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厦门菜贩子,从菜市场里找到另一种活法|人物

曾宇28岁了,是最老的一批90后。

跟人介绍自己的时候,他终于可以坦然地说:“我就是个卖菜的。”

在这之前,他一直逃避这个身份。毕竟在主流社会层面,菜贩子,不是什么光鲜职业,尤其他还是90后。

90后的厦门菜贩子,从菜市场里找到另一种活法|人物

四年前,曾宇从福建外语外贸学院毕业。这不是一所太好的本科学校,但至少大学毕业了。

这一年,国家正在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计划。

和大部分应届毕业生一样,曾宇还没搞清楚情况,就急急忙忙进了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开始接触O2O、B2B这些新名词。

90后的厦门菜贩子,从菜市场里找到另一种活法|人物

在公司没待几个月,老板突发奇想,决定开辟互联网新战场,涉足食材领域,也就是卖菜。

曾宇领的任务,是每天负责扫街——走街串巷寻找餐馆,洽谈蔬菜供货。

这工作做起来并不容易,尤其老厦门餐饮人,通常都有合作多年的菜贩子,所以被拒之门外是常事。

曾宇自己最怕的,是公司不断出妖蛾子。

90后的厦门菜贩子,从菜市场里找到另一种活法|人物

最夸张的一次,曾宇好不容易谈定的餐馆老板,半夜打电话过来,在电话里愤怒咆哮。

他赶去餐馆,发现公司供货的几百斤花菜,底部发黑,很不新鲜。

这种时候,曾宇只能一个人留下来,通宵干活,帮餐馆削了一晚上花菜,削去发黑的部分。

他埋怨过公司,也想着干脆不干了。“但这都解决不了问题,事情还是要动手去做。”

90后的厦门菜贩子,从菜市场里找到另一种活法|人物

曾宇觉得自己成长了。这个社会,跟他在学校里想象的样子,有些相同,也有不同。

他很早就知道,社会一定是残酷的。但真的进入社会,好像也没那么残酷。

就像上门推销食材,只要克服心理障碍,就不是问题。

剩下的,是怎么可以给商家提供更好更便宜的蔬菜。“让老厦门看见我们年轻人有认真做事,他们就会慢慢信任。”

当然,前提是公司别再出什么妖蛾子了。

90后的厦门菜贩子,从菜市场里找到另一种活法|人物

但公司还是不断出状况,那段时间,曾宇几乎每天都要处理突发状况。

没有送货司机,他要自己帮忙送货;分拣人手不够,他要充当蔬菜分拣员;食材质量有问题,他要打无数电话,一边想办法一边安抚客户……

每天累到精疲力尽回家,曾宇躺在床上,想的不是明天老子不干了,而是今天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做得不够好。

他成熟得有点不像个90后。

90后的厦门菜贩子,从菜市场里找到另一种活法|人物

半年后,因为利润微薄,公司决定放弃蔬菜业务,问有没有员工愿意主动承包。

曾宇拿出所有的积蓄,和室友一起,接下了这个业务。

他们在尚忠城中村租了一个小小仓库,买了一辆小面包车。蔬菜由公司采购,卖给他们,然后他们再配送给厦门各个餐馆。

也幸亏曾宇之前踏踏实实,很多商家都愿意信任他,这份送菜的小事业,慢慢做得风生水起。

90后的厦门菜贩子,从菜市场里找到另一种活法|人物

但事情永远没有这么简单。

曾宇这份卖菜小事业,遇到的第一个危机,就是来自公司内部。

有天早上,他送完货,连续接到几个餐馆的电话,说今天的菜价变高了。

曾宇经过调查,发现是公司暗地搞鬼,偷偷抬高了批发价格。

曾宇没有去找公司做无谓的争吵,他选择了离职,直奔同安,一家家走访农户,自己找菜农谈供货。

90后的厦门菜贩子,从菜市场里找到另一种活法|人物

但小事业刚起步,同安菜农看不上曾宇。

有的菜农,听到曾宇每天的采购量,直接拒绝;有的菜农,满口答应,万事OK,但曾宇反而觉得这种最容易出事。

事关食材,小心为上。

曾宇喜欢跟固执的菜农打交道,一个人固执,那么他在对待粮食的时候,也一定会很认真。

只是有些蔬菜,采购量太少,菜农不愿提供。他只能去菜场自己采购。

为此他不断拜访上了年纪的那些厦门阿嫲,请教怎么才能选到好菜。渐渐的,也有了一套自己的挑菜之道。

90后的厦门菜贩子,从菜市场里找到另一种活法|人物

小事业有了起色,曾宇准备组团队了。

他招聘员工的时候,一开始为了充场面,他说这份工作是“B2B互联网食材供应商”,听起来很时髦。

但后来曾宇发现,这只会给人留下错误印象。所以他干脆直接称呼自己就是一个卖菜的。

与其让员工产生心理落差,不如实话实说。“能接受的人,才是真正适合的人。”

包括他现在逢年过节回家,亲戚朋友问他做什么,曾宇都能坦然回答,“我在卖菜。”

90后的厦门菜贩子,从菜市场里找到另一种活法|人物

现在的曾宇,小面包早已换成大卡车,手下有十几号员工,小仓库也换成了几百平的大仓库。

在仓库里负责分拣蔬菜的,都是一些老阿嫲。

这些阿嫲年纪都很大了,在遇到曾宇之前,她们找不到安稳工作,连餐馆洗碗都不收,只能在厦门街头以捡垃圾为生。

曾宇看到了,就从街上“捡”回来。

现在阿嫲们做蔬菜分拣员,按小时计薪,比捡垃圾轻松许多。

她们见识过人生的苦,更懂得珍惜,做事分外卖力。

90后的厦门菜贩子,从菜市场里找到另一种活法|人物

小事业越来越稳定,曾宇在金山西里开了一家社区门店,成为一个真正的菜贩子。

之所以选在金山西里,是他发现,这里原先只有一家生鲜超市和一家水果店,居民卖菜要走去一公里外的菜场。

事实证明,他做对了。

社区蔬菜店开业之后,周围居民奔走相告,买菜时还会向他道谢。

90后的厦门菜贩子,从菜市场里找到另一种活法|人物

在卖菜行业,最常见的是隔夜菜的处理。

大部分小贩,会在蔬菜上盖湿布,然后第二天喷洒大量清水,假装新鲜水灵。

曾宇的做法有些特别——每天店里卖不完的菜,晚上9点之后,全部半价。到了晚上10点,全部免费赠送给社区居民。

也算是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小贡献。

虽然他只是一个卖菜的,但他热爱自己做的这份工作,以及热爱这座小岛。

这就是一个卖菜者的故事,发生在我们身边。

------ --------- ---------

记者/余琦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

请关注“开始厦门”

发现厦门的另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