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綜治「三率」測評海滄位居全市第一

今年上半年综治“三率”测评海沧位居全市第一

“海滄調解在線”App上線。

今年上半年综治“三率”测评海沧位居全市第一

警車上路,警燈亮起,主動警務,加強路面巡防,實現快速打擊,今年上半年,海滄群眾安全感率達到98.49%,位居全市第一。

今年上半年综治“三率”测评海沧位居全市第一

開展“五安”工程創建和“掃黑除惡”宣傳,許多市民群眾參與。

廈門日報訊(文/圖記者 吳俊鴻 王玉婷 通訊員 李僑生李曉娟)省綜治辦公佈2018上半年綜治“三率”測評結果,海滄測評總分“考”了全市第一名。這份成績單的背後,是一個厚積薄發、滴水穿石的過程。

昨日,記者從海滄區委政法委瞭解到,今年以來,海滄區平安建設亮點頻現,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延續“後金磚效應”,以“一標三實”為抓手,不斷夯實平安基礎,進入全省首批“白名單”;“五安工程”“雪亮工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有序推進,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邁入創新快速通道,為群眾購買綜治保險,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提升。

在今年的市委政法工作會議上,“五安工程”被列入平安廈門的重點工作之一,因為“家安、路安、食安、業安、心安”,每一個平安選項,都與老百姓息息相關。

今年上半年以來,海滄區委政法委及區各綜治責任單位,認真貫徹和落實市委政法委、市綜治辦的相關部署,制定“五安工程”建設方案,成立“五安工程”建設領導小組,並將“五安工程”推進落實情況納入區綜治責任考評內容。目前,全區“五安工程”正在有序推進。

數據顯示,在“家安”工程中,今年上半年,全區盜竊案件數同比下降49.74%,並將26個小區納入“無入室盜竊案件小區(自然村)”及“入室盜竊案必破小區(自然村)”創建試點。在“心安”方面,全區詐騙案件同比下降25.98%,詐騙案件的偵破和預防進一步提高。在“路安”方面,全區的道路交通死亡人數同比下降33.33%,受傷人員同比下降22.44%,道路設施進一步優化,群眾交通安全進一步提升。在“食安”和“業安”領域,今年上半年也未發生影響較大的事件。

“雪亮工程”初顯成效

守護平安西大門

不久前,在公安部舉行的推進會中,“雪亮工程”被喻為守護人民安寧的“千里眼”。今年以來,海滄區將“雪亮工程”建設納入區信息化建設總體規劃,目前,已經全面開展一二三類視頻監控排查摸底,建設視頻監控共享平臺,提升改造網格化信息平臺。

在“雪亮工程”的基礎上,海滄公安分局在全市率先成立刑偵專業研判室,積極探索多偵合一的新型偵查破案技戰法,更加“短平快”地實施高效打擊。數月前,有群眾報警稱,自己的銀行卡莫名其妙被盜刷,海滄警方立即組成專案組調查,從新垵村東社的一臺ATM機入手,通過沿路數百個視頻監控探頭的追查,成功抓獲兩名嫌疑人,破獲涉案近30萬元的系列銀行卡盜刷案件,為群眾挽回了損失。“你們是怎麼知道我們住在這裡的?”被抓後,嫌疑人驚詫於海滄警方的破案效率。

在建設“千里眼”的同時,海滄警方還強化路面巡防勤務。今年以來,海滄警方在新陽大橋附近,破獲多起“兩車”盜竊案件,近一個月,轄區此類案件大幅下降。

“‘千里眼’加‘警力精準投放’,打擊犯罪實現‘眼疾手快’。”海滄公安分局指揮中心一名民警告訴記者,海滄是廈門的西大門,守護西大門,“雪亮工程”這張平安“天羅地網”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探索“互聯網+”路徑

用手機就能調解糾紛

如果把巡邏防控、打擊犯罪比作平安建設這枚硬幣的一面,那麼,化解矛盾糾紛,將風險化解在第一時間,則是硬幣的另一面。

今年4月份,海滄區司法局探索“互聯網+”人民調解創新路徑,“海滄調解在線”App升級上線,為廈門、全省乃至全國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提供“海滄樣本”。因為在手機上就可方便操作,以及互聯網“無界限”的特點,“海滄調解在線”App被媒體稱為“口袋裡”的調解室。就在今年5月份,它入圍全國“智慧司法”十大優秀解決方案評選,是智慧司法福建區域唯一入圍項目。

鐘山派出所建立了全市第一個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的警民聯調室,經過半年試點實踐運行,已成功調解各類糾紛案件133件,涉案人數286人,賠償金額220多萬元,調解成功率達90%以上。據悉,這一模式將在全區6個派出所鋪開。

此外,在《廈門經濟特區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促進條例》頒佈實施三週年之際,海滄區不斷拓展多元化糾紛解決渠道,社區矛盾糾紛化解隊伍不斷創新、壯大。據統計,目前,全區共建立84個人民調解組織,有人民調解員近500名,覆蓋全部街道、村(居)和27個矛盾多發易發行業領域;共排查調處矛盾糾紛4748件,成功調解4745件,成功率達99.9%。

