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追尋,評劇早期的「四大名旦」(下)

吳學良

再說一說白玉霜,白玉霜(1907—1942),生於天津寧河南青坨村(今屬河北唐山豐潤區),幼年被其父賣給古冶唱蓮花落的李景春,起名慧敏,大名李桂珍,11歲開始學唱京韻大鼓,後從孫鳳鳴學戲,藝名“白玉霜”。

記憶追尋,評劇早期的“四大名旦”(下)

白玉霜在伴奏樂器上添加了四胡,豐富了評劇的伴奏音樂,在唱腔上低徊婉轉,底氣充足,韻味獨特。她善於運用反調,曲調低沉而富於變化,在人物刻畫上細膩而深刻,給人留下了獨特的白派藝術,她的唱腔直接影響了鈺靈芝、愛蓮君、賽靈芝、李蘭舫、小白玉霜等人。

記憶追尋,評劇早期的“四大名旦”(下)

攝影照片/吳學良

最後說一說是愛蓮君,愛蓮君(1918—1939),生於天津,由於家庭貧困,父母無奈將她賣給他人,11歲被轉手賣給做娼妓生意的趙連琪夫妻,因其弱小,趙氏夫妻答應她學戲,拜趙月樓為師。17歲愛蓮君帶“愛蓮社”赴上海與白玉霜、鈺靈芝組成“三聯社”轟動上海,由於嗜錢如命的趙氏夫妻的折磨摧殘,她終因勞累成疾,1938年演出《死後明白》時昏倒臺上,第二年去世,年僅21歲。

記憶追尋,評劇早期的“四大名旦”(下)

愛蓮君的演唱特點,抑揚頓挫,唱腔俏麗,她善於走低腔,且跳躍較大,她的親傳弟子蓮小君繼承和發展了愛派藝術。

其實李金順、劉翠霞、白玉霜、愛蓮君只是那一時代諸多評劇藝人的代表,正是在這些藝人們的努力耕耘之下,評劇才有了長足地發展與傳播,從而使評劇逐漸走向全國,遍播華夏,成為被廣大民眾所喜愛的第二大劇種。(完)

延伸作品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