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拍爛片的演員們在拍片的時候知道自己拍的是爛片嗎,什麼心理,純爲了錢嗎?

睿daddy


並不是,請往下看。


曾經只拍文藝片的秦昊,在面對報酬豐厚的“爛本”時,內心也有過動搖。

著名的娛樂圈勞模古天樂,25年拍了15部電視劇89部電影,也並不是每部戲都是精品。

除了經濟上的考量,演員在開工時,也不一定能料到:自己接下的是個黑馬,還是殘次品。

簡單直接點說:老不拍戲,觀眾會把演員淡忘的。

前幾年陳坤就抱怨過,沒戲拍的時候就生病,有戲拍的時候病就好了。

把演戲看成工作,就不難理解電影咖陳坤為什麼會去拍電視劇、老戲骨於和偉為什麼一邊演著《軍事聯盟》,一邊在賣相不佳的電影裡打醬油了。

這個暑期檔,走下大銀幕,投身電視劇的,還有譚卓。

之前一直走的是文藝片路線,演的角色甚至讓人記不住、認不出。

《暴裂無聲》裡的鄉村農婦,穿得灰撲撲,連臺詞都沒幾句;

《我不是藥神》裡的思慧,演了以跳鋼管舞為業的單親媽媽,但仍然不是主角,而且熱度明顯不及徐崢、王傳君。

演《延禧攻略》的高貴妃,留下了各種表情包。

你很難說這是什麼出色的表現,但是討論度有了,也讓更多觀眾認識了她。

順帶解鎖了女明星標配——街拍、雜誌封面。

本事還在,之後不管轉身再去拍電影,還是在更精良的製作裡釋放演技,也有了群眾基礎。

這可以說是妥協,也可以說是從實際出發。


桃紅梨白


一、編劇水平一般根本就寫不出好的劇本,甚至有些劇本原本不錯,拍攝時隨意刪減,篡改,被改的面目全非,滿目瘡痍,最後成四不像了;

二、導演能力欠缺,江郎才盡,沒有創新,一味模仿,最後結果可想而知,而且現在當導演的門檻就一個,有錢就行,剛開始的時候激情澎湃,到最後的回饋是一瀉千里;

三、演員,現在有部分演員把演戲想的很簡單,露個臉就行了,沒有盡到一個演員應有的責任與義務,念他媽數字能拍出好電影,滾犢子吧!

四、沒有過硬的團隊,每個環節,每個部門的工作都非常重要,再好的導演,用不入流的武指,他也拍不出傳世經典;

五、還有另外一種情況,迫於第三方的壓力,這條大家瞭解就行了;


懿點江湖


實際上,接片的時候,絕大多數演員或者經紀公司是清楚這部片子的含金量的。

行業內並沒有什麼“爛片”還是“優質”片的直接說法的。只有“類型”不一樣,“觀眾”不一樣,“成本”不一樣等等相對專業的說法。

舉個例子,商業片,屬於一個“類型”。文藝片也屬於一個“類型”。當然,好的文藝片也是商業片的說法也成立,但是絕大多數情況下做不到。

文藝片相對來說側重“劇情”,商業片要求側重“好看”。拿對劇情片對演員的要求去衡量商業片,這個標準本身就不對……所以,演員一般也是,拍文藝劇情的有那麼一波,拍商業片的還有那麼一波。大家各拍各,誰也不能說對方的爛——要知道不是所有文藝片都是精品 有些也是腦殘級別沒底線。

而資本市場,投資拍片是為了掙錢啊!不是慈善事業。怎麼樣更快回籠資金,怎麼樣來……什麼演技啊劇本啊導演啊門檻都歸零,誰能掙錢誰來。

所以,接片的時候,不只是演員知道片子含金量,是個人都知道……

那為什麼還拍呢?因為觀眾只愛看這種片子啊!不要因為網上個別平臺說幾句不好就以為我們觀眾整體水平高了,要看身邊看片的人……很明顯認識鹿晗的比認識秦昊的多得多!


小黑豆


就是純為錢啊,例如劉德華投資失敗,瘋狂拍戲就是還債務,拿月薪,隨便拍,他在李靜訪談的節目時候親口說的。


金曲庫


我是老田,我來答。不完全是,沒有人和錢有仇,錢只是其中的一個誘因。投資失敗的尼古拉斯·凱奇,是的!

第一種,管他好片爛片呢,有錢能使鬼推磨。“錢多,活好,速來!”許多名演員接爛片多出於這種心理。嗯,這個劇本很爛,人物設定也不合理,但投資方特有錢,片子投資兩個億,十天拍完,我還是男一號!看在錢的面子上,我就忍了吧!傷心總比傷錢好啊!具體例子知道很多,我就不列舉了,否則很容易傷人。


第二種,片子很差,創作者自己不知道片子差,演員也不知道片子差,還一直如獲珍寶呢!

舉個例子,《逐夢演藝圈》差不差,真差;畢導演知不知片子差,肯定不知道啊?!畢導用心拍了沒?的確用心了。他也就那個水平。但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啊,於是就有人提出質疑了,再然後好像就有人被畢導給告了。必須承認,《逐夢演藝圈》是畢導的用心之作,但本質上否定不了該片“鄉鎮企業化”的爛片氣質。


第三種情況是,本來是一部好片,創作團隊不錯,演員也很牛掰。但做戲做得太大了,拍攝過程中主創團隊產生變化,資金鍊也可能出現問題,演員們只能被動接招沒有辦法。

所謂國際科幻大片《三體》就是最好的例子,本來一個好項目硬生生拖成爛尾樓。講個笑話給你聽:有生之年我們能看到《三體》這部大片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