的基礎,從大的來講,教育決定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最重要的事業。而教師作為教育的主體人,是撐起民族事業最堅強的臂膀.教育之於社會的權重有多大,教師的地位就有多高。善待老師,其實是在善待我們的未來!

我是阿童放影

放射教育的影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