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生不猶豫、後半生不後悔

有傻瓜的地方才會發生奇蹟

印度有一位知名的哲學家,氣質高雅,因此成為很多女人的偶像。某天,一個女子來拜訪他,她表達了愛慕之情後說:“錯過我,你將再也找不到比我更愛你的女人了!”

哲學家雖然也很中意她,但仍習慣性地回答說:“容我再考慮考慮!”事後,哲學家用他一貫研究學問的精神,將結婚和不結婚的好處與壞處,分條羅列下來,結果發現好壞均等,究竟該如何抉擇?他因此陷入了長期的苦惱之中。

最後,他終於得出一個結論──人若在面臨抉擇而無法取捨的時候,應該選擇自己尚未經歷過的那一個。不結婚的狀況他是清楚的,但結婚後會是個怎樣的情況,他還不知道。對!應該答應那個女人的請求。

哲學家來到女人的家中,問她的父親:“你的女兒呢?請你告訴她,我考慮清楚了,我決定娶她為妻!” 女人的父親冷冷地回答:“你來晚了十年,我女兒現在已經是三個孩子的媽了!”

哲學家聽了,整個人幾乎崩潰,他萬萬沒有想到,他向來引以為傲的精明頭腦,最後換來的竟然是一場悔恨。此後,哲學家抑鬱成疾,臨死前,他將自己所有的著作丟入火堆,只留下了一段對人生的批註——

如果將人生一分為二,前半段的人生哲學是“不猶豫”,後半段的人生哲學是“不後悔”。

成功需要阿甘精神

電影《阿甘正傳》講述了一個名叫阿甘的美國青年的故事,他的智商只有75,進小學都困難,但是,他幾乎做什麼都成功:長跑、打乒乓球、捕蝦,甚至愛情,最後,他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而比他聰明的同學、戰友卻活得並不成功。這是對聰明的一種嘲弄。

阿甘常愛說的一句話是:“我媽媽說,要將上帝給你的恩賜發揮到極限。”這部電影表達了美國人的一種成功理念: 成功就是將個人的潛能發揮到極限。

阿甘的成功,從某種意義上說,拜賜於他的輕度弱智、不懂得計算輸贏得失。他唯一做到的就是簡單堅持,認真地做、傻傻地執行。很多時候企業裡缺的不是“聰明人”,而是這樣的“傻子”。

很多事情前期是十分耕耘,三分收穫,後期才是三分耕耘,十分收穫。阿甘並不是真的愚者,真的愚者是欺負他的人。他成功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不計成本的努力。他成功的秘訣就在於他的“單純”或者說“執著”。

而聰明人往往忘記了高貴的頭顱也是由雙腳來帶動的,他們太自負太依賴於自己的思想,往往因此忽略了其他的因素,比如行動,比如他人。聰明人機會是很多的,可是往往定力不夠,最後一個個栽倒在某個美麗的陷阱裡。他們很容易自負、浮躁、急於求成,在變來變去中,連自己也搞不清是怎麼回事了。

聰明本不是壞東西,但它可能壞事,它只是初步的,我們必須通過實踐去把聰明轉變成智慧,因為智慧而促進實踐,在智慧的基礎上行動,才能夠事半功倍。轉變的前提是,你必須身體力行才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