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丨發揮村幹部「橋頭堡」作用 築牢信訪穩定第一道防線

中共邵東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尹安中

信訪問題能不能及時有效得到解決,關係著民心向背,關係著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群眾通過信訪渠道反映出來的信訪突出問題,既有新動向,也有老難題,但都事關群眾切身利益,事關社會和諧穩定”。信訪問題的表象是矛盾糾紛,本質是群眾利益訴求,維護好群眾利益、解決好矛盾糾紛,才能維護社會穩定。近年來,邵東縣信訪秩序良好,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其中一條主要經驗就是在信訪穩定工作中,深入推進一線工作法,著力發揮好村幹部的“橋頭堡”作用。實踐證明,村一級是信訪工作的源頭,是穩定工作的一線,一線穩則全局穩,村幹部尤其是村支書是一線指揮員,他們的群眾觀念強、工作高度負責、早做工作、會做工作,一線工作就能做實做好,第一道防線就能紮緊築牢。

發揮“接待員”作用,做到“來事就辦事”。村是最基層,信訪穩定工作基礎在村、關鍵在村、成敗在村。信訪工作“是送上門來的群眾工作”,其首義,在於時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員,把心貼近人民。因此,村一級要設立專門的群眾來信來訪接待室,嚴格落實村幹部坐堂接訪值班制度,讓群眾找得到人,說得上話,交得了心,出得了氣,只要把群眾的情緒穩定好了,把群眾的訴求就地解決了,群眾越級信訪的情形就能得到有效控制。

發揮“信息員”作用,做到“無事去找事”。做好信訪穩定、矛盾糾紛調處工作,重要的是防範於未然,防止不穩定因素髮生,防止矛盾糾紛擴大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風險研判,加強源頭治理,努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避免小問題拖成大問題,避免一般性問題演變成信訪突出問題”。村幹部要主動發現和了解問題,經常去群眾家中坐坐,聊聊天、談談心,聽取群眾意見,瞭解群眾困難;定期開展信訪矛盾問題排查,不漏組、不漏戶、不漏事、不漏人;儘快處理排查出的問題,切實依法及時就地解決群眾合理訴求,使矛盾化解在萌芽之中。

發揮“戰鬥員”作用,做到“有事不怕事”。村幹部遇到矛盾糾紛和信訪難題要敢於面對,做到不怕、不躲、不拖、不推,及時化解矛盾糾紛,控制事態擴大或衍生新問題。不怕,是要敢於、並樂於面對事情的發生,不戰戰兢兢、不縮手縮腳;不躲,是不迴避矛盾,直面問題,並積極處理;不拖,是敢於擔當,及時擔責,沉著冷靜,妥善應對;不推,是不輕易地把矛盾推向社會,推給上級,最大限度地在村支兩委內部調解和化解到位。

發揮“調解員”作用,做到“遇事能了事”。村幹部要守好信訪穩定一線責任田,不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綜合運用法律、政策、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調解、疏導等辦法,把群眾合理合法的利益訴求解決好”。化解信訪問題要換位思考,先推定信訪人有理,安撫其情緒,使其接受化解;要實事求是,弄清事實真相,不胡亂猜測,不亂下結論;要依法依規依政策,把法律法規政策讓信訪人聽清聽懂,讓其明白只有依法依規依政策才能真正維護正當利益;要一碗水端平,同時期、同批次、同類型問題要公平公正,不偏袒偏私任何人或任何一方;要堅持“四個到位”,對訴求合理的解決到位、對訴求無理的教育到位、對生活困難的幫扶到位、對行為違法的依法處理到位。

發揮“指揮員”作用,做到“處事有本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一支對黨忠誠可靠、恪守為民之責、善做群眾工作的高素質信訪工作隊伍,不斷開創信訪工作新局面”。村幹部要善於做事,有信訪穩定工作的本事和水平。要增強責任感,工作時刻抓在手、扛在肩,被動就會變成主動;要學法學政策,經常收集、學習和運用相關法律法規政策,這是看家本領、制勝法寶;要注重與上級聯繫溝通,如遇重大緊急事項,隨時報告情況,以便採取有力措施;要有公正之心,村幹部首要是公道正派,處理信訪問題更要公平公正;要堅持原則,法律法規政策面前人人平等,一視同仁;要明辨是非,做到“一是一,二是二”;要杜絕私心,村幹部有沒有私心,群眾一看就知,一聽就明;要堅決依法處理,依政策辦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