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兩種聲音,誰是印度對華政策的制定者

出現兩種聲音,誰是印度對華政策的制定者

邱 林

印度擬“三管齊下”對抗中國影響力!7月8日,《印度斯坦時報》網站在一則報道中透露了上述信息。據這家印度媒體報道,印度外交部長斯瓦拉傑3日在駐外使團負責人會議間隙舉行的一次與派駐鄰國最高外交官的會議上闡述了這項戰略。

斯瓦拉傑要求大使們大致描述一下中國在他們各自的駐在國正在做些什麼。隨後每一位使節簡要地談論了北京在他們所駐國家中的影響力。她表示,印度將採取一項“三管齊下”的宏觀策略來應對中國在南亞和印度洋地區日益上升的參與——密切跟蹤北京的活動;貫徹自己的項目和承諾;並就與中國接觸的後果對鄰國予以教育和勸導。

觀察家注意到,斯瓦拉傑是印度人民黨的“老資格”,按照一些印度人的說法,她在黨內的聲望不亞於印度總理莫迪。斯瓦拉傑發表所謂警惕中國的言論並無新意。在一些具體外交問題上,斯瓦拉傑亦與莫迪持不同看法,仔細觀察便可發現,莫迪出訪時,尤其是出訪中國時,幾乎看不到斯瓦拉傑隨行。

然而,作為斯瓦拉傑的上司、印度總理莫迪卻急於與中國改善關係,因為他感到,印度和中國出現了就一系列尖銳的全球性問題及時瞭解彼此立場的必要性,必須打破外交常規進行雙方領導人的會晤與交流。

這就有了莫迪4月27日至28日到武漢與中國領導人舉行非正式會晤的外交活動。中國給予莫迪罕見待遇——在北京之外與他會見。要知道,中國領導人通常都是在北京會見外國領導人,僅在多邊峰會時例外。

之後,莫迪6月份又首次以上合組織正式會員國(2017年6月,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被上合組織吸收為正式成員)首腦身份,出席在青島舉行的上合組織峰會。僅在三個月時間內,莫迪兩次訪問中國,打破了外交的先例,其背後亦折射出印度渴望修復對華關係的焦急心態。

印度《經濟時報》發表的評論認為,莫迪急於改善對華關係,其中也是為了針對美國製定共同立場。或許印中領導人深知應當共同應對今天的整個全球化衝突。現在在國際上出現了非常緊張的局面。很有可能印中希望就某些問題協調立場,以對西方發生以及涉及兩國的事件做出反應。

顯然,莫迪和斯瓦拉傑在對中國關係上發出了兩種聲音,制定的對華政策也是有區別的。但人們不禁要問,斯瓦拉傑作為外交部長在雙方高層往來較為頻繁的情況下,發出的“三管齊下”對抗中國影響力,難道不怕犧牲中印關係嗎?

也許,在我們看來這是一個嚴肅的問題,然而,在印度一些官員看來卻是小事一樁。其實,給中印關係挑刺、主張對華施壓的一些印度人並沒有閒著,他們時不時指責中國,或向中國提出不合理要求,希望自己的聲音能夠因此而放大。而這些做法的直接後果是,鼓勵了印度一些官員的機會主義行為。斯瓦拉傑的表現就可見一斑。

眾所周知,印度是中國周邊重要地區大國,中印關係的良好發展對雙方而言都至關重要。有輿論認為,儘管存在一些“雜音”,但這並不意味著印度對中國的“調門”發生變化,亦不意味著印度出現對華不友好聲音。

我們有理由相信,莫迪是印度對華政策的制定者,至於其他人想阻礙中印友好顯然是不能得逞的。印度正改變自己對中國的態度,在同中國對話中不再寄希望於美國或看美國臉色行事。

目前,發展經濟還是印度的首要目標,其國內民生還存在諸多問題,而這就註定印度不可能和中國背道而馳得太遠。中國經濟的強勁發展,不得不讓印度側目相看,與其同中國對立,不如改善印中關係,實現雙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