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Roader|跨境電商物流綜合篇

DIROADER ┃ 第14期 | 和有志者一起上路

DiRoader|跨境電商物流綜合篇

電商在線上完成交易,線下完成商品交付,物流是交易落地的最重要環節。跨境電商鏈條長,涉及不同國的物流運輸,流程複雜,物流的時效和成本是考驗賣家業務能力的重要因素。當然對於小賣家來說,物流處理可以簡單化,選用平臺提供的發貨形式,按照貨件數量和時效性的要求選擇相應的物流方式,比如低於兩公斤的,選用郵政小包;大於兩公斤的,使用中郵大包;時效性要求高的,用商業快遞等。但隨著業務增大,就不僅只是考慮送達的問題,還需要結合物流貨量、目的地和服務商等各種要素,做出綜合考量,在成本和時效之中找到平衡點,尋找最優的物流方案,這時物流就變成一個複雜且頭痛的難題。這一篇我們就圍繞目前物流的方式、利弊點以及信息技術對物流創新服務可能性展開一些探討。

DiRoader|跨境電商物流綜合篇

▎跨境物流現狀

我們整理一下當前跨境物流幾個主流方式:

1)郵政包裹

郵政網絡是全球覆蓋最廣的物流網絡,它是由萬國郵政聯盟通過公約法規來推動國際郵政業務互通。郵政一般為國營性質,國家給予稅收補貼,價格方面相對便宜。在2002年幾個郵政系統相對發達國家和地區(美、日、澳、韓、中國內地及香港)成立卡哈拉郵政組織,在投遞時限上提出較高的質量標準,促使成員國之間郵政加強合作,提升服務水平,也縮短郵件交付時間。目前中國跨境電商業務大部分是通過郵政方式,根據統計數據,郵政包裹大概佔到跨境電商70%的比例。但隨著大量逃稅以及監管問題的出現,各國政府也開始加強對郵政方式監管,這部分比例將會下降。

2)商業快遞

商業快遞分為國際和國內快遞服務商。國際服務商主要是指四大國際快遞公司:DHL、TNT、FedEx和UPS。這些早期發展起來國際快遞通過自建國際網絡,利用強大的IT系統和本地化服務,為客戶提供全球快速的快件服務,但價格比較昂貴。這幾家國際快遞公司有各自優勢區域,具體可以通過網站收集相關信息。國內快遞公司主要有EMS、順豐、“四通一達”等。在國內快遞中,EMS國際化業務比較成熟,可直達60多個國家,出境通關能力強、時效高,但價格會貴一些。其他幾家正加快國際化佈局,目前通過合作、開發新網點等,國際化業務也逐漸成型。

3)專線物流

一般是通過航空包艙方式將貨物運輸到國外,再通過合作公司進行目的地國內的派送。其優勢在於通過規模效應降低成本,在時效與價格上取得較好的平衡。目前,業內使用最普遍的物流專線有美國專線、歐洲專線、澳洲專線、俄羅斯專線等,也有不少物流公司推出了中東專線、南美專線。EMS的“國際E郵寶”、中環運的“俄郵寶”和“澳郵寶”、俄速通的Ruston中俄專線都屬於跨境專線物流推出的特定產品。專線物流目前在國內的攬收範圍相對有限,覆蓋地區有待擴大。

4)海外倉

指由網絡交易平臺、物流服務商獨立或共同為賣家在銷售目標地提供的貨品倉儲、分揀、包裝、派送的一站式控制與管理服務。賣家將貨物存儲到當地倉庫,當買家有需求時,第一時間做出快速響應,及時進行貨物的分揀、包裝以及遞送。整個流程包括頭程運輸、倉儲管理和本地配送三個部分。其優勢是在於用傳統外貿方式走貨到倉,通過退稅結匯以及規模效應,降低物流成本;在海外倉發貨,週期短,速度快,降低跨境物流缺陷交易率,而且可提供靈活可靠的退換貨方案。其劣勢在於庫存的壓力,對供應鏈管理、庫存管控、動銷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DiRoader|跨境電商物流綜合篇

▎郵政包裹問題點

郵政包裹是跨境電商的主要物流方式,目前是小賣家的首選項。它解決了端到端的物流配送問題,看似簡單省心,但它存在以下幾個弊端:

