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內存洩漏與內存溢出

內存溢出 out of memory,是指程序在申請內存時,沒有足夠的內存空間供其使用,出現out of memory;

內存洩露 memory leak,是指程序在申請內存後,無法釋放已申請的內存空間,一次內存洩露危害可以忽略,但內存洩露堆積後果很嚴重,無論多少內存,遲早會被佔光。

memory leak會最終會導致out of memory!

以發生的方式來分類,內存洩漏可以分為4類:

1. 常發性內存洩漏。發生內存洩漏的代碼會被多次執行到,每次被執行的時候都會導致一塊內存洩漏。

2. 偶發性內存洩漏。發生內存洩漏的代碼只有在某些特定環境或操作過程下才會發生。常發性和偶發性是相對的。對於特定的環境,偶發性的也許就變成了常發性的。所以測試環境和測試方法對檢測內存洩漏至關重要。

3. 一次性內存洩漏。發生內存洩漏的代碼只會被執行一次,或者由於算法上的缺陷,導致總會有一塊僅且一塊內存發生洩漏。比如,在類的構造函數中分配內存,在析構函數中卻沒有釋放該內存,所以內存洩漏只會發生一次。

4. 隱式內存洩漏。程序在運行過程中不停的分配內存,但是直到結束的時候才釋放內存。嚴格的說這裡並沒有發生內存洩漏,因為最終程序釋放了所有申請的內存。但是對於一個服務器程序,需要運行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不及時釋放內存也可能導致最終耗盡系統的所有內存。所以,我們稱這類內存洩漏為隱式內存洩漏。

從用戶使用程序的角度來看,內存洩漏本身不會產生什麼危害,作為一般的用戶,根本感覺不到內存洩漏的存在。真正有危害的是內存洩漏的堆積,這會最終消耗盡系統所有的內存。從這個角度來說,一次性內存洩漏並沒有什麼危害,因為它不會堆積,而隱式內存洩漏危害性則非常大,因為較之於常發性和偶發性內存洩漏它更難被檢測到

一、Java內存回收機制

不論哪種語言的內存分配方式,都需要返回所分配內存的真實地址,也就是返回一個指針到內存塊的首地址。Java中對象是採用new或者反射的方法創建的,這些對象的創建都是在堆(Heap)中分配的,所有對象的回收都是由Java虛擬機通過垃圾回收機制完成的。GC為了能夠正確釋放對象,會監控每個對象的運行狀況,對他們的申請、引用、被引用、賦值等狀況進行監控,Java會使用有向圖的方法進行管理內存,實時監控對象是否可以達到,如果不可到達,則就將其回收,

二、Java內存洩露引起原因

內存洩露是指無用對象(不再使用的對象)持續佔有內存或無用對象的內存得不到及時釋放,從而造成的內存空間的浪費稱為內存洩露。內存洩露有時不嚴重且不易察覺,這樣開發者就不知道存在內存洩露,但有時也會很嚴重,會提示你Out of memory。

那麼,Java內存洩露根本原因是什麼呢?長生命週期的對象持有短生命週期對象的引用就很可能發生內存洩露,儘管短生命週期對象已經不再需要,但是因為長生命週期對象持有它的引用而導致不能被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