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廣昌》:有胸懷地接受失敗,有感恩地享受勝利

沒有人或團隊可以不經歷失敗就獲得成功,如果他/他們天生一直贏,那麼他們的勝利就會變成“虐菜”,不值得尊敬,只適用吹捧。贏得敬畏的球隊,總要經歷勝勝敗敗的艱難磨礪;懂得愛的人,總要經歷對對錯錯的感情錘鍊。而作為一支軍隊、一個政黨,如果不能有胸懷地接受失敗,那也必然無法在歷史的舞臺上停留太久。八一製片廠新片《浴血廣昌》以紅軍第五次反“圍剿”時期的廣昌保衛戰和高虎腦戰役為背景,講述了一場我方損失比敵方大很多的“失敗”。從中,我們看到了共產黨在戰役失敗中所體現出的堅韌、堅毅、堅持。

《浴血廣昌》:有胸懷地接受失敗,有感恩地享受勝利

囤兒最近踢球有了新的感受。有些人的確是從骨子裡“輸不起”。無論是比賽還是平時娛樂著踢,他們都不願意在場面上處於弱勢。為了能夠讓自己踢得爽,會採用讓己方多一個人、增加身體接觸、放棄防守扎堆進攻等手段。儘管在某些球上的確獲得了優勢,享受了他自己所認為的“勝利”。但這種勝利建立在許多朋友並未盡興的基礎上,不值得誇耀。生活小事尚且如此,國家大事的代價往往就更大了。在《浴血廣昌》裡,紅軍的戰力還遠遠無法與國民黨的軍隊抗衡。如果保衛廣昌的部隊一味計較自己的得失與功名,那給紅軍帶來的將會是致命的傷害。正是由於這些人甘願做一名打完最後一顆子彈後才失敗的失敗者,才有了紅軍大戰略上的成功。

《浴血廣昌》:有胸懷地接受失敗,有感恩地享受勝利

生活感悟之外,我們再來說說電影。既然片名中用了“浴血”二字,大家就能預想到片中的戰爭戲有多麼慘烈。八一廠現在拍戰爭戲真是越來越“大片範兒”了。以前八一廠擅長實拍,真刀真槍真飛機真坦克帶來的真實感本就十分震撼;如今八一廠還學會了特效加持,用特效處理過的槍炮閃光、飛行中的子彈、噴射得猶如霧狀的鮮血等更加強化了身臨其境的感受。片中數段戰爭戲的視覺衝擊力,已經並不比好萊塢拍二戰片差了。

《浴血廣昌》:有胸懷地接受失敗,有感恩地享受勝利

除了戰爭戲,《浴血廣昌》還從流傳在蘇區的真實故事中取材,塑造了賴婆婆(祝希娟 飾)及她的五個紅軍孫子。賴婆婆有五個孫子,名字分別從大伢子排到五伢子。在前五個孫子都參加了紅軍的情況下,本來被四個哥哥寄予讀書成才願望的小孫子五伢子也毅然決然地成為了擴紅的一份子。從一個膽小懦弱怕見血的農村孩子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紅軍戰士,五伢子是個例,也是公例。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以及面對強敵依然胸懷坦蕩的一面,被賴婆婆一家人展現得淋漓盡致。

《浴血廣昌》:有胸懷地接受失敗,有感恩地享受勝利

失敗離我們是遠的,勝利離我們是近的。作為勝利者的後代,不去拍勝利歌功頌德自我表彰,而是去拍失敗來警醒世人,體現了電影工作者的創作責任心。我們都是勝利果實的實際受益人,卻有著丟失高貴靈魂的危險。一旦我們習慣於躺贏,我們將愧對當年先烈們的犧牲。希望中國人都能夠好好看看《浴血廣昌》,繼承遺志、發揚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