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廢債成P2P「致命一擊」,接入徵信會是良藥嗎?

戳上面藍字關注「華夏互聯網金融」

逃废债成P2P“致命一击”,接入征信会是良药吗?
逃废债成P2P“致命一击”,接入征信会是良药吗?

今年以來,網貸行業雷潮不斷、亂象叢生,“另類”清盤、跑路現象層出不窮,與此相伴而來的,則是大量網貸逃廢債現象。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幾乎所有平臺都在逾期公告中表示,借款人惡意逾期造成回款困難。實際上,惡意逾期、逃廢債是網貸行業長期的惡疾,並不是一個新現象,只不過在當下雷潮湧動下,逃廢債的群體驟然擴大,成為引爆行業危機的“最後一根稻草”。

逃廢債成“最後一根稻草”

“當前,網貸行業出現雷潮或風險與‘無良’借款人,也就是逃廢債有很大關係。”一位業內人士向新金融頭條表示,身邊有很多平臺遭遇此種情況。而所謂的逃廢債是一種民事違約行為,不是所有的欠債不還都是逃廢債,它強調債務人的主觀故意:確切地說,有履行能力而不盡力履行債務的行為就是逃廢債。

據新金融頭條從某反催收群裡得知,一些借款人想方設法不還網貸平臺的借款,或者成群結隊共同抵抗P2P平臺。“網貸行業現在是‘破鼓萬人捶’,任何利益相關者都想分羹一杯。”一位網貸資深投資人表示,整個行業烏煙瘴氣。有的平臺出現問題後,有投資人趕往現場查看情況,竟然有一些人當場在“收購”債權。在一些維權群中,也有人私下買賣債權,收購價基本在五折左右。

新金融頭條注意到,一家P2P平臺發佈《關於少數用戶私下轉讓債權的公告》指出,近日出現一些自稱獲得用戶委託或假冒用戶身份的不明人士擾亂我司正常兌付工作的情況。據悉,該情況是部分用戶不小心洩露相關個人信息或輕信他人不切實際的承諾所導致。

“現在這些投標的人好像不傻了,使勁黑他們就是不報警也不去平臺鬧事,平臺不死我們就要時刻被催收。”在某反催收群中一位借款人說道,不能還網貸的錢,還要製造各種混亂,組團搞垮平臺。

據新金融頭條觀察,一些網貸借款人直接表明,除非催收比較嚴重,否則堅決不還錢。“我在宜人貸借款了,利率是不高,但是催收騷然我的家人,我就不想還款。”與上述這些網貸借款人相反的是,其餘借款人表示,一些網貸平臺各種隱形收費,導致最終還款利率高於法定界線,因此自然不願意還款。

實際而言,無論是“老賴”故意逾期,還是高利率致使網貸借款人還款意願下降,P2P網貸行業都正遭遇嚴重的逃廢債風波。

“黑產大軍已開始撬動這扇大門。”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法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濤表示,目前的網貸平臺兩端都在承壓,資金端上投資人恐慌提現,復投比例微乎其微;更重要的資產端方面,本身網貸都是相對而言“次級貸”,這些人在銀行借不到錢,而P2P給予這些人群一些機會,但可以想象這個群體的素質相對弱一些。

“隨著行業狀況頻發,風險事件不斷,部分借款人惡意逃廢債、出借人信心不足等也對平臺的風控和運營提出了挑戰。”金信網總經理王建斌認為,在真正的P2P網貸信息中介模式下,P2P平臺是居間方,承擔的是撮合成交的角色,借款人和出借人之間建立借貸關係。

“可問題在於,網貸行業仍處發展完善之中,很多機制尚未建立,或者沒有意識到需要建立此類機制。因此,行業亂象叢生其實不足為怪。流動性危機對於平臺就像心臟病一樣,而逃廢債就是平臺的隱疾,一旦爆發不可收拾。”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坦言,從法律角度而言,即便P2P平臺倒閉了,借貸關係並未消失。網貸是一一對應的,並且有借款合同等文件存在,即使網貸平臺無法兌付、倒閉或被公安局刑事調查,對於所借的本金、合理範圍的利息以及其他費用,借款人依然有義務按照借款合同向出借人償還。此外,對於借款人來說,惡意逃廢債肯定是違法行為。

針對逃廢債現象,各地互金協會也是頻發文件,日前,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在發佈《關於下架計劃類理財產品及打擊逃廢債行為的通知》中明確規定,將嚴厲打擊惡意逃廢債行為,要求相關機構應將逾期借款人及時報給各類徵信機構,增加違約成本。更早前,中國互金協會、北京互金整治辦、上海互金整治辦相繼發聲:將嚴查惡意逃廢債,要去偽存真、支持依法合規經營的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規範健康發展。可以肯定的是,各地互金協會相關舉措的實施,對於行業健康發展無疑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

另據第一財經報道,在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的下一步工作中,要依法依規處理問題機構和違法犯罪行為。對債務人惡意逃廢債、自媒體敲詐勒索、機構經營者“跑路”等行為要加大打擊力度。相關部門要加強對債務人追償,保護合法有效的債權合同,並將債務人信息納入徵信系統,建立失信懲戒,讓“老賴”無處藏身,加大對外逃人員的緝捕。

接入徵信系統是良藥?

