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中國陸航部隊很快擺脫「陸戰輔助」的身份!

兩張由網友拍攝的直-20通用直升機的高清照片在網絡上一炮走紅。縱觀這兩張照片,無論是畫面本身的清晰度,還是直-20通用直升機的完成程度都屬前所未有的程度。在1980年代,“黑鷹”是中國唯一能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域使用的直升機。在長期不通公路的墨脫縣,“黑鷹”發揮了極為重要的空運作用。即使1990年後多次引進的俄製米-17系列直升機,多項性能也遠遠不及“黑鷹”。這種情況,直到中國引進提升發動機功率的米-17B5之後,才得到一定解決。而這個時候,這批“黑鷹”在青藏高原的嚴酷環境下,已經超負荷使用20年,但多數仍在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包括2008年汶川抗震救災仍出動多達18架 ,由於1989年後中美交惡,中國無法增購更多的黑鷹,但高原快速機動的需求長期存在。其後中國轉而從而俄羅斯引進大批米17系列的各種改進型,米17的升級型在犧牲載重的前提下,也能滿足高原空運的需求。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中國陸航部隊很快擺脫“陸戰輔助”的身份!

但米-17的定位比黑鷹略大略重,屬於排級運輸機,對起降場地的要求較班組級的黑鷹苛刻,也無法像黑鷹那樣裝進中型運輸機內空運,大大削弱了它的戰略機動能力和應用範圍,由此,為填補直9和米17之間的運力空缺,這也成了我國研製一款與黑鷹同類型的替代品的重要推動力。根據官方資料披露,直20於2010年立項,計劃2014年首飛,2017年投放使用。未來,直20也可能像美軍的黑鷹那樣,經過改進的直20完全可能衍生出一個適用於各軍種的龐大家族。從外形上看,直20通用戰術直升機外形比較類似中國進口的美製“黑鷹”S-70C-2直升機,但與“黑鷹”不同的是,直20主旋翼採用五槳葉結構,具有更好的控制性和機動性;另外,直20在機身和尾梁連接處,有較明顯的過渡結構,猜測是對機艙的運輸性能進行了優化。直-20服役後,配合國產大型運輸機運-20的投送能力,中國陸軍力量能夠迅速被投送到熱點地區,並形成機動突擊作戰能力,如果未來中國海軍能裝備大型兩棲突擊艦,搭載直-20等機型後將能夠更好的應對諸如島礁衝突等風險。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中國陸航部隊很快擺脫“陸戰輔助”的身份!

直-20主旋翼採用五槳葉結構,具有更好的控制性和機動性。另外,直-20在機身和尾梁連接處,有較明顯的過渡結構,分析稱可能是對機艙的運輸性能進行了優化。談到直-20將來是否會成為艦載機時,杜文龍表示,這款直升機通用性很好,10噸的噸位也正好,給它設計的發展方向就是“上山、下海、系列化”,所謂“上山”,就是高原的飛行能力,一般的直升機上不去,必須有強大的動力和非常好的氣動外形,才能夠在3000米以上高原地區機動投送兵力和裝備。所謂“下海”,是指今後像海軍的驅逐艦、護衛艦,包括遼寧艦,也可以選擇這款直升機作為艦載直升機,如果在驅逐艦上,它可以進行巡邏、反潛、反艦,還可以進行救援。在航空母艦上,它可以承擔警戒、偵察、補給等任務。今後我們在海上,也許能夠看到“海直-20”。直-20的成功首飛,預示著其將成為我國未來通用直升機裝備的主力,從而真正的為中國陸軍“插上翅膀”,並有可能發展成艦載機等型號。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中國陸航部隊很快擺脫“陸戰輔助”的身份!

這款先進中型通用直升機大小和佈局都與黑鷹直升機非常相似——理論上也屬於10噸級直升機。未來服役後,將極大幅提高我軍空中突擊能力 。中國直20成功首飛,並不僅是一個美國老式直升機型號的“複製品”這麼簡單,而是中國已擁有全套先進直升機研發、生產體系的象徵。同時,直20在吸收“黑鷹”設計理念的同時,也加入了中國特色的技術,外形細節大有不同。這一切,都濃縮了中國航空工業多年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汗水,大量的通用直升機集中使用,能在數小時之內,於戰線上向敵縱深突破200-300公里,將空中突擊部隊投送到敵人的後方。和無法再次遠程機動的傘兵不同,這還是一支能迂迴能撤退的戰鬥力量。因此,美軍早在越戰後就著手將大名鼎鼎的"呼嘯之鷹"101空降師改編為空中突擊師,全師以UH-60"黑鷹"通用直升機作為最基礎的步兵載具,在伊拉克戰爭中實現了跨越總距離達到800公里的驚人壯舉。而在直-20通用直升機投入服役之後,中國的陸航部隊也將很快擺脫"陸戰輔助"的身份,轉變為一支能獨立遂行戰役的作戰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