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問題引發質量考驗 兩家商行上市按「暫停鍵」

繼青島農商行在上會前夜被證監會取消上會審核後,又有一家農商行面臨了同樣的遭遇。證監會7月9日公告,鑑於浙江紹興瑞豐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瑞豐銀行)尚有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核查,決定取消第十七屆發審委2018年第97次發審委會議對該公司發行申報文件的審核。

原定於7月10日進行發行審核,只差“臨門一腳”的瑞豐銀行上市之路被按下暫停鍵。此前的7月2日,青島農商行因同樣的原因被證監會取消了審核。8天時間兩家農商行接連被取消審核。

瑞豐銀行大量處置不良資產

為何被取消,記者昨日撥打瑞豐銀行官網公佈的聯繫電話,接聽電話的工作人員表示不方便披露。其公關公司人員表示一切以證監會和公司披露的信息為準。

瑞豐銀行前身是浙江省紹興縣信用合作社聯合社,若首發獲通過,將成為浙江首家上市的農商行。根據瑞豐銀行招股書,該行擬於上交所上市,募集資金將全部用於補充核心一級資本。

根據其年報披露,2017年末,瑞豐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5.35%、11.45%、11.44%。瑞豐銀行在招股書中表示,由於該行尚未上市,資本補充渠道較為單一,一級資本與核心一級資本僅能通過股權融資或內生資本補充來滿足。

2015年-2017年,瑞豐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72%、1.81%、1.56%。該行資產質量好於農商行行業平均水平,根據原中國銀監會公佈的數據,2015年-2017年,農商行整體不良率分別為2.48%、2.49%、3.16%。

但新京報記者梳理招股書發現,該行的不良率好轉是近年來大批量處置不良資產的結果。2014-2017年上半年,瑞豐銀行累計轉讓不良資產21.39億元,核銷呆賬5.30億元,共處置了26.69億的不良資產,使得2017年上半年的不良貸款總額降至7.52億元。2016年其核銷呆賬1.80億元,轉讓不良資產5.75億元,但2016年末的不良貸款總額反而由上年末的7.04億元增至7.65億元,不良率上升了0.09個百分點。該行表示,核銷和轉讓等措施對控制該行不良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青島農商行向關聯方轉讓不良貸款債權

原定在7月3日上會的青島農商行,也在前一天被證監會取消審核,原因同樣為“尚有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核查”。

據其年報數據,2015年末、2016年末、2017年末,青島農商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2.38%、2.01%、1.86%,呈現逐步改善的情況。但此前該行曾被質疑不良資產處置手法,涉嫌依靠關聯方解決不良資產問題。

據青島農商行招股書,自該行設立以來,不良貸款債權轉讓的受讓方主要有12家企業,其中有4家是該行關聯方,包括青島國信發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國信(青島膠州)金融發展有限公司、青島國鑫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日照鋼鐵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這4家企業共受讓債權6.27億元,均發生在2015-2016年間。2015-2016年青島農商行共轉讓債權37.93億元,四家關聯企業受讓的債權金額佔比達16.5%。

公司治理、資產質量為可能關注點

恆豐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楊芮表示,兩家農商行被取消上會審核,可能與其公司治理水平、資產質量兩方面的原因有關,折射出當前我國農商行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挑戰。在公司治理方面,兩家銀行股權結構較為分散,而公司治理又列為原中國銀監會《2018年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工作要點》的首位。

兩家農商行均無控股股東和實控人。截至2017年年底,瑞豐銀行第一大股東為紹興市柯橋區天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持股7.47%,紹興市柯橋區交通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持股1.53%,兩家股東實控人均為紹興市柯橋區國有資產投資經營有限公司,合計持股9%。該行無其他持股5%以上股東。青島農商行截至2017年末最大的兩名股東為青島國際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和青島國信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均持股10%。

