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債多少都能賣出去嗎?這樣總大量的借錢花,可行嗎?

平淡快樂888


美國國債多少都能賣出去嗎?

當然,過去至今,還沒有發生過美債賣不出的事



現在美國國債的規模已經達到了20.07萬億美元,這些在美債市場流通的債券,現在的持有人是美國政府財政部以外的任何投資者。而發行美債的美國財政部已經把債券換成了美元,儲存到他們自己的賬戶,或者已經在增加支出搞了建設。現在他們只負責按期支付利息,至於在誰的手裡,誰持有了多少,不到他們檢測的限度,他們是根本不關心的。持有美債者通過美債市場買賣債券,增加或者減少持有量,進出完全自由。

美債的發行是拍賣制度。當美國財政部根據國家政策和實際支出的需求,形成財年預算,報國會表決通過,美國財政部就可以發行債券。通過拍賣流程,金融財團獲的承銷資格,然後通過債市向世界各個國家和美國本土有持有意願的投資者進行銷售。只要拍賣成功,美債就發行成功了。



政府不管承銷商是否賣得出去,因為美元已經匯到財政部在美聯儲的賬戶了。賣不出去,承銷商就成了變相的持有者,坐等利息對於承銷商也是一件好事。

一般,美債的發行都會吸引很多的投資者。一方面美債實行固定利率,屬於無風險利率,在資產配置上屬於安全性比較高的。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GDP總量在2017年達到19萬億美元的水平,財政收入4萬億美元,強大的經濟基礎,使美債成為世界各個經濟體中表現最佳債務投資標的。另一方面美元作為世界貨幣,各個經濟體把美元當做主要外匯儲備,購買美債就成了美元外匯儲備的必選項。

這樣總大量借錢花,可行嗎?

應該說,美債是一支有毒的罌粟花,看似美麗,但是有毒!

奧巴馬政府時期,因為政府支出龐大,國會對美國政府預算案延期投票,美國政府沒錢使政府停擺,這不能不說是美國的一段笑話。

美債數量龐大,和GDP增長倒掛,美債存在很大的風險。特朗普上臺後,為了完成其經濟建設支出的需求,再次舉債1.22萬億美元,使美債累加至20.07萬億的水平。歷屆美國政府不思歸還舊賬,縮減美債規模,而且為了維持經濟發展需求,再舉新債,如此循環往復,結果債務越累越大,雪球越滾越大,最後必然發展到還不起還不上一天,遲早肯定會有崩潰的一天。



總之,國家舉債和我們老百姓借錢是一碼事,債務增長超過我們收入增長,就不是一件好事,一直維持一個惡性循環的資金鍊,如果資金鍊斷裂,最後就會導致破產關門大吉。美國大玩資金鍊,而且越玩越大,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其規模,最後導致政府破產,美國信用將會一落千丈,美債危機爆發。


以上所述,純屬個人觀點,歡迎關注和點贊,歡迎在評論裡發表不同見解,我們一起探討~


行走吧木頭


美債基本上可以說有多少賣多少,賣出去完全沒有任何問題。當然你非要抬槓問突然增加50萬億或100萬億的美債市場會怎麼樣誰也不好說,反正這種情況永遠不會發生。

美債都是在公開市場上以拍賣的形式銷售。通常都是2.5倍以上的超購水平,看拍賣出價的人數和出的價,其收益率基本上和市場預期的同期美債相差不到幾個基點。

金融界的說法就是,“只要價錢合適,沒有賣不出去的債券”。不要說象美債這樣極其安全的債券,就是委內瑞拉發行的垃圾債高盛也想折價購買(後來被白宮警告作罷)。還有阿根廷這種屢次違約的國家,它發行的永續債(永不用還本金的)也被超倍搶購。

美債還有一個極大的優點就是其上限是需要通過國會授權才能提高的,不會突然無節制地增發。這就保證了其總量的增長是透明的、受控的,不會有黑天鵝之類的風險。

總這樣大量的“借錢”花可不可行?答案是肯定的:可行。

首先是其總量雖大,但其利息負擔對美國這麼大的經濟體量來說一點都不大,3100億利息僅佔其預算的7%。和一些國家動不動就20%多相比毫無壓力。

第二,政府消費的錢不是扔水裡的,也都是被美國人民賺去了。按凱恩斯經濟學原理,政府增加開銷是提振總體需求,促進經濟增長。

目前全球大多數國家都信奉凱恩斯,都在大量借錢增加政府消費,只要增量控制適當,都有不錯的效果。

如果將來美債發行量過大利息負擔過重會怎麼樣?這種擔憂有些多慮。美國經濟持續增長,美債兌GDP的佔比只會緩慢增大。當美債負擔漸漸過重時,美國人不會傻到不知道改變。增加稅收或降低一些開支(比如軍事開支),有許多辦法可以控制債務問題。

利息負擔可以用利息兌GDP之比來衡量。專家估算當一個國家利息GDP之比達到12%就會有違約風險。而目前美債利息GDP之比僅1.4%,遠遠低於危險水平。歷史上來看,美國債務負擔最嚴重的時候是在80年代,那時的利息GDP比接近4%。那個時候也是美債問題吵的最兇的時候,許多人以為美債會讓美國國將不國,結果隨著經濟的發展,美債問題自然得到了解決。

所以目前普遍的看法是美債現在沒有任何問題。將來美債負擔可能會是美國經濟增長的隱患,僅此而已。


聽我說完好吧


能賣出去多少債券取決於市場願不願意要,關鍵看價格。

因為國債一直在借新還舊,多數人不看好,直接就會體現在存量和新發行的債券利率上漲,你要給更多的錢,我才考慮承擔更高的風險。美債利率水平處於年化利率2.88%的歷史低位,至少截止到今天全球市場對美債是放心的。

投資者的第一屬性是牆頭草,兩年前排隊換美元還記得吧,今年人民幣大幅升值,現在還有人這麼幹嗎?所以美債今天的平穩市場情緒並不代表未來無憂,市場情緒可以變臉比翻書還快。

長期這麼借錢花是否可行,取決於你的收入增長是否追的上債務增長,以及它們規模上是否匹配,不能只盯著債務的絕對值,不光美國,日本、歐洲、中國的債務都是長線上升的。特朗普稅改,減收入不減支出,短期必然造成美債存量加速上行,如果經濟長期得到提振,最終稅收基數的擴大將遏制債務的攀升。國家借錢花本身就是擴大總需求,不是一個無奈或敗家子的做法。

美債的數量天花板在哪是不可能預計的,因為十年二十年期間的美國經濟發展如何根本無法預料;特朗普減稅的成敗就更是個無解的預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