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級廣電,是怎麼做「中央廚房」的?

看電視

本文對上海、浙江、江蘇、山東、北京等具有較強代表性的省級廣電媒體“中央廚房”模式進行了梳理分析,為傳統媒體推進媒體融合提供實踐路徑上的有效建議。

文 | 王琦

來源 | 看傳媒

近年來,以省級廣播電視為代表的傳統主流媒體積極投身媒體融合發展,不斷探索融合發展路徑,大力發展新媒體業務,基於各自體制機制紛紛打造“中央廚房”。

本文對具有較強代表性的省級廣電媒體“中央廚房”模式進行了梳理分析,為傳統媒體推進媒體融合提供實踐路徑上的有效建議。

“中央廚房”如何建設?

2017年1月5日,時任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在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工作座談會上講話時指出:推進媒體深度融合,“中央廚房”是標配、是龍頭工程,一定要建好用好。

由此可見,在媒體融合的國家頂層設計中“中央廚房”建設處於至關重要的位置。

省级广电,是怎么做“中央厨房”的?

1.“中央廚房”的定義

“中央廚房”這一概念源自餐飲行業,是指統一採購、配送和標準化生產製作食材的集成式廚房模式,以集中採購、集約生產的方式來降低成本、提升效益為主要優點。

“中央廚房”是融媒體中心,是一種集媒體策劃、採訪、製作、播發等多種功能於一身的多媒體綜合平臺,它既是融媒體採編發系統當中的硬件基礎和技術平臺,也是大腦和神經中樞。

2.“中央廚房”如何建設

“中央廚房”的建設涉及軟硬件的配置,包括“四個一”:

一個工作平臺,用於保障採編及技術部門代表開展常態化集中辦公;


一個技術支撐體系,為採編髮網絡穩定運行提供可靠技術保障;


一個全媒體內容管理系統,為記者編輯獲取新聞線索、查閱背景資料、創作多媒體稿件提供支持;


一個傳播效果監測反饋系統,及時對本媒體稿件、節目傳播力影響力作出評估,及時發現輿情熱點和參考選題,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傳播內容和傳播策略。

3.“中央廚房”如何使用

“中央廚房”的日常運行應在硬件設施的基礎上,形成一套新的運行機制,按照功能定位建立總編協調製度、部門溝通制度、崗位值班制度、採前策劃制度、線索通報制度、效果反饋制度等,確保“中央廚房”與採編髮網絡緊密結合、無縫銜接。

省級廣電對“中央廚房”模式探索幾何?

從目前省級廣電媒體融合實踐來看,各家媒體都立足自身實際,根據各自對融合發展的理解和目標,打造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中央廚房”。

省级广电,是怎么做“中央厨房”的?

1.上海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

上海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由KNEWS新聞中心、上視新聞中心、綜合節目中心、外語節目中心和辦公室、總編室、人力資源部、製作部、廣告經營部、財務部、品牌推广部等四中心、七部門組成,共有員工1000多人,融媒體中心主任由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新聞總監直接兼任。

核心新聞產品為“看看新聞KNEWS”,並在OTT/IPTV的互聯網電視大屏端建成了24小時持續更新的視頻新聞直播流“Knews24”。

融媒體中心承擔了電視新聞綜合頻道、東方衛視新聞版面、看看新聞網、上海外語頻道四大平臺的日常運作,並投入使用了自主研發的Xnews全媒體融合生產平臺,解決了“電視新聞全媒化”的生產、管理和傳播整套流程問題。

2.浙江廣播電視集團中國藍融媒體中心

浙江廣播電視集團立足集團頻道制運營機制和平臺專業化運作特點,充分發揮集團總編室宣傳統籌作用,建立融媒體管理部專職統籌推進集團媒體融合。

同時整合浙江衛視新聞中心、浙江之聲新聞中心、新藍網新聞事業中心和新聞廣播、電視新聞頻道“三中心兩頻道”相關人員及集團技術、媒資等相關部門人員入駐融媒體中心,實行全天候、常態化集中辦公,在集團編委會領導統一指揮調度下開展日常工作。

融媒體中心以“中國藍雲”平臺為主要技術依託,著力做強“中國藍新聞”“中國藍TV”兩個核心客戶端,不斷推進內部打通、裡外貫通、跨界融通。

以內部打通強化優勢集成,以裡外貫通推動全媒傳播,以跨界融通突破市場邊際,不斷完善集團“一雲多端、一鍵多發、一呼多應”的“廣播電視+”新型作業模式,努力追求更大意義上的媒體能力升級和價值重塑。

省级广电,是怎么做“中央厨房”的?

