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貿易戰達成協議,法國爲何要反對?

美歐貿易戰達成協議,法國為何要反對?

邱 林

美國和歐盟貿易戰突然不打了?在7月2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歐盟主席容克高調宣佈美歐就“零關稅、零壁壘、領補貼”達成一致,並將就廣泛貿易協定開啟談判後一天,法國總統馬克龍26日站出來明確表示反對。

馬克龍當天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訪問時表示,希望看到美國對鋼鋁關稅的態度,並表示反對歐洲與華盛頓就廣泛貿易協議進行談判。馬克龍說:“我不贊成就如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夥伴協議(TTIP)一樣的廣泛貿易協定進行談判,因為條件不允許。”

與馬克龍一樣,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也對協議持保留意見。他表示,“我們不希望發生貿易戰”,決心“捍衛(歐盟)共同農業政策”。桑切斯說,“西班牙不相信單邊主義,也不相信某一特定經濟體在國際貿易中把自己的政策和標準強加他人。”

其實,美國與法國關係表面上很平靜,可是卻深藏暗湧。白宮曾稱法國是美國第一盟友,但未必能證明兩國關係很好。因為特朗普發起對貿易戰,以及美國優先政策的威脅,使得美法關係表面“一團和氣”,但在背後,美國與法國在諸多國際重大問題上都存在難以彌合的裂痕,而且這種裂痕還有日益加深的趨勢。

最近兩個月,法國對特朗普的奉行的孤立主義政策尤為反對。在上個月七國集團(G7)峰會在加拿大召開前,馬克龍表示,七國集團不介意變成“六國集團”,他認為,G7不需要美國。沒有了美國的G7的六個國家是一個比美國更大的市場。如果我們知道如何組織自己,就不會有世界霸權。

歐盟是一個由28個成員國組成的聯盟,各國發展程度不同,在對美國貿易摩擦問題上的態度存在著差異。既有誓言抵抗的表態,也有妥協避戰的聲音。儘管容克作為歐盟“首席執行官”,在歐洲政治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但其與特朗普達成的最終協議,必須要獲得歐盟各國領導人的認可才算有效。

據《華盛頓郵報》披露,直到與容克會面前,特朗普經濟班子中的一些高級顧問還認為,特朗普即將宣佈對價值近2000億美元的進口汽車增收25%關稅,結果卻迎來了他與容克握手言歡的消息。特朗普如此反覆無常、不可預測,難怪分析人士認為,他不是個可靠的交易者。

仔細分析,歐美達成的協議都是方向性、態度性的表述,並無落實協議的時間表、細節以及解決機制等。在協議裡,美方沒有明確同意停止對歐盟鋼鋁產品增收關稅。特別是在汽車關稅方面,這是歐盟最關心的問題,特朗普曾放言要讓“奔馳車無法出現在紐約第五大道上”,但協議裡並沒有對如何解決汽車關稅問題做出具體承諾。

雖然美歐妥協極大緩和了雙方之間的貿易緊張形勢,但並沒有徹底解決這個問題。現在很像中美5月19日在華盛頓發表聯合聲明時的情形,接下來落實雙方的共識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歐美將複雜的關稅體系降至零是個巨大挑戰,歐盟內部很難統一認識,特朗普也有重新翻臉的可能性。

再說,美歐要達成零關稅的談判之路絕不是一馬平川。美國國內利益群體也會要求美國政府在開放國內市場的同時,採取更加妥當的措施保護受損行業和民眾,否則,他們就會反對美國對歐全面零關稅。

歐洲內部差異很大,倘若全放開,歐洲產品有多大的競爭力不被美國吞沒?歐盟的兩駕龍頭,一是德國,一是法國,馬克龍表態了,就看德國總理默克爾的了。

至於歐洲是願意和美國妥協的,問題在於它有多大量容納美國的野心。這是歐洲沒底的,否則美歐間的TTIP談判早就談成了。現在是停火開談,何時能談成還難說,我們不妨靜觀事態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