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詩歌里感受工人的力量

從詩歌裡感受工人的力量

昨天上午,杭州遭遇了一場罕見的暴雨。瓢潑大雨從清晨一直下到下午“讀書島”活動開始之後。我和幾十位愛書人頂著大雨,如約趕到寶石山下的浙江圖書館,赴一場關於工人詩歌的約會。

從詩歌裡感受工人的力量

這是“讀書島”的第13期(今年第8期)活動,是為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特別安排的一次閱讀沙龍活動。5天前,5月1日的下午,50位讀者通過大象點映平臺,眾籌組織了一場紀錄片《我的詩篇》的觀影活動。昨天下午是《我的詩篇》詩歌朗讀和觀影體會分享會。十餘位浙江圖書館文瀾朗誦團成員和普通讀者朗讀了《我的詩篇》中陳年喜、鄔霞、吉克阿優、許立志、田曉隱、烏鳥鳥等工人詩人的詩作。讀者們踴躍分享了自己閱讀詩集和觀看電影以後的感受,紛紛表示,在五一國際勞動節,觀看這樣一部電影,聆聽這樣獨特的詩歌朗誦,實在很受震撼。

從詩歌裡感受工人的力量

《我的詩篇》是由吳曉波總策劃,秦曉宇、吳飛躍共同執導的一部非虛構紀錄影片,獲得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影片通過6位打工者詩人的故事,揭示這些漂泊於城市與鄉村之間、飽經人間冷暖的“兩棲人”的內心世界。影片完成後,秦曉宇又選編了48萬字的《我的詩篇·當代工人詩典》,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從詩歌裡感受工人的力量

正如著名詩人楊煉所說:“它是當代活的中國,真的中國,體現在文字裡的中國。中國工人第一次把這個中國原版的真正的生存體驗,注入到詩歌的形式思考裡,再次讓中國的詩成為有形式的、有生命的、有深度的完整的創造物。”

從詩歌裡感受工人的力量

我以為,中國當代文學少有像《我的詩篇》這樣來自最底層的直接表達。它具有為底層立言的意義和歷史證詞的價值,是一部罕見的以工人視角書寫的關於當代中國轉型的社會史詩,具有強烈的真實性和現實感,與詩壇上流行的嬌柔做作、無病呻吟、頹廢消沉、故弄玄虛的詩風大相徑庭。

從詩歌裡感受工人的力量

改革開放40年,“中國奇蹟”震驚世界,但是創造這一奇蹟的工人卻漸漸遭到漠視。城市的傳統工人在轉制、下崗的大潮下淪落為低收入的城市貧民。千百萬從農村湧入城市的打工者(或曰農民工)則遊離於城市鄉村之間,既不屬於前者,也不屬於後者。在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之際,觀看這部電影和閱讀這部詩集,真正傾聽屬於工人的原生態的聲音,實在很有必要。他們才是“中國奇蹟”的創造者。沒有了他們,所有大都市的繁華將不復存在。

從詩歌裡感受工人的力量

工人並不僅僅只會創造物質財富,他們同樣可以寫出優秀的詩歌。工人詩歌應當在當代中國文學中獲得一席之地。北島、舒婷、顧城、芒克寫詩之初就是工人。從《我的詩篇》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來,這些工人詩歌無論從語言藝術、詩意形象,還是多樣風格、真摯情感,以及經驗厚度、直指人心的力量,都絕不亞於職業詩人的水準,值得在當代文學史上留下一筆。

從詩歌裡感受工人的力量

《我的詩篇》電影中關於許立志的故事無疑是令人震撼的,引發出文學與人生的沉痛思考。影片中還有一段烏鳥鳥在人才市場與幾位招聘者的對話,發人深思。詩人顧城、海子、食指的悲劇告訴我們,文學和人生並不會天生同步成功。詩人海桑“北漂”失敗後,曾寫下了這樣的詩句:“然後回來,以雙手進入生活。”這對我們很有啟發意義。

從詩歌裡感受工人的力量

就像那位人才市場的招聘人員對烏鳥鳥說的:“你看到的都是黑暗的一面,那你有沒有看到美好的一面?有沒想過描述一些美好的事情?”既要像許立志那樣,看到流水線工人異化為兵馬俑的痛苦現實,也要像鄔霞那樣,在貧苦生活中尋找美感和幸福。這樣才能避免人生的悲劇,在文學和人生中都取得成功。

從詩歌裡感受工人的力量

這些閱讀和觀看《我的詩篇》後的體會,令讀者們對“工人”兩個字有了新的感受,對生活和文學也有了新的認知。一位從溫州趕過來的朗讀者,評價這樣的閱讀體驗“耳目一新”。來自浙江工人日報社的編輯驚訝於這樣獨特的工人詩歌和這麼多熱心於朗讀和分享的讀者。她和朗讀者們相約,把詩歌帶到工廠車間去,推動工人文學創作的發展和繁榮。

從詩歌裡感受工人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