1)配送時間長。對郵政系統不發達的國家和區域,送達時間較長,在某些情況可能達到3個月,這大大考驗買家的耐心,嚴重製約了跨境電商進一步發展。

2)無法全程跟蹤。由於一些國家的信息化水平較低,系統無法對接,再加上語言壁壘,針對一些國家很難做到一站式物流跟蹤。

3)通關障礙。一方面由於目的國加強郵政物流監管,經常會扣貨查檢,出現沒收、貨物退回以及文件補充等情況,前兩種直接帶來業務影響,而補充文件無形大大增加配送時間,很容易造成買家投訴或拒付;另一方面由於目的國的關稅政策,通關時可能要求買家負擔關稅,這樣容易造成爭議引起買家不滿和拒付。

4)破損或丟包。由於跨境物流的郵政系統中,從攬件到最終配送往往需要經過很多次的轉運,破損或丟包的概率較大,在給買家帶來糟糕的購物體驗,很有可能造成客戶流失。

5)不支持退換貨。由於跨境物流時間長,反向物流成本非常高,在操作上難度巨大。基本上無法提供退換貨服務。

DiRoader|跨境電商物流綜合篇

▎海外倉興起

雖然商業快遞以及專線物流在一定程度上補充和解決郵政包裹1~4的問題,但高居不下的成本,一定貨量的要求使得很多賣家很難擺脫郵政包裹物流方式。這幾年,海外倉成為跨境物流追捧新的物流方式,它解決了郵政包裹中提到五大問題點,為客戶帶來良好購物體驗。在擴大銷售品類,降低物流費用方面有其巨大的優勢;海外倉的應用可較大促進銷售,在很多大的跨境電商平臺上,好的物流體驗會直接影響到產品的引流和品牌推廣,海外倉已成為解決跨境電商物流的不可或缺的方案,中國已有很多物流服務商紛紛佈局海外倉。目前在歐美成熟市場,建設海外倉成為一個跨境物流的標配,但在一些新興市場未必如此。在一些國家,海外倉運營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在

清關方面需要當地專業公司配合,費用較高;2)在有些國家,把海外倉配送作為本地銷售行為,要求繳納消費稅、營業稅等,額外稅務成本高;3)本地專業人才缺乏,運營成本高;4)可能還會面臨一些法律風險。賣家在使用海外倉時,最好根據自身產品需求,結合區域的銷售情況,選擇一些具有運營實力海外倉服務商。從將來發展趨勢來看,小批量的貨流整合外貿出口,海外倉或者門店倉的配送會成為將來跨境電商物流的主流。

▎以信息平臺為基礎的物流服務新業態

文中提到跨境電商物流鏈條長,一方面它需要國內、國際以及目的國的物流服務商協同合作才能完成;另一方面它涉及到出口國和進口國海關,需要專業公司協助通關。銷售的化整為零的趨勢與物流的化零為整的需求,促使物流服務商的轉型升級,也催生以信息平臺為基礎的物流服務新業態。以前服務於一般貿易的貨代企業,也開始延伸其服務範圍,從整合國內物流服務商和清關代理公司,到國外的物流服務商,嘗試為客戶提供端到端解決方案。目前,已有一批物流服務企業通過信息化手段與平臺對接,整合零散訂單,與DHL/UPS等國際快遞公司對接,讓小賣家也能拿到較好的折扣價;有的已走出國門,與國外物流企業合作,幫助賣家解決目標國物流落地問題;還有的與海外倉對接,利用信息化手段為賣家提供海外倉庫存管理以及訂單的物流配送服務。不管哪種方式,其核心是要通過物流的化零為整,實現提效降本,創造了新的價值和利潤增長點。

這些服務離不開信息化,信息技術將成為物流服務創新的最大推手,將來會有更多物流軟件企業進入跨境電商物流業務。我相信在不久將來,新型的物流服務商會通過信息化、平臺化以及互聯網化技術手段,推動跨境物流業務的集中管理、統一調度、全程可視,讓賣家更自由、方便、綜合地利用不同物流服務商提供的各種專業服務,線上直接驅動線下貨品的流轉和監控,獲取最佳的性價比。以信息平臺為基礎的跨境物流服務系統的建設,會在不同層次上逐步進行資源的整合和服務的完善。在解決物流服務的信息化、平臺化基礎上,通過線上的商流、物流、資金流融,為賣家創造出更多的增值業務。

