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民出版社:以實實在在的作品,爲「新時代 新閱讀」作詮釋

【百道編按】在第28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上,廣東展團“40年經典好書”展臺格外引人關注。作為廣東最早的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的出版史,可以說反映了整個社會的變遷,整個思潮的變化。在本屆書博會上,廣東人民出版社除了展出一大批關於改革開放的書目,還有特意從資料室借來展覽的承載著80年代正處於青春期、尋求思想出路的一代人的記憶的《當你還是一朵花》,以及《容庚藏貼》《客家珍稀譜諜》《海外廣東珍本文獻叢刊》《清車王府藏戲曲全編》等珍稀文獻系列等。

广东人民出版社:以实实在在的作品,为“新时代 新阅读”作诠释

在第28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以下簡稱“書博會”)上,廣東展團“40年經典好書”展臺格外引人關注,尤其是廣東人民出版社展出的關於改革開放的一系列書目,吸引了不少讀者的目光。

“在這裡,我看到了自己的半輩子”

在廣東人民出版社展區,關於改革開放的書目被進行了專門陳列,其中包括《解密檔案·廣東30年闖關路》《廣東改革開放決策者訪談錄》《廣東改革開放先行者口述實錄》《路是這樣走出來的:廣東改革開放風雨錄》《圖說廣東改革開放30年》《廣東改革開放30年研究叢書》《騰飛之路——廣東改革開放30年輝煌成就》《廣東改革開放的實踐與思考》《篳路藍縷 先行一步——廣東改革開放初期歷史研究》《敢為人先——廣東改革開放30年研究總論》《木棉花開——任仲夷在廣東》等。

一位對這些書看了又看的讀者告訴記者,他是從深圳成立特區開始,就從北方的家鄉來到深圳,當時深圳還是一個小漁村,破破爛爛的,但是在破破爛爛中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氣息。他在這股浪潮下南下,到深圳當了一名小學老師,如今40年過去了,他早就退休了,兩個孩子也都在深圳成家立業,事業有成。而今看到這些書,他說,“我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大半生啊!”在現場,這樣的情景並非偶然。還有的年輕的爸爸媽媽帶著孩子過來,指著這些書,給孩子講這些年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廣東人民出版社總編輯鍾永寧告訴記者,這些書,每一本都緊扣時代的脈搏,當年整理出版的時候,都有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說這些書從方方面面反映了中國改革開放這段新時期下波瀾壯闊的歷史,是恰如其分的。

“一本小小的書,承載著整整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現場,不少年長的讀者對《當你還是一朵花》表現出格外的興趣,因為這本書在市面上早已找不到了。而這本書當年的出版,標誌著一代思潮的開始,承載著80年代正處於青春期、尋求思想出路的一代人的記憶。這本書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現在看起來很普通的內容,當年卻是需要“第一個吃螃蟹”的勇氣才能做成這件事,這也是廣東人民出版社的擔當和驕傲。如今,這本書即使是廣東人民出版社的員工都難得一見,因為已經找不到了,為了參加這次書博會,是專門從資料室借出來的。這本書具有什麼樣的標誌性意義?鍾永寧的回答是:“對於國人而言,40年前的改革開放不僅是物質匱乏時代的結束,更是‘閱讀飢渴’時代的結束,改革開放以來,精神禁錮漸漸被打開、思想文化洪流激盪,具體就體現在出版物上。”

鍾永寧說:“思想的解放首先就表現在對於‘實事求是’上,對於歷史問題有更為理性客觀的認識。思想的解放、時代的思潮,體現在出版物上的例子隨處可見。鍾永寧舉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宋代大儒張載所發出的豪言壯語,同時也是馮友蘭以84歲高齡著手七卷本《中國哲學史新編》寫作的根本動力。《中國現代哲學史》當年在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也是很有代表性的事件,在七卷本的《中國現代哲學史》中,馮友蘭新見迭出,書中更是貫穿著一種獨立思想的精神,作者採用靜觀之眼,深刻剖析戊戌變