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百年前的福州「陸上通」,福州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全靠TA!

話榕城 憶橫街

當你身處福州,中亭街、學軍路、上下杭......不管是福州人還是異鄉客,不管是文青還是吃貨,這些街路名字一定都瞭然於心。福州市臺江區自古以來就是歷史街區,不同於鼓樓區的文化氣息,

臺江區擁有著自己的歷史韻味,各式各樣的福州老行當、美食老店...居住在這裡一輩又一輩的福州人一起訴說著城區古事。

追尋記憶中的橫街

橫街,又名夏街,民國時又稱小橋路。南起中亭街小橋頭,北至吉祥山南麓近一千米的一個街道。有人猜測是因其橫穿舊福州商賈中心上下杭而得名。1928年道路拓寬,原三個為防火而建的廣窿穹廢除後,北至橫街巷,南至崎頂李盾衙(今學軍路口),即今八一七中路中的一小段。

這個百年前的福州“陸上通”,福州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全靠TA!

▲ 圖為2004年的橫街(圖源網絡,如侵刪)

這段街並不長,也不起眼,如果不是住在這裡的居民,大概鮮少人會注意到這條街。但可別小看這短短的街道,就是這條街道形形色色的店鋪組成了居民的日常生活。

商賈雲集,車水馬龍

有人說,這是一條福州獨具特色的一條街,它幾乎濃縮福州市井風貌的特色。一條小街卻能將兩個街區相連,從城外(臺江)到城裡(鼓樓)必經之路。商賈雲集,車水馬龍留下許多歷史痕跡,福州首趟公交車也是先從這裡起航,把它稱之為古今福州商賈通衢一點不為過。與中亭街相比這裡幾乎沒有什麼大商號,街道兩旁是一色木板房,前店後家,綠瓦紅磚。這種風格結構大部份一直保持到2004年。

福州人的生活煙火

年橫街舊改造全部拆遷。可能是當時商家只是把這裡當成過路的驛站吧。然而就在這條街卻集中了福州市井的幾乎所有行當:扎蒸籠,匝桶,繡戲衣,制樂器,青草攤,當鋪,理髮店,自釀酒鋪,舊家仫收買(專門收購舊傢俱舊衣服的行當),福州風味小吃鍋邊糊,煎包攤,撈化店,甚至棺材鋪應有盡有。可稱得福州市井風俗大觀園。

與時俱進的老街

隨著社會發展,橫街也在與時俱進。最有代表性的是創辦於1853年的福州文山女子中學,就是現在的福州八中,以及後來引進的鋪前頂“葷教堂”——天主教堂,也見證了這條老橫街的發展,以及中西合壁包容的風格。

這個百年前的福州“陸上通”,福州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全靠TA!

▲ 圖為2004年的鋪前頂天主教堂(圖源網絡,如侵刪)

青年時代生活在這裡的人說,橫街的發展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橫街邊上金斗山的開發,金斗山原是一塊雜草縱生的墓地,有傳聞說,這裡是因為曾埋一狀元而得名。1954年福州市總工會組織了成千上萬勞動大軍,在金斗山那塊荒山野嶺上遷墓移丘,建起了工人文化宮。

這個百年前的福州“陸上通”,福州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全靠TA!

▲ 圖為金斗山改造後的文化宮(圖源網絡,如侵刪)

兩座歐式建築——第一禮堂和文化館拔地而起,隨後又建起了圖書館,開辦了工人的科普字習,技能培訓,文藝表演,體育比賽......逢年過節還舉辦大型遊園會,放電影,演閩劇,猜謎語,吸引了成千上萬市民入園參觀,成為當時福州最熱門的活動場所。

老街雖去,美好猶在

這小小一條街,記載了多少昔日的繁華與煙火氣,橫街在時光裡成長,人事物在橫街成長。如今隨著城市的發展,福州城內城外,整條橫街巳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昔日歡鬧的工人文化宮也已經全部拆除改建,煥然一新。然而那伴隨著許多人度過美好年代的老街,伴隨著一代又一代福州人一同學習成長的老街,那記載著老福州人無數記憶和情感的老街卻永遠銘刻在福州人的心中。

今日互動:“聽你說說你與橫街或者是福州老街的回憶”

(下方留言區等你來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