3.山東廣播電視臺融媒體資訊中心

山東廣播電視臺整合原電視新聞中心、公共頻道、體育頻道、國際頻道、齊魯網五大優勢平臺資源,成立融媒體資訊中心,推出視聽新聞客戶端“閃電新聞”。

融媒體資訊中心由總編室、採訪中心、編輯中心、數據輿情中心、營銷中心、項目中心、品推中心及記者站等八大業務板塊組成。

核心板塊“中央廚房”成立編委會,下轄採訪中心和編輯中心,所有人員由整合的五大平臺全員重新競聘上崗,徹底打破所有人員原有的身份歸屬、條框分割和頻道界限,實行混編作戰。

4.江蘇廣播電視總檯融媒體新聞中心

江蘇廣播電視總檯融媒體新聞中心將電視新聞板塊率先進行整合,把總檯電視新聞中心、公共頻道、城市頻道、教育頻道的前道新聞採編力量統一打包,一併歸入融媒體新聞中心。

後道的編輯部、演播室、播出平臺保持不變,原先電視頻道的相關建制依然保留,融媒體新聞中心主任由原電視新聞中心主任擔任。

時政新聞單元的採編仍保持相對獨立,重點對社會新聞採編進行整合。

總檯層面則專門建立融媒體新聞中心後期運營協調小組,確保融媒體新聞中心日常的運營,處理、協調中心和各相關頻道關係,由分管副臺長擔任組長,日常協調事宜由總檯的宣傳管理部承擔。

5.北京時間

北京廣播電視臺以其新媒體業務板塊為基礎,與北京市文資辦共同出資,合力組建“北京新媒體集團”,作為北京電視臺新媒體業務唯一出口和北京市屬媒體的統一展示平臺。

同時,北京市新媒體集團與奇虎360公司深度合作,合資成立“北京時間股份有限公司”,與集團旗下“北京新聞媒體有限責任公司”形成整體合作模式。

利用北京電視臺及市屬主流媒體強大的內容資源,共建包括“內容、渠道、平臺、服務”在內的互聯網媒體生態系統,成為國內目前唯一一家與互聯網平臺型企業深度合作、引入社會資本並按照市場化方式運營的融媒體企業。

北京時間股份有限公司負責集團相關的技術、產品、運營,由奇虎360公司控股,但北京新媒體有限公司對北京時間股份公司的重大決策具有一票否決權。

6.河南大象融媒體集團

河南大象融媒體集團是由河南省政府作為出資人,河南省委宣傳部主管,河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履行監管職責的省管國有骨幹企業。

集團致力於推動各種媒體業態在新聞宣傳、管理機構、經營業務、產業發展等多方面的深度融合,著力打造融媒體“新聞島”,培育發展“猛獁新聞”等移動端業務。

大象融媒下屬3個綜合管理部門,7個業務運營中心,4家傳統媒體單位,7家全資公司,12家參股公司,擁有14類主流媒體業態和30多個媒體傳播平臺。

大象融媒通過建立“新聞島”的“中央廚房”採編生產模式,並依託“融媒雲”打造河南廣電全新的內容平臺、技術平臺和空間平臺,不斷推進“本土化新聞+本土化服務”的戰略,形成覆蓋河南省的區域性生態級媒體平臺。

省级广电,是怎么做“中央厨房”的?

“中央廚房”模式下一步如何發力?

從以上“中央廚房”模式案例來看,既有許多差異,又有一些共性特點,各家媒體的自身情況不同、體制機制有異。

“中央廚房”的打造重在突出效果導向,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徑和辦法。對於將要打造或正在打造“中央廚房”的廣電媒體而言,有三方面問題值得重點考慮。

1.堅持和鞏固內容生產優勢

當互聯網公司利用技術優勢充分享受移動互聯網紅利,不斷搶佔用戶和傳播渠道時,傳統媒體在內容生產上依舊擁有專業化優勢。

以迅速發展的移動新聞客戶端今日頭條為例,基於個性化推薦的算法為其積累了多達7億的用戶量,但今日頭條卻是一家徹頭徹尾的技術公司,全公司上下沒有一位記者或編輯,客戶端上所發佈的內容完全依賴傳統媒體和個人創作而成。

