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開激勵機制建立的誤區?看這一篇就夠了

每個企業都有一套激勵機制,目的是真正激活團隊,讓員工更富積極性地開展工作,以此為公司創造更大的價值與財富。不過,並非所有的激勵機制都能起到這樣的效果,激勵機制設置不到位,在很多情況下無法完全激發員工工作的積極性,甚至還會產生牴觸情緒。

那麼什麼才是有價值的激勵機制?

狹義上講,激勵機制又稱短期激勵模式, 是針對一段特定時期內(通常是12 個月)的業績狀況而支付的變動薪酬,需要不斷重新“賺取”,為的是實現員工與企業利益的共贏。廣義上講,還包括其它激勵認可的手段,包括晉升、授權等,反映了企業的基本管理邏輯。

乍聽之下,激勵機制的建立似乎很簡單,但實際上,仍有許多企業管理者陷入誤區。這對於員工而言,不正確的激勵機制無疑是在用各種各樣的方式綁架他們的職業生涯。怎樣才能避開誤區呢?以下技巧或許能幫上你的忙。

如何避開激勵機制建立的誤區?看這一篇就夠了

01 健全的機制比物質激勵更重要

不可否認,豐厚的薪酬和物質激勵確實可以讓員工們工作起來更加賣力。但有研究發現,物質激勵只能帶來短期的愉悅。半年以後,這種動力將會逐步消失,員工們不但不像剛剛獲得獎金時那麼歡呼雀躍,甚至他們連獎金的具體數目都記不起來了。

原因在於,金錢本身並不能對一個人產生持續的刺激作用,而認同感及對個人地位的肯定,能夠使員工產生源源不斷的動力。

作為管理者,應該認識到這一點:認同感及團隊中的地位是激勵員工的兩大關鍵,並建立起一套健全的機制。讓他們在工作中獲得某種成就感和認同感,同時給予上升的空間,這樣才能長久的留住員工。

02 物質與精神激勵配合,帶來更高的生產力

有些管理者認為任何階段性的進步都應給予物質激勵,而有些管理者認為精神上的獎勵更能讓員工持快樂的心情,不遺餘力地在工作間歇時間推行一些舉措。

兩種方式都有不正確的地方,前者激勵形式單一,易造成激勵的邊際效應逐年遞減。造成企業費事費財,激勵效果也不盡如人意。後者雖然員工們都很享受休息時間,但不一定都會轉化為更高的生產力,也不意味著在工作中會有更好的表現,有些甚至會拖延上班的時間。

正確的做法是,在理清員工需求的前提下,將物質和精神激勵進行有機的結合,並實現形式上多樣化和靈活性,這樣才能保證實現激勵效應的最大化,讓員工在工作期間全身心投入到工作。

如何避開激勵機制建立的誤區?看這一篇就夠了

03 盲目激勵,無任何實際意義

很少有人不喜歡激勵,在職場上尤其如此。基於此,不少管理者在激勵員工時並沒有分析需求,對所有的人採用同樣的激勵手段,導致激勵結果適得其反。

追根究底,其實是激勵機制不合理,很多管理者看到別的企業有激勵措施,便如法炮製,難免出現盲目激勵,結果不佳的情況。事實上,合理的借鑑是必須的,但還需要做科學的調查分析,把激勵的有效性放在需要的基礎上,創造利於企業內外部利益的模式,激勵才會有積極意義。

04 多用獎勵,輔以激勵

激勵就是獎勵——這是一個最普遍存在的誤區。其實,激勵的根本作用就是激起員工的工作狀態,使其有更高的積極性,而獎勵是指物質上贈予,兩者之間有所差異。

雖然激勵能產生工作動力,但是激勵多於獎勵,從長遠來看,對企業管理和成長是不利的。因為企業的一項獎勵措施往往會使員工產生各種行為方式,其中的部分並不是企業所希望的,所以一個懂得激勵藝術的管理者,瞭解多用獎勵,輔以激勵的重要性,不僅能針對不同性格的員工給予不同的激勵和獎勵,能讓他們在工作中盡情釋放自己的激情,還能推動企業的發展。

如何避開激勵機制建立的誤區?看這一篇就夠了

05 激勵正確的事,約束錯誤的行為

每個企業都渴望有才能的人加入,總認為這樣的人才不僅有高智商和工作能力,還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因此會放鬆管理,重激勵,不重約束。

然而,高智商、工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三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這只是體現了企業對激勵的重視還是不夠,沒有制度約束的激勵行為,很難取得較大的成功。有時員工反而會因為不清楚自己保持工作熱情的動力何在,會更容易迷失自己或者厭倦工作,最終導致對工作興致寥寥,效率低下,因此激勵正確的事、約束錯誤的行為才是正確的激勵之道。

建立健全的激勵機制,是促進企業管理的有效措施。實踐證明,正確的激勵可以幫助員工激發工作熱情,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作為企業的主要管理者,應該瞭解做大量深入細緻的分析,建立企業激勵機制,明白這一點,會對企業制定管理措施有巨大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