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邊「漁家樂」調查:有的頂風上,有的靜悄悄

江邊“漁家樂”調查:有的頂風上,有的靜悄悄

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荊州政務正文 來源: 湖北日報 時間:2018-08-02 08:59 -糾錯
江边“渔家乐”调查:有的顶风上,有的静悄悄

圖為:漢江邊的兩家水上餐廳仍在開門迎客。

文/圖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王際凱見習記者王婧

在江邊的躉船上吃江魚宴,曾風靡一時。

然而,這些被俗稱為“漁家樂”的水上餐廳,或多或少存在排汙隱患。有的餐廳,餐廚垃圾及廢水直排長江,給生態環境帶來汙染。

2017年10月16日,省環保廳下發《關於開展敏感水體餐飲業環境保護專項清理整治的通知》,明確要求整治工作應於2017年底前完成。

如今,江邊的餐飲業整治情況怎樣?

7月底,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分別走訪了漢江沙洋段、長江荊州段、鄂州三山湖,發現大部分水上餐廳已撤離江邊,但仍有少數頂風而上,偷偷營業。

漢江沙洋段——

直排廢水廢渣,這兩家水上餐廳為何關不掉

漢江是長江的一條重要支流。

有群眾反映:在荊門沙洋縣漢江邊,有兩家開辦多年的水上餐廳,每天向漢江直排廢水廢渣。

7月26日中午,沙洋漢江公路大橋旁,漢江畔的一處碼頭,記者找到了這兩家水上餐廳。

兩家餐廳緊緊相鄰,分別叫“魚碼頭”“金水魚灣”,均建在江邊的躉船上。

“你們幾個人?”剛停下車,“魚碼頭”餐廳的女服務員跟記者打起招呼。

“兩個人。”記者一邊說著,一邊走進這家餐廳。

這是一艘三層的躉船,一層和二層的船艙都被改成包間,三層平臺上放了幾張桌子。

“你們這餐廳今年是不是停過一段時間?”

“年初的時候漢江漲水,我們這裡就沒開,3月才重新開張。”一名服務員一邊給記者遞上菜單,一邊說著。

“這艘船,通過環評了嗎?有環保設備嗎?”

“我們沒搞環保(環評)。”

“廢水還是直接往江裡排?”

“是的。”

問答之間,記者點好菜。此時,還有幾撥顧客走進來,直接進入包房點菜。

餐廳的廚房設置在船頭,記者看到,一層和二層都有衛生間,廚房邊的江面上,漂浮著油汙。

在隔壁的“金水魚灣”水上餐廳,門口停了五六臺小車,包房生意不錯。

2017年12月,這兩家餐廳均因環保問題,被荊門電視臺《荊門新聞聯播》節目曝光。節目中,“魚碼頭”餐廳的一名工作人員說,船上衛生間、廚房的廢水都通過管道流進船艙內一個容器裝置,再通過這個裝置排放到漢江裡;在餐廳內部的牆上,張貼著餐飲服務許可證、工商營業執照,就是沒有環評審批文件。“金水魚灣”船上廚房的直排管道則伸入漢江河水中。

7月26日,記者在“魚碼頭”餐廳的牆上,也只看到了餐飲許可證和工商營業執照,沒有看到環評審批文件。

對此,記者採訪省環境監察總隊綜合執法室主任李偉,他表示,漢江沙洋段屬於國家、省、市考核斷面的河流,像“魚碼頭”“金水魚灣”這樣直接開在江上的餐廳,環評手續是辦不下來的,應該由相關部門依法予以取締。

長江荊州段——

“荊州號”裡靜悄悄,長江邊將現“風情帶”

7月26日晚8時30分,荊州市沙市區沙隆達廣場附近的江邊親水平臺上,人來人往,家長們帶著孩子在這裡打氣球、唱卡拉OK……

親水平臺旁的“荊州號”餐飲船,靜靜地停在岸邊,上船的鐵質踏板口被拉上了幾條繩子。

10個多月前,這裡還門庭若市。

2017年9月27日,湖北媒體問政現場曝光了“荊州號”水上餐廳。

這家餐廳2010年開業。躉船的船艙被改造成大大小小的包房,最大的包房可以坐二三十人。2017年的媒體問政節目顯示,這艘餐飲船的廢水廢渣直接排進長江,沒有通過環評。2016年6月30日,荊州市環保局曾對“荊州號”餐飲服務有限公司下發《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書》,要求其停業,但這家餐廳置若罔聞,依然在營業。

媒體問政曝光後,沙市區政府和荊州市環保局先後對“荊州號”下達關停決定,這艘火了7年的餐飲船終於被關停。

7月26日晚9時,在距離“荊州號”不遠的臨江仙公園親水平臺一側,沙市中老年體育協會冬泳分會的辦公室燈火通明,游泳者在裡面穿梭、更衣。

沙市區新聞和信息中心主任董銘說,這個冬泳協會的辦公場所,原先是另一家江邊餐廳“江魚城”的一部分。如今,“荊州號”已停業,“江魚城”也拆掉了,這裡成為荊江風情帶的一部分。

隨著江邊整治工程的推進,臨江仙公園、萬壽公園、荊江園已經陸續建成開園。

鄂州三山湖——

拆除7家水上餐廳,湖面重回靜謐

位於鄂州市鄂城區杜山鎮的三山湖,連接著長江支流。

今年4月拆除行動開展以前,三山湖的水面上共有7家水上餐廳,總建築面積達5100平方米。

這些水上餐廳因為垃圾處置不規範、汙水排放不達標,給三山湖的水生態帶來了巨大壓力。

吳國勝經營的“臨風閣”是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家,總建築面積1350平方米。從2003年開業到拆除,經營了近15個年頭。在被告知“漁家樂”因破壞水生態必須要拆除的時候,他有一些失落,“畢竟投資了400多萬元,在經歷了2012年的生意下滑後,2017年剛剛開始扭虧為盈。船上也還有十幾名當地村民在做員工。”

為讓拆除工作順利進行,區鎮兩級成立專班,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給水上餐廳經營者做思想工作,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對於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拆除的,給予一定補償和獎勵,幫助他們拆遷。“保護環境是大勢所趨,我們要積極支持。”在吳國勝的帶頭下,剩餘6家水上“漁家樂”全部拆除。

棄船上岸後,吳國勝正在籌劃著他的新業務。杜山鎮村民基本以養魚為生,五步一小塘,十步一大塘,以散戶為多。吳國勝說:“我也準備搭一下‘互聯網+’的順風車,收集本地豐富的魚資源進行加工,利用互聯網平臺把這些魚產品銷往各地。”

如今,杜山鎮已對湖上的漂浮物、坡面雜草進行清除,三山湖重回碧水藍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