內容為王在當前新的傳播格局下仍然有效,廣電媒體融合的本質是將傳統端的內容生產優勢對新興媒體渠道進行覆蓋

如上海廣播電視臺打造視頻新聞直播流“Knews24”,就旨在鞏固傳統內容生產優勢;

浙江廣電整合集團“三中心兩頻道”最優質新聞資源,強化移動優先原則,合力打造“中國藍新聞”品牌;

北京廣播電視臺藉助互聯網平臺企業強大的資本實力、流量實力和技術實力,整合傳統廣播電視在內容生產、導向把關、權威公信等方面的優勢,以期形成一加一大於二的整合效果。

不論是否尋求外部技術、渠道支持,“中央廚房”如何發揮廣電媒體在音視頻內容生產上的核心優勢,關係到媒體融合能否真正成功。

2.“做增量”與“做存量”的選擇

“中央廚房”應該在傳統生產關係基礎上“做增量”、還是“做存量”的問題,在業內一直有不同的聲音。

從山東廣播電視臺的改革實踐來看,其推動融合發展的決心和動作不可謂不大。

不同於目前大多數廣電集團“做增量”的選擇,山東廣電選擇了難度較大的“存量革命”,原來的五個正處級組織架構被徹底重組,真正融為一體,完全再建了全新的工作架構。

對於山東廣電而言,這一輪改革不是簡單的“物理疊加”,而是“化學反應”,也不再是修修補補,而是“從頭再來”,其力圖真正做到“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形成融媒體生態系統。

而“做增量”派以江蘇廣電為例,相較山東廣電的全流程整合,江蘇廣電此輪整合的重點是對前端新聞採集環節進行有效歸併。

通過成立總檯融媒體新聞中心,打通了電視頻道間的“任督二脈”,尤其是對社會新聞採訪等同類業務進行了合併。

但這樣一種運行機制,究竟會給相關頻道後續的經營創收、品牌價值帶來怎樣的影響還難以評估,對新聞資源在新媒體端“溢出”帶來的益處似乎也不大。

融媒體新聞中心解決了統一“買菜”的問題,“燒菜”則由各個平臺自行解決,這種各播出平臺之間完全切割的“單體外掛”方式會導致內部運作比較複雜。

隨之帶來大量的日常管理問題,如各個平臺上新聞產品的個性問題、內部的業務邊界、業務流程、運營機制、考核機制、保障機制如何建立等問題,整體運作的協調溝通成本也會比較高。

3.妥善處理好內外部生產關係

“中央廚房”打造的核心是內容生產關係的重構,融合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很多都可歸結到生產關係的處理問題上來,妥善處理好這些關係至關重要。

融合過程中最普遍的生產關係包括頻道之間的關係、管理部門與業務部門之間的關係、傳統端與新媒體端之間的關係、媒體與合作方之間的關係等。

上海廣播電視臺在解決東方衛視新聞與新聞綜合頻道新聞內容同質化問題時,在內容取向上給予兩者差異化的定位,前者主打國內、國際新聞,後者深耕本地市場,避免了同業競爭的問題;

同時組建Knews新聞中心,負責打造融媒體新聞產品“看看新聞Knews”,使其區別於傳統大屏端內容,以協調傳統端與新媒體端之間的關係。

浙江廣電基於頻道制下的機制融合模式需處理好頻道之間、管理部門與業務部門之間的關係。

頻道制決定了各頻道必然站在自身立場上參與融合,與同樣作為獨立運營主體的新媒體部門難以實現主動、高效的資源共享。

這就需要承擔融媒體中心管理職能的融媒體管理部進行大量的統籌協調,而能否適時、適度地通過管理手段處理好頻道之間的關係,是非常考驗融媒體管理部智慧的。

北京廣播電視臺將技術、產品和運營交由奇虎360控股的合資公司負責,自身僅保留重大決策的一票否決權,這意味著在許多問題的話語權上是受限的,需要處理好媒體與合作方之間的關係。

河南大象融媒體集團從行政建制上是完全獨立的國有傳媒集團,河南省內日常時政報道和重大主題報道仍然以一報兩臺(河南日報、河南電視臺、河南人民廣播電臺)為主。

大象融媒體如何協調與電視臺、電臺等兄弟媒體的關係,“新聞島”能否真正統籌指揮調度全省所有媒介資源,值得業界拭目以待。

省级广电,是怎么做“中央厨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