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艦有怎樣的歷史?

精靈Jae


2013年,海軍“銀川艦”退役回到家鄉銀川,接納它的是千百年來奔流不息的黃河水,“黃河第一艦”的美譽不脛而走。但鮮為人知的是,早在1986年銀川艦就和銀川結下了深厚的緣分,1992年更是通過一紙軍民共建協議書,使銀川市的軍民共建活動由駐銀陸軍、空軍部隊發展到人民海軍艦艇部隊。


1992一座城一艘艦 我們的名字叫“銀川”

從“107號驅逐艦”到“銀川艦”


海軍“銀川艦”來頭不小:它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代導彈驅逐艦艇,舷號107,1972年由大連紅旗造船廠開工建造,1976年7月加入人民海軍戰鬥序列。艦長132米,艦寬12.8米,艦高29米,最大排水量3700噸,是我國當時研製的最大噸位的水面戰鬥艦艇之一。它還創造了我國海軍建設史上的三個第一:航行最遠、連續航行時間最長、航海里程最多。


107號艦和銀川這座城市的緣分絕非巧合。


銀川艦最後一任政委、銀川黃河軍事文化博覽園總經理索德勝告訴記者,1978年海軍頒佈了《海軍艦艇命名條例》,規定了各類艦艇的命名機關、規則等相關事宜,1986年在此基礎上再度進行補充修改。依據新條例,導彈驅逐艦以省會城市命名,導彈護衛艦則以地級城市命名,由此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現象,艦艇和命名城市逐步形成血濃於水的軍民共建關係。每個艦艇上的戰士雖然來自五湖四海,但大部分來自同一片區域,例如東海艦隊以華東區域居多,南海艦隊戰士多來自華南一帶,107號所在的北海艦隊多是東北、西北以及山東一帶的人,所以對應的命名城市就是西北的西安、西寧和銀川,以及遼寧的瀋陽和河北的石家莊。“這樣命名的一大好處是,能讓戰士有一種心理上的接近感,感覺自己離家並不遠。”


1986年8月1日,在北海艦隊服役的海軍107號導彈驅逐艦被海軍正式命名為“銀川艦”。“銀川艦”是海軍導彈驅逐艦序列中的第三艘艦,第一艘是105號濟南艦,第二艘是106號西安艦。


銀川一來人,艦員就像過年


由此開始,銀川成為銀川艦的大後方,戰艦是城市流動的土地,雙方開始互相走動、互通有無,感情也在一次次的謀面中逐步加深。


逢年過節,銀川市總會派出慰問團去青島北海艦隊探訪銀川艦上的官兵,同時帶給他們銀川經濟建設發展的消息;戰艦上的優秀士兵也會受邀到銀川市參加一些重大表彰活動。一位老艦長說,那時銀川市只要一來人,整個銀川艦的官兵就跟過節一樣熱鬧和充滿喜慶。銀川派出的慰問團每次探訪,都用卡車送來寧夏的優質大米。“送米車車身很長,在碼頭上調頭有些困難,稍有不慎感覺就要掉進海里,但司機憑藉高超的技術每次都能圓滿完成任務,讓艦艇上的官兵極為佩服。”水兵們吃上香噴噴的寧夏大米,別提有多高興了,他們將大米送給兄弟艦艇和機關的戰友品嚐後,大家總是感慨銀川艦的水兵有福氣,得到的禮物雖不貴重卻格外實用和暖心。


1992年8月,銀川市政府訪問團一行抵達北海艦隊銀川艦所在的驅逐艦部隊,雙方簽署軍民共建協議書,由此銀川市的軍民共建活動由駐銀陸軍、空軍延伸到人民海軍。


軍民共建魚水情深


1992年全國的精神文明建設如火如荼,軍民共建有一個指導原則:以精神文明建設為主、物質文明建設為輔;共建活動開展以地方為主、軍隊為輔。按照慣例,銀川市每次派出走訪慰問團一行首先會參觀艦艇,瞭解水兵戰士工作生活狀況;隨後給全體官兵做家鄉發展形勢報告,讓他們瞭解銀川市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重點介紹當地的民風、民俗、民情以及社情。


索德勝擔任銀川艦政委的那段時間,銀川艦的一些優秀官兵還能作為列席代表參加銀川市兩會;銀川艦有重大任務或者活動,銀川市都會派代表到場慰問鼓舞士氣;雙方定期通報情況,銀川市取得的建設成就會作為家鄉喜訊發佈,銀川艦派專人制作板報和專欄,大力進行宣傳。銀川市興慶區三小多年來和銀川艦搞共建,艦上一次給孩子們定製捐獻了220套小水兵服,後來幾年每年暑假學校都選派幾十名優秀學生來到銀川艦所在地青島,進行研學慰問,孩子們和銀川艦水兵同吃同住,體驗不一樣的水兵生活。


踏上“回家”之路


2012年10月18日,服役36年的銀川艦光榮退役,經中央軍委、總裝備部和海軍批准,銀川艦開始踏上“回家”之路。


當年11月18日,銀川市政府與解放軍4808廠簽訂退役安置協議,銀川艦被就地拆解,通過幾百輛重型卡車運到銀川,再由軍工廠技術人員重新組裝。負責組裝的廠方工程師表示,銀川艦的拆解和組裝史無前例,其難度不亞於重新建造一艘軍艦。


銀川也用最大的誠意歡迎英雄艦艇的到來:安置地點從最初的悅海湖畔到最終落戶濱河新區黃河金岸;從最初規劃佔地不足300畝,到最終安置用地近4000畝;從最初的安置艦艇駐泊瀏覽,到今天的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和全國國防教育示範基地。從開挖動土的第一天,到開園迎接群眾參觀,僅僅用了273天,退役的銀川艦就以“黃河第一艦”的姿態驚豔亮相黃河金岸。


銀川艦退役回家,創造了海軍退役安置史上的4個第一:第一艘退役後移交命名城市的戰艦;第一艘退役後安置於母親河岸邊成為“黃河第一艦”的戰艦;第一艘退役後在西北地區以戰艦為平臺建成國防、愛國主義和藍色海洋觀教育基地的戰艦;第一艘退役後以拆解運輸、異地組裝方式打造起來的戰艦。


2016年7月12日,舷號為175的新銀川艦入列海軍序列,繼續續寫銀川這座城市和海軍軍艦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