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形物语》解读:美国价值观、好莱坞套路与导演个人风格

《水形物语》解读:美国价值观、好莱坞套路与导演个人风格

又是一年,奥斯卡大幕落下。今年的幸运儿是墨西哥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和他的《水形物语》。前有奥斯卡历史上第二多的13项提名,后有颁奖礼上收获4个大奖,其中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是奥斯卡分量最重的对影片整体评价的大奖。吉尔莫·德尔·托罗和《水形物语》在奥斯卡颁奖季可以说风光之至。

《水形物语》解读:美国价值观、好莱坞套路与导演个人风格

奥斯卡颁奖礼结束后,国内院线破天荒地迅速安排《水形物语》上映,这是近年来非常少见的。为了配合国内院线的上映,我也试图对这部在奥斯卡评奖中大红大紫的《水形物语》做些个人解读。

《水形物语》解读:美国价值观、好莱坞套路与导演个人风格

首先,《水形物语》成功的首要原因是迎合了美国的主流价值观。仔细看近两年的奥斯卡获奖影片,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美国主流价值观的演变。

两年前,当第88届奥斯卡奖提名名单公布时,“全白奥斯卡”风波不仅席卷美国影视圈,而且震动美国社会各界。连续两届奥斯卡表演类奖项获得提名的全部是白人演员,遭到舆论严肃批评,并令奥斯卡评委们深刻反思。

《水形物语》解读:美国价值观、好莱坞套路与导演个人风格

于是,接下来的第89届奥斯卡提名名单中出现了《月光男孩》、《藩篱》、《隐藏人物》这样由黑人演员主导的影片,最终《月光男孩》出人意料地斩获最佳影片奖。

这届奥斯卡走的更远,出现了《水形物语》这样纯粹歌颂社会边缘人物的电影。哑女和黑人清洁工,同性恋落魄画家,来自苏联的特工科学家,4个美国社会的边缘人物和一条“人鱼”(鱼人?)演绎出一个感人的故事。这里隐含了许多美国社会的政治话题:种族歧视、残疾人歧视、同性恋歧视、职业歧视以及国家歧视。

《水形物语》解读:美国价值观、好莱坞套路与导演个人风格

看过这届奥斯卡颁奖礼视频的朋友肯定会对其中反对性骚扰和歧视女性的浓重气氛印象深刻。主持人吉米·坎摩尔的调侃和最佳女主角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发表获奖感言时为女性的大声呼吁,给奥斯卡笼罩了强烈的政治气氛。在这样的公众舆论之下,奥斯卡评委们越来越顾虑电影的价值取向,不得不把票投给《月光男孩》和《水形物语》这样描写社会底层人物的电影,以示对“白人至上”的好莱坞传统价值观的否定。

《水形物语》解读:美国价值观、好莱坞套路与导演个人风格

但是,价值观的演变并不意味着好莱坞和奥斯卡传统的改变。恰恰相反,《水形物语》的获奖意味着好莱坞的传统套路依旧坚挺和牢不可破。

有影评人指出,《水形物语》就是一部好莱坞传统故事的大杂烩。我以为颇有道理。影片没有时空穿梭,没有多线叙述,完全是最传统的单线叙事方式。从女主角艾莉莎身上,我们看到了灰姑娘辛黛瑞拉的影子,这是好莱坞最擅长的“美梦成真”套路。从艾莉莎和“鱼人”的相恋,我们又看到了“美女与野兽”的影子。好莱坞百年来不断地重复着这种故事。从去年北美票房亚军是《美女与野兽》看得出来,美国人实在很喜欢这一套。从影片设定的美苏冷战背景,我们还看到了两年前那部《间谍之桥》的影子。好莱坞电影人一直活在那个过去的年代,而且乐此不疲。这样一部混搭着灰姑娘、美女与野兽和间谍故事的拼盘电影能够获得最佳影片奖,足以说明奥斯卡评委的口味和喜好。这就是好莱坞,这就是美国。它依然没有变。

《水形物语》解读:美国价值观、好莱坞套路与导演个人风格

不过,再说回来,大的套路依旧不影响艺术家个人的创造,不影响导演的风格发挥。不能否认,尽管《水形物语》是一部“美女与野兽”电影,但却具有强烈的吉尔莫·德尔·托罗个人印记,而不是惯常的那种好莱坞俗套。

《水形物语》解读:美国价值观、好莱坞套路与导演个人风格

为了了解吉尔莫·德尔·托罗,《水形物语》获奖后,我又把他导演的《魔鬼银爪》、《潘神的迷宫》、《地狱男爵》等影片重新看了一遍。看完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吉尔莫·德尔·托罗对魔兽与魅影的痴迷。他善于融合恐怖、科幻、魔幻等类型元素,营造穿行于现实时空与神怪传说之间的电影世界。更重要的是,他的影片能够在恐怖、魔幻、暗黑的背景下透射出童真、温情、浪漫的色彩,成为个性独特的成人世界的“黑色童话”。《魔鬼银爪》中的孙女欧若拉,《潘神的迷宫》中的小女孩奥菲丽娅,《地狱男爵》里的丽兹和奴阿拉公主,还有《水形物语》里的哑女艾莉莎,一以贯之地为我们传达出暗黑童话里温暖的正能量,这是好莱坞魔幻、神怪、恐怖电影中绝无仅有的。

《水形物语》解读:美国价值观、好莱坞套路与导演个人风格

还有那条独特的“人鱼”(鱼人?)要专门介绍一下。这个形象来自拍摄于1954年的美国恐怖电影《黑湖妖谭》。那是一个史前鱼怪爱上并掳走了科考队员女友的故事。吉尔莫·德尔·托罗一看就痴迷上了,并且搬到了自己的电影里面。两部《地狱男爵》里就有它的形象,叫阿伯拉罕。吉尔莫·德尔·托罗说过,“假如一个剧本中没有怪物,我是绝对不会拍的,我的电影里必须有怪物。”这些怪物和好莱坞电影中常见的怪物有着明显的区别,它们都是外表恐怖而内心善良、童真的怪物。《水形物语》里的“鱼人”就是典型的代表。

《水形物语》解读:美国价值观、好莱坞套路与导演个人风格

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后,吉尔莫·德尔·托罗说了这么一段话:“几周前,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对我说,如果你最终站在了那里,站在了领奖台上,不要忘记你是传统的一员,你是世界电影人的一员,并为此而骄傲。”这段话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出生并在墨西哥长大的他,终于被美国主流社会承认;另一层意思,则是他的“暗黑童话”电影风格得到了代表主流电影的好莱坞、奥斯卡的承认。

《水形物语》解读:美国价值观、好莱坞套路与导演个人风格

凸显美国主流价值观,熟谙好莱坞电影套路,又巧妙融合个人艺术风格,才是吉尔莫·德尔·托罗的《水形物语》给我们的启示。

《水形物语》解读:美国价值观、好莱坞套路与导演个人风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