儘管與農商行整體水平相比,兩家銀行的不良率不算高。楊芮表示,2017年末上市農商行平均不良率在1.57%左右,青島農商行明顯高於這一水平;瑞豐銀行雖相差不遠,但利潤類指標都在下降,加上2014至2016年紹興地區經濟增速的下降會較大程度影響到該行的不良貸款增長,且該行貸款集中度較高,會影響到資產質量及業績。

一位接近銀監部門人士對記者透露,農商行的整體監管思路將有大的調整,也是取消農商行上市背後的原因之一。“農信社的改革方案正在統籌之中,此時農商行的上市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

■ 行業

農商行排隊上市江蘇紫金農商行已過會

根據證監會公佈的數據,截至7月5日,共有19家銀行排隊IPO,其中擬在上交所上市的有12家,擬在深交所上市的有7家。

上述排隊IPO的農商行有9家,其中江蘇紫金農商行已過會,其他8家農商行進度不一。處於“預披露更新”狀態的有4家,包括浙江紹興瑞豐農商行、廈門農商行、青島農商行、江蘇大豐農商行;處於“已反饋”狀態的有3家,包括重慶農商行、亳州藥都農商行、安徽馬鞍山農商行;還有1家處於“已受理”狀態,為江蘇海安農商行。近日浙江紹興瑞豐農商行和青島農商行被取消了上會審核。

江蘇紫金農商行於6月21日過會,是今年A股第一家過會的農商行,擬在上交所發行。

根據江蘇紫金農商行2017年年報,該行去年實現營業收入36.22億元,淨利潤11.38億元,比上年增長10.13%。總資產1709.49億元,不良貸款率1.84%,較2016年下降了0.14個百分點。

江蘇紫金農商行資產規模超過五家已經上市的農商行。據5家銀行2017年報,總資產最大的常熟農商行,為1458億元,紫金農商行高出其250億元。淨利潤方面,紫金農商行僅次於排名第一的常熟農商行,高於排名第二的無錫農商行。在不良率方面,江蘇紫金農商行只比不良率最高的江陰農商行低,高於其他四家銀行。

■ 相關

貴陽農商行不良率飆升至近20%

近期,中誠信國際公佈的一份對貴陽農商行的評級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末,該行不良貸款率由2016年末的4.13%大幅提升至19.54%;撥備覆蓋率銳減至34.15%,遠低於監管要求。

中誠信國際將貴陽農商行不良率飆升的原因歸結為:該行將大部分逾期90天以上貸款納入不良貸款計算,導致年末不良貸款激增。2017年年末,貴陽農商行逾期貸款為103.64億元,較年初下降9.41億元,佔總貸款的25.82%;其中逾期90天以上貸款97.56億元,在總貸款中佔比24.30%。將大部分逾期90天以上貸款納入不良貸款計算後,該行2017年末不良貸款餘額較年初大幅增長64.69億元至78.43億元,不良率大幅提升15.41個百分點。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對記者表示,貴陽農商行屬於極端案例。整體來看我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真實性在不斷提高,從不良貸款偏離度來看,“不同類型的銀行之間比較,農商行相對來說偏離度更大,但一般也沒有像貴陽農商行這麼大的”。

今年6月,業內傳出,監管明確要將逾期90天以上貸款計入不良。事實上,部分大行此前已經是這樣執行的。今年3月,原銀監會將撥備覆蓋率監管標準從150%下調到120%-150%之間,滿足撥備率下調的標準之一是貸款分類準確性,逾期90天以上貸款納入不良貸款的比例達到100%的銀行,可將撥備覆蓋率監管標準降至最低的120%。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監管對不良率真實性要求提高,意在避免某些銀行通過逾期90天以上貸款不計入不良的手段,來有意地隱藏不良。這會對之前通過這種方式來調低不良率的銀行有一定影響,不限於農商行一類,“實際上這種調整過程並不影響銀行的實際風險,只是導致這些銀行的不良情況更加真實地暴露出來”。

資產問題引發質量考驗 兩家商行上市按“暫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