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廣昌》:五個伢子齊上戰場,浴血奮戰中見親情可貴

中國幾千年來就有著“獨子不徵”的軍事傳統,這不但體現了一種強烈的軍事人道主義情感,也表示著中國人對於親情的關懷和對於盡孝道的重視。相應的,美國也有一著名的蘇立文法案,也稱為“單獨存活者”政策,規定同一家族的直系親屬不得在同一部隊服役,以避免一個家族的孩子全部陣亡的悲劇再度發生。無論立法案與否,這些規定中都肯定了個人生命與個人幸福不可替代的至高價值。

《浴血廣昌》:五個伢子齊上戰場,浴血奮戰中見親情可貴

由八一電影製片廠等單位出品,著名導演高峰,張馨執導,楊俊生,鄭昊,盧秋宏,何達,張永達,馮恩鶴,祝希娟,馬曉偉等出演的革命歷史題材影片《浴血廣昌》講述的是當年流傳在中央蘇區的一個真實故事,圍繞著賴婆婆(祝希娟飾)和她的五個紅軍孫子的小人物故事展開。

《浴血廣昌》:五個伢子齊上戰場,浴血奮戰中見親情可貴

1934年,正值紅軍第五次反圍剿時期,紅軍經歷了廣昌保衛戰和高虎腦戰役等一系列生死激戰,幾個伢子相繼在戰場上壯烈犧牲,最終只剩下三伢子(何達飾)和五伢子(楊俊生飾)二人形影相弔,三伢子義無反顧要上戰場,而年紀最小的五伢子則因為年齡最小,學習用功又“比較嬌弱”,而被賴婆婆留在身邊。

《浴血廣昌》:五個伢子齊上戰場,浴血奮戰中見親情可貴

也許是為了替哥哥們復仇,也許是為了在戰場上當紅軍立功,五伢子在替新兵登記寫名字的時候,竟然不假思索就填上了自己的名字,周圍所有人都勸他留下來照顧賴婆婆,甚至還跑到賴婆婆那裡“打小報告”,可賴婆婆思考良久,卻只淡淡地留下了四個字:“生死隨命。”是啊,人生的大道理又有幾人能夠參透呢,但賴婆婆心裡清楚,只要上了戰場,那就都是好樣的,至於死生大事,就隨命去吧。

《浴血廣昌》:五個伢子齊上戰場,浴血奮戰中見親情可貴

實際上,五伢子這個角色在電影《浴血廣昌》中有幾分“去英雄化”的意味,他並沒有什麼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猛意氣,也沒有大多數紅軍戰士那種敢闖敢拼無畏死亡的勁頭,他和每一個手裡不曾握過槍桿子的小少年一樣,面對戰爭都有著一股生澀的衝動和無處安放的熱情,可這樣的情緒也未必能持續太久,往往到了戰場上就會被戰鬥的殘酷和死亡的恐懼所包圍,甚至扣動扳機的手也會禁不住瑟瑟發抖,受傷以後還需要哥哥的精神支持和護士的救助才能重拾勇氣。五伢子或許不是最適合當紅軍的料,但他一定是紅軍隊伍中個性最突出鮮明,最真實也最讓人無法忽略的角色。

《浴血廣昌》:五個伢子齊上戰場,浴血奮戰中見親情可貴

並非拼搏戰鬥在戰場最前線的才是英雄,需要獨自消化所有生離死別、堅守後方陣地的賴婆婆同樣是最值得敬佩的英雄。面對紅軍們長征遠去的背影,她甚至並不能確定伢子們是死是活的消息,但她的一句“伢子們,我等你們回來”其實已經表明了她永不退縮的堅韌態度,和她選擇堅守腳下這一片土地的堅強與決絕。

《浴血廣昌》:五個伢子齊上戰場,浴血奮戰中見親情可貴

都說獨子不當兵,可電影《浴血廣昌》中的賴婆婆卻選擇尊重五個伢子的意願,讓他們聽從本心做出屬於自己的人生抉擇。以命相搏的戰場原本最無情,但伢子們和賴婆婆之間根鬚綿延的親情讓這場浴血搏擊的戰役充滿了令人動容的鐵血柔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