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漢族和少數民族都願意稱自己是華夏民族?很多人都沒弄明白

華夏族的歷史,從炎黃二帝開始,炎黃部落聯盟與中原地區的眾多氏族部落相互通婚、彼此融合,炎黃的血脈流淌在我們彼此的血液裡,我們都是炎黃子孫!共同的血緣認同才是漢族和各少數民族都認同自己是華夏民族的根本原因。

為什麼漢族和少數民族都願意稱自己是華夏民族?很多人都沒弄明白

炎黃二帝

而夏朝的建立,則為華夏民族的最終形成創造了核心條件。

夏朝是由夏部落建立的分散部落聯盟發展起來的國家政體。夏部落的前身是有崇氏部落。禹的父親鯀原本是有崇部落的首領,被堯封於崇地。鯀被殺之後, 原來的部落逐漸衰亡消散。後來,禹在妻族塗山氏的幫助下,聚集有崇舊部、各方前來投奔的支持者,在自己的封地夏後國,重新建立了新的部落,改有崇氏為夏后氏,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

《史記·夏本紀》記載:“禹為姒(sì)姓,其後分封,用國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hù)氏、有男氏、斟鄩(zhēn xún)氏、彤城氏、褒氏、費氏、杞氏、繒(zēng)氏、辛氏、冥(míng)氏、斟戈(zhēn gē)氏。”這些氏族互相同化、相互融合,逐漸形成了華夏民族的核心----夏族。由於夏族擁有比其他民族更先進更強大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優勢,使得周邊民族在這種優勢的影響下,不斷融入進夏族,逐漸成為夏民族集團和華夏民族集團的一員。

夏朝的統治者提出“大國”、“天下共主”、“中央之國”等政策並加以施行,在客觀上初步形成了一種整體觀念和大一統思想,構成了一種精神上的民族凝聚力,使各民族之間產生了一定的認同心理和歸屬感,越來越多的民族和方國自覺或不自覺的以“夏”為中心。凡是與夏族具有共同民族特徵的諸侯國都逐漸接受“夏”這個族稱,並把自己視為夏族的一部分。後面各代,雖然自稱商人、周人、秦人、漢人、唐人等,但同時也接受和繼承了“夏族”這個統一稱謂。

為什麼漢族和少數民族都願意稱自己是華夏民族?很多人都沒弄明白

民族融合

“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失華夏”。“華夏”即為中原諸侯,也是漢族前身的稱謂。華夏民族即代指中華民族、中國。

為什麼漢族和少數民族都願意稱自己是華夏民族?很多人都沒弄明白

華夏之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