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三十講」第三講(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著幾代中國人的夙願

「学习三十讲」第三讲(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学习三十讲」第三讲(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学习三十讲」第三讲(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著幾代中國人的夙願

只有創造過輝煌的民族,才懂得復興的意義;只有歷經過苦難的民族,才對復興有深切的渴望。中國是一個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的大國,在歷史上曾長期走在世界前列。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唯有中華文明有國有史一直傳承到今天。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造福全世界。16世紀以前,影響人類生活的重大科技發明約有300項,其中中國人的發明佔175項。英國人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寫道,“在現代科學技術登場前十多個世紀,中國在科技和知識方面的積累遠勝於西方”。中國歷史上先後出現的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康乾盛世等,彰顯了經濟文化發展的繁榮景象和中國社會治理的博大智慧。近代以後,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和封建統治的腐敗,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山河破碎,生靈塗炭,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但中國人民沒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樑、奮起抗爭,進行了一場場氣壯山河的鬥爭,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詩。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近80年間,中國社會各階級、各階層和各種政治力量都曾登上歷史舞臺,力圖挽救中國於危亡之中。無論是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還是義和團運動,都以失敗而告終。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在中國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但並沒有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命運。近代中國歷史表明,舊式農民革命和軟弱的資產階級革命都不可能完成中華民族救亡圖存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更不可能承擔起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

20世紀初,資產階級政黨政治在中國興起,在北京、上海等地出現過大大小小300多個政黨和政治團體,但很快就在中國政治舞臺上銷聲匿跡了。它們失敗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沒有科學的理論作指導,沒有先進的階級作基礎,未能提出正確的綱領並發動人民群眾以解決近代以來中國社會所面臨的迫切問題,沒有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所以,它們的失敗就成了歷史必然。

一次次抗爭,一次次失敗,中華民族追求夢想的道路艱難曲折。為了實現民族復興,億萬人魂牽夢縈,幾代人上下求索,奮勇不屈的中國人民在黑暗中艱難前行。

「学习三十讲」第三讲(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学习三十讲」第三讲(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