打擊逃廢債,除了上述監管文件的下發,一些平臺開始以實際行動抵制這一現象。近日,財富星球發佈《關於成立財富星球“逾期處置工作組”的公告》。公告稱,日前,因受市場環境影響,致使財富星球平臺上有多筆借款項目發生逾期,為確保投資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嚴厲打擊逃廢債,針對近期平臺部分項目逾期,財富星球決定成立“逾期處置工作組”。秉承公開、公正的原則,堅決為逾期項目的投資人盡最大努力第一時間追回債權。

值得關注的是,在一些投資人的溝通群中,一些投資人主張自行設立小組,打擊或者追回逾期項目的借款,甚至可以委託第三方公司進行催收。“但是很難在現實中執行下去,經費、領頭人等問題在一些相互不信任的投資人群中很難去解決。”

“這個問題的最終關鍵點在於,逃廢債是否為惡意逃廢債,如果是惡意不還款,那於情於理於法都說不過去。”互金專欄作家肥皂認為,網貸雷潮、流動性危機以及投資人恐慌提現、債轉等已致使網貸平臺舉步維艱,這個時候逃廢債或將成為壓倒平臺的最後一根稻草。

尹振濤認為,在目前的情況下,首先是,缺乏集體訴訟並且這種集體訴訟的對接方式,包括合同的完整性等都是很大的問題;其次是大多數平臺沒有接入央行的徵信系統。即便是有法律約束,有法律行為認定,但違法成本低,仍然有很多借款人會鋌而走險不去還錢。“因此,接入徵信系統是非常有必要的,要提高這些逃廢債的違法成本。”

其實,早在2017年,銀監會發布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信息披露指引》中指出,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應當及時向出借人披露的信息中包括,截至借款前6個月內借款人徵信報告中的逾期情況,而借款人徵信報告情況是指脫敏處理後,經借款人授權由中國人民銀行徵信系統出具的徵信報告中借款人的逾期情況。

但現實是極少數平臺在標的信披上將借款人徵信報告中的逾期情況掛出來。“由於央行徵信系統等不向網貸公司開放,而且成本極其高昂,所以沒幾家P2P平臺能夠或者想接入央行徵信系統。”有業內人士評價稱,作為信息中介的P2P借貸平臺不得不親自承擔徵信職責,通過大量的盡職調查對借款人的信用材料進行蒐集、整理和評估,如此造成P2P借貸平臺的高昂的運營成本。

《中國徵信》雜誌的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11月底,央行徵信中心收錄自然人信息9.5億人,有貸款記錄的約4.8億人,央行個人徵信的覆蓋率50%左右。近10億人群僅有一半有貸款記錄,剩下的一半便屬於金融科技公司等,而問題在於各家的數據不會共享,導致了行業存在一定的信息孤島問題。當機構的信息無法互通,借貸者會很容易在各家平臺上鑽漏洞,多頭借貸、團伙欺詐等亂象隨之滋生。

據新金融頭條瞭解,一些網貸平臺針對企業貸錢前審核資質上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不僅如此,貸中,貸後的管理也是相當耗費資源。從當前網貸雷潮來看,逃廢債等形式的違約率不斷上升,不但給投資者帶來損失,更極大地侵蝕了平臺的利潤。為此,徵信成為P2P借貸平臺的心頭之痛,是當前制約我國P2P借貸業務的核心要素。

“實際上,對於P2P網貸平臺而言能夠接入央行徵信,不僅提高風控的水準,也降低成本,效率大幅提高。”上述業內人士還表示,一些網貸平臺在得不到央行徵信准入之後,便嘗試其他渠道,例如中國互金協會的“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以及百行徵信。

據悉,百行徵信主要服務於網絡小貸公司、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和消費金融公司等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也會服務少部分商業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從公示信息來看,百行徵信性質是在人民銀行指導下,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起的一家公司。一旦上了徵信黑名單,對貸款人日後的生活將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另據消息稱,百行徵信近日與15家互聯網金融機構、消費金融機構在深圳簽署了信用信息共享合作協議。首批接入機構包括網絡小貸、消費金融公司以及宜人貸、拍拍貸為代表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

“百行徵信剛剛起步,有待進一步發展,目前網貸機構的加入數量不多,並且意願也並不強烈。”

對於整個行業出現逃廢債問題,尹振濤認為,網貸是信息中介機構,本身不應該承諾剛兌,這個對行業發展也有很大幫助。但在特殊時期,在防範系統性風險維持金融穩定的情況下。我覺得可以有其他的方法去解決剛性兌付,例如很多平臺的股東是有一定實力去承擔一部分兌付的問題,或者啟用備付金或以互助基金的形式去解決兌付問題。

華夏時報旗下互金頻道,已入駐平臺

逃废债成P2P“致命一击”,接入征信会是良药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