政府購買綜治保險

居民享受平安保障

今年以來,海滄還為全區居民購買社會治安綜合保險,將平安保障送到老百姓手上。

一個多月前,居住在海滄東孚的村民老陳心裡就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原來,今年5月底,老陳一覺醒來,發現家中12只鴨子失竊,為這事還愁眉不展了好幾天,沒想到一個月後,一筆1200元的賠償金就發到老陳手上。“給鴨子也買了保險?現在政府真是太為老百姓著想了。”老陳高興地說。

平安海滄人人參與,海滄平安人人共享。據悉,這份“超級保單”由政府買單,不用市民花一分錢。只要是海滄區轄區內的戶籍家庭戶和在福建省公安治安管理系統中登記在冊(含已取得居住證)的流動人口,在遇到家庭財產被盜、火災等導致家庭財產損失以及重大惡性案件傷害求助等情況時,都可以享受這份平安保障。據統計,今年5月到7月,已有多名群眾因為財物失竊,得到保險公司的賠償。

海滄區委政法委副書記黃國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上半年省綜治三率測評,海滄區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主要是我們始終堅持緊跟新時代、緊貼群眾對美好幸福生活新期待,按照平安廈門建設新要求,貫徹區委區政府的決策部署,凝聚社會各種力量,綜合各種方式所取得的成績,但是離黨的要求和群眾的期待還有一定的差距。半年測評成績是群眾對我們工作的認可,更是對我們未來工作的期許和要求。社會綜合治理、平安建設任重而道遠,永無止境,永遠在路上,我們要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始終做改革派實踐者,努力探索實踐可持續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辦法;始終把社會綜合治理、平安建設抓緊抓實抓細,全力推進社會綜合治理轉型升級;始終把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放在滿足群眾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嚮往上,真正讓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享受平安幸福的美好生活。

【平安成績單】

“一標三實”成績優異

進入全省首批“白名單”

平安創建是系統工程,非一日之功,夯實基礎是根本。

今年以來,海滄各級相關部門在去年大排查工作的基礎上,發揮“後金磚效應”,認真總結固化廈門會晤工作經驗,把“一標三實”(即標準地址、實有人口、實有房屋、實有單位)排查工作與社區治理、平安建設緊密結合起來,為創新社會治理提供強大的基礎信息支撐。

在推進“一標三實”基礎排查工作的過程中,海滄區樹立長期作戰思想,把“戰時經驗”轉化為日常工作的長效機制,通過信息化手段,進一步固化“一標三實”基礎大排查工作。此外,還專門成立了兩個核查小組,每週對排查工作進行反覆檢查,將抽查發現的問題通報相關單位,並要求3個工作日內整改到位,真正將工作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消隱患、無盲區”。

在各方的努力下,海滄區“一標三實”工作在全省抽查驗收中,取得優異成績——率先全市成為全省首批進入實地核查“白名單”(免予實地檢查)的縣區級行政區之一。

上半年刑事警情數

全市六區中最少

有人說,一個地區平安不平安,關鍵看治安,而刑事警情數則是一個主要晴雨表。數據顯示,在去年全區刑事警情下降41.77%的基礎上,今年上半年,海滄全區刑事警情又同比下降41.06%,降幅全市排名第三,發案數在全市6個行政區中最少。

據瞭解,今年以來,海滄公安分局以“六大警務”(主動警務、創新警務、威懾警務、民生警務、法治警務、素質警務)為中心,不斷擠壓違法犯罪的空間。

走進海滄公安分局刑偵專業研判室,專職研判員緊盯電腦中的監控畫面,而另一邊,技術科骨幹不斷點擊鼠標,查看分析日常高發警情,雖然看似平靜,但一場奇妙的信息化碰撞正悄然發生——深度研判,並不只是簡單通過不斷收集證據,向下深挖線索的“物理疊加”,而更像是一種“化學反應”:集合研判人員、技術人員、偵查人員,發揮各自專業特長,將所有信息線索有機結合,最大化深挖線索,碰撞出火花,使打擊戰果擴大再擴大。

以一起販毒案偵破為例。今年3月份,海滄警方掌握到一條線索,有兩名販毒分子從省外進入廈門,準備“開拓”毒品市場。海滄公安分局立即組成專案組展開偵查,不到半個月,先後在海滄一茶館和出租房,抓獲兩名販毒人員李某和張某。就在3天前,捷報再次傳來,海滄公安分局禁毒、刑偵、特警大隊和新陽派出所,以及相關技術部門合成作戰,在龍巖市公安局禁毒支隊的配合下,經過三天三夜不懈努力,在龍巖市連城縣朋口鎮,抓獲犯罪嫌疑人五人,繳獲毒品氯胺酮22公斤。

在依靠深度研判、合成作戰的警務機制下,海滄公安分局在開展“颶風肅毒”等專項行動的同時,還全面部署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發動群眾積極舉報涉黑涉惡線索,加大打擊工作力度,努力實現“有黑掃黑、無黑除惡、無惡治亂”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