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規模技術封鎖?這44家中企被列入美國最新出口管制實體清單

集微網消息,美國商務部宣佈,BIS(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將於美東時間8月1日正式發佈,以國家安全和外交利益為由,新增44家中國企業(8個實體加36個附屬機構)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其中包括很多研究機構。美國正式開始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此次的名單主要波及微波射頻行業。

最大規模技術封鎖?這44家中企被列入美國最新出口管制實體清單

新增的44家企業/機構為:中國航天科工股份有限公司第二院以及下屬研究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13研究所以及關聯和下屬單位、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14研究所以及關聯和下屬單位、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38研究所以及關聯和下屬單位、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55研究所以及關聯和下屬單位、中國技術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華騰工業有限公司、河北遠東通信。

從名單來看,主要涉及到的是中國電科。中國電科目前擁有8家上市平臺,即四創電子、國睿科技、傑賽科技、太極股份、海康威視、華東電腦、鳳凰光學、衛士通。新增企業主要是中電下屬的研究所以及研究所下屬公司,例如南京14所下屬的南京日海工業總公司、南京無線電技術研究所,38所下屬的安徽太陽電子有限公司、安徽博威長安電子、合肥ECU-TAMURA電氣、安徽博威光誠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

此外,清單彙總ERC還對實體名單進行了修改,增加了一個出口管制企業:成都海威華芯科技有限公司及其下屬企業。

最大規模技術封鎖?這44家中企被列入美國最新出口管制實體清單

根據政策,基於明確的事實,如果主管機關可以判定一個實體曾經、正在或有可能違背美國國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或者阻礙產業安全局或其他執法部門的調查,可以將其列入實體名單(Entity List)。所有美國企業向這些出口管制實體清單上的企業出口的貨品,都要申請許可證。實際上,美國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由來已久,1996年簽署的《瓦森納協定》即是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條款。

如果把中國政府制定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的戰略任務,與《瓦森納協定》軍民兩用產品限制清單對比,就可以發現,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

11個重點領域的68項優先主題中,有9個重點領域的34項優先主題的相關研發重點,受到《瓦森納協定》軍民兩用產品限制清單的出口限制;

27項前沿技術的相關研發重點,有15項在《瓦森納協定》清單的出口限制範圍之內;

民用領域13個重大專項的相關研發重點,有9項受到《瓦森納協定》清單的出口限制。

在半導體領域,最近幾年中國大舉收購國外優秀半導體企業的舉措讓美國更是加重了防守,在其CIFUS部門的阻撓下,已多次叫停中資收購美國半導體企業。

今天公佈的44家中國企業和附屬機構,大多屬於中國航天及軍工領域相關企業,中國電科及其下屬單位更是成為美國封鎖的重災區。國信證券分析師認為,現階段來看,影響十分有限。原因在於:

1、軍工企業國產化及自主化成度高。中國所有軍工企業及高校自1989年年末就在北約國家禁運名單上了,經過30年的發展,中國重大武器裝備均完全實現了自設計到試驗再到生產的全國產化,與外國關係不大。

2、軍用芯片,我國在2010年前後已經基本實現了全國產化。軍用芯片主要是DSP和FPGA依賴成度高,電科55、14、29所均有自行設計製造此類芯片能力,無對外依賴。

3、我國軍工系統與北約國家(除土耳其)無任何軍貿往來。我國軍工系統產品出口客戶主要為亞非拉非親美國家,與歐美均無商業往來。

4、通過特殊渠道引進的歐美設備佔比過小。我國確實通過特殊渠道引進過歐美設備及實驗儀器,但多為單臺單套(多了也偷不來麼),體量過小。

與此同時,今天特朗普剛剛宣佈要將2000億美元關稅由10%增加到25%。特朗普曾在7月10日表示,將尋求對上千種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徵收10%的關稅。這些商品中包括食品、化學品、鋼鋁、以及種類廣泛的消費品,從狗糧、傢俱、地毯到汽車輪胎、腳踏車、棒球手套和美容產品等不一而足。這些關稅要等到公眾意見徵詢期過後才會生效,不過將稅率提升至25%恐令中美貿易爭端升級。

此次對中國軍工企業列入出口管制,加大技術封鎖,後續是否會進一步擴大到半導體領域,十分值得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