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實現民族和解,中國能起多大作用?

緬甸實現民族和解,中國能起多大作用?

邱 林

人們原以為,由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領導的民盟執政後,會首先大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然而,民盟政府根據國情作出了自己的選擇,即首先大力推動民族和解與和平進程,讓緬甸結束緬甸百姓造成的內戰。

的確,持續近70年的內戰已經使緬甸各方意識到,武力解決不了民族武裝問題,和平對話、政治解決才是唯一正確的路徑。由昂山素季倡議並於2016年8月啟動的21世紀彬龍會議暨聯邦和平大會,其目的就是儘快結束內戰,促進民族和解。這個大會每年召開一次。

第三次會議於7月12至16日在緬甸首都內比都舉行。緬甸政府、議會、軍方、政黨和民族地方武裝組織(簡稱民地武裝)共700多名代表出席。各方就14項協議條款達成共識。而這些條款將成為旨在實現緬甸永久和平的《聯邦和平協議》的第二部分。雖然此次與中國相鄰的緬北七家民地武裝並未同意簽署停火協議,但有關各方仍在積極努力以實現緬甸的永久和平。

在戰場上剛打的頭破血流的緬甸政府軍與緬北七個民地武裝能先安靜坐下來,能夠促成這種和解的局面,自然有緬甸政府的“包容”,但也少不了中國官方在多個場合的居中斡旋和安全保證。

在今年初舉行的中國和緬甸外交國防“2+2高級別磋商”第三次會議中,中方重申支持緬方推進國內和平進程,願根據緬方需要繼續發揮“勸和促談”作用。緬甸當時也對中方工作表示感謝,並希望中方繼續協助辦好於今年7月召開的第3次21世紀彬龍會議暨聯邦和平大會。

緬北七個民地武裝應邀參會,是中國積極勸和促談的結果。緬甸問題分析家貌貌梭上週對《緬甸之光報》說,我們覺得大家都到這裡來,一起為緬甸的和平努力,這是一個成功的開始。中國在幫助解決緬甸國內和平問題上發揮重要作用。

如果中國只做旁觀者,緬甸政府無法獨自解決內部分歧的,政府軍和民地武裝互不信任,如果沒有中間人作保證,任何協議都是暫時的緩兵之計,是不可能實現真正的和平的。關鍵是,緬甸是中國的中緬石油管道(緬甸皎漂港至中國重慶)的重要通道,是中國西南在印度洋的出海口,緬甸的穩定對中國來說很重要。

分析人士認為,緬北民地武裝似乎更願意通過中國這個中間人,與緬甸政府達成停火協議。換句話說,中國正扮演著影響緬甸和平進程的調停者的角色。在緬北邊境地區,一些民地武裝人員也使用漢語,生活習慣與中國無異。有不少人因此對於緬甸事務抱有不切實際的想法,也使得部分外國媒體產生疑慮。

事實上,中國參與緬甸實現民族和解,並不意味著干涉別國內政,甚至還會提升一國“負責任大國”的國家形象。

2014年,在中國政府的調停下,緬甸政府代表同緬北民地武裝之一的克欽獨立組織在雲南瑞麗市召開過數次和談,並取得實效。有了這樣的基礎,中國對於緬甸和平進程的調停完全可以更為大膽、有力,完全沒必要藏著掖著,這才符合中國外交的新常態。

中國積極參與阿富汗和平進程就是例證。自從北約在2011年開始撤軍以來,中方支持“阿人主導、阿人所有”的阿富汗和解進程,由中美牽頭的中國、阿富汗、美國、巴基斯坦關於阿富汗問題的四方機制多次舉行,中國也出特使與阿政府和塔利班武裝接觸,多方斡旋以促進阿富汗和平與和解進程。

其實,在新形勢下,中國更願意擔負起更大的責任,更願意積極主動地促進緬甸內部和解。當然,“不干涉”政策仍然是中國外交政策不可動搖的基石,但是中國的確應該超越口頭言辭上的憤慨和譴責,因為中國有更多切實的事情需要做,積極推動和參與緬甸和平進程或許是其中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