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帶娃游泳安全須知!

你見過這樣的溺亡事件嗎?

事情發身在芬蘭

一個孩子在淺水區,手腳撲騰,沒有哭喊,更沒有呼救,安靜的漂浮在水裡。

他的周邊,起碼有三個大人,一個大高個就站在水裡看著他。然而,孩子就這麼眼睜睜地溺亡了。

暑期帶娃游泳安全須知!

事實上,周邊的大人並非故意不救,問題在於,他們根本沒有覺得這個孩子出現了異常,以為他孩子在玩水。

“他把頭埋在水裡,沒有呼喊,手腳不停划動,完全看不出來有任何異常,我還以為他在潛水玩兒呢!”

另外一個例子,出現在陝西咸陽

一位媽媽帶著4歲的兒子去游泳,孩子在水池裡玩耍,沒過多久,她發現孩子不見了蹤影,最終溺水而亡。

暑期帶娃游泳安全須知!

監控錄像顯示,當時孩子就在媽媽身後,背對著孩子玩手機,孩子就這樣慢慢沉入了水底。

除了這位媽媽,當時游泳中心還有很多成年人和專門的安全員,而他們,居然沒有一個人發現孩子溺水。

還有更神奇的!

美國南卡羅來納州一個10歲小男孩,和媽媽在泳池玩了一下午。回家後,男孩洗了澡,說困,開始午睡。

1小時後,媽媽看孩子完全變了模樣,試圖叫醒,可孩子完全沒反應,臉上被海綿一樣的白泡沫覆蓋著。

孩子送到醫院,已經無生命跡象了,你絕對不會相信,是溺死的!溺死!

類似的游泳溺亡事件,每年夏天都會發生很多。

並且還不是去下河下湖,是由家長帶著,去設施、救生員齊全、安全係數有保障的游泳中心玩水。

暑期帶娃游泳安全須知!

為什麼會發生這些悲劇呢?

絕大部分人對於游泳溺水都存在著認知誤區。

認為溺水的人會呼救,會揮手大喊,會使勁撲騰,總之,會發出各種求救信號,吸引周圍人的注意。

暑期帶娃游泳安全須知!

實際上,人真實的溺水狀態完全不是這樣,尤其是孩子。

他們不會呼救,不會使勁撲騰,也不會鬧出大動靜,甚至看起來並無異常。

暑期帶娃游泳安全須知!

其實,孩子溺水的真正狀態,就是不會呈現什麼異常狀態。

這才是孩子溺水的真正特徵

第一,孩子在溺水狀態時,很可能不會折騰,而是安靜地站立在水中,半仰著頭,意識模糊。

像下圖這樣:

暑期帶娃游泳安全須知!

這是孩子在溺水時的真實樣子,半個腦袋在水裡,半個腦袋在外面,手不停在水中划動。

第二,孩子戲水會發出聲音,一旦孩子突然安靜下來,很可能是出現了問題。

暑期帶娃游泳安全須知!

很多漫畫或電視劇中,會出現這樣的情景:孩子在水裡手忙腳亂,一邊呼喊救命,一邊往下沉。

但其實,孩子溺水是很難發出聲音的。

暑期帶娃游泳安全須知!

如果你無法判斷孩子是否有危險,就看他是不是在水裡手腳揮動、玩得開心,如果安靜,不說話,立刻下水救人。

第三,孩子在溺水時,有兩個過程,第一個過程是嗆水,第二個過程才是溺水。

嗆水過程中,孩子會撲騰,會在水裡起伏。這個過程很短暫,父母如果細心,觀察到了,迅速把孩子救上來。

嗆水過程後,孩子慢慢下沉,肺部進了一些水,這個時候,呼吸系統會控制人體。

暑期帶娃游泳安全須知!

孩子會拼命仰著頭,把頭伸出水面外,以求能呼吸到氧氣。

這個時候,孩子進入“無聲溺水”階段,一旦肺部進水過多,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後果非常嚴重。

所以,再次提醒父母:帶孩子出去游泳,一定要留意孩子在水裡突然安靜的情況。

最容易被人們忽視——乾性溺水

絕大部分人可能沒有聽說什麼叫“乾性溺水”。也就是文章開頭講到的第三個故事。

乾性溺水,比較專業的解釋是:

受到強烈刺激,例如水或者是驚嚇,過度緊張,導致喉頭痙攣,結果聲門關閉不能正常呼吸,窒息而亡。

換句話說,乾性溺水,是自己把自己憋死的。

暑期帶娃游泳安全須知!

小孩很容易發生“乾性溺水”,游泳過程中嗆水,刺激到了喉部機頭。

回家之後,喉頭肌肉發生痙攣,導致呼吸道關閉。於是,自己把自己憋死了。

雖然概率小,但“乾性溺水”一樣需要家長重視。

暑期帶娃游泳安全須知!

游泳旺季小童提醒您 帶孩子游泳注意這8點:

1. 不要私自下水,游泳要有大人看護;

2. 穿高質量的浮身物,或帶上必要的救生工具;

3. 下水前做熱身運動,避免出現抽筋等現象;

4. 在水中不要吃東西,避免被嗆到;

5. 儘量不要在水中嬉戲打鬧,避免嗆水窒息;

6. 教孩子學游泳,同時學習心肺復甦等技能;

7. 不到不熟悉、不安全、無救援人員的水域游泳;

8.游泳結束後,密切關注孩子是否有呼吸困難、嗜睡、痙攣等症狀發生,及時送去醫院。

學些這些知識後,希望能避免發生孩子溺水身亡的事件!

關注“一路童行”瞭解更多兒童健康知識,讓孩子健康成長是我們的大家的希望。

更多孩子發育的問題別糾結

有問題私信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