DiRoader|跨境電商物流綜合篇

1)物流服務商整合

在跨境物流服務鏈上,很少物流服務商能夠獨立完成整條鏈服務,但他們在各自的區域和領域有自己的優勢和長處,如何有效地把他們優勢能力整合起來,成為能否提供有價值的物流服務的關鍵。在這個階段,物流服務平臺核心要完成跨境物流鏈的服務商整合,可考慮實現以下幾個內容:第一步解決賣家貨物和服務商能力的可視化;第二步服務商的業務對接,實現物流的指令傳達與過程狀態的反饋;第三步配合訂單和調度的需求,選擇合適服務商,制定物流執行計劃;第四步物流執行和跟蹤;第五步比對實際與計劃的數據,進行KPI評估及數據的沉澱,提供後續的物流大數據服務。平臺的規劃建設要與平臺運營同步,服務商資源的引流以及系統對接或SAAS服務提供,是實現第一步和第二步的基礎,也是平臺成功的關鍵。初期建設以打造一站式服務為目標,在服務商資源的導入方面,要優先考慮端到端的服務商鏈條整合,從國內倉、國內運輸、保稅倉、國際運輸、清關公司、海外倉到國外運輸及末端配送,服務商的選擇可以是第二方或第三方物流服務商以及貨代公司。

2)成本和服務優化

通過平臺的運作,不斷地導入新的服務商資源,豐富平臺服務能力,提供更多物流選擇的可能。國內段物流形態多樣不一,國際段有海運、空運、鐵路、公路等,到國外後又有各種配送方式,不同的物流方式,會導致不同的時效和成本;另一方面,隨著賣家的業務拓展,會出現形形色色的訂單,物流品種多,區域覆蓋範圍廣,時效要求不同。這時賣家要實現優化的物流方案變得異常複雜。在這個階段,平臺利用服務商已有數據和計算模型,根據產品信息(體積、重量、價值、特殊要求等),客戶信息(國別、區域、時效性要求等),以及基於平臺各個物流服務商提供的能力和價格,自動選擇合適的服務商,生成優化的物流方案,供賣家選擇和使用,實現物流的智能化。方案確認後,就可以利用平臺的執行系統完成物流服務。方案執行後,生成的數據加入到平臺中,使得計算模型不斷得到優化,變得更加智能。

3)延伸訂單、採購一體化服務

雖然平臺的賣家在物流方面得到良好支撐,但由於銷售的預測性差以及貨品的不合理的分佈等,會經常出現因貨物滯銷而形成庫存壓力,或因銷售火爆出現斷貨問題。平臺可以把服務延伸到賣家的上下游,把賣家的上游供應商和下游銷售渠道進行整合。通過對賣家銷售情況的監控和預測,結合線上庫存狀況,為賣家提供補貨或輔助銷售的方案,實現跨境電商業務的綜合供應鏈服務。比如平臺管理了同類商品的賣家或工廠資源,當某個賣家出現庫存不足時,平臺可以幫助向其他賣家或工廠進行調貨,及時補充貨源;同樣如果出現庫存商品過剩,平臺可以幫助賣家進行其他渠道的分銷,解除商品的庫存壓力。為了更好擴充貨源供應和銷售渠道,平臺可以嘗試與線下門店結合,通過與線下門店的銷售和庫存的數據對接,實現統一管理。這樣既開發了新的營銷渠道,也擴大了貨源的供應;在這之上,門店作為虛擬庫存,有助於實現貨物就近調配,極大提高配送速度,降低倉儲物流成本。到這個階段,跨境電商物流的格局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當然要實現這樣的大整合,僅靠平臺推動是不夠的,更多需要海外的線下資源整合,這需要依靠信息技術和資本的力量來推動。

4)金融及保險等增值服務

跨境電商業務因為物流週期長,加上支付結匯等複雜因素,使得回款週期長,資金壓力大。隨著業務量增長,現金流壓力會越來越大,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會越來越旺盛。而跨境電商物流鏈條長,涉及服務商和政府部門多,可獲取更多層次的數據,這些數據的交叉比對,對業務真實性評估很有幫助,更好實現金融風控。在供應鏈金融服務方面,金融機構可以利用賣家沉澱在平臺業務大數據,在平臺上實現貸前的信用評估、貸中的物流管控以及貸後的風險控制,達到降低整體的金融風險,實現賣家快速線上融資。隨著更多賣家入駐,平臺打通物流、採購、運營等服務鏈條後,可以引入更多的第三方服務資源,對賣家走出國門提供全方位支撐。比如海外品牌註冊、VAT代理、法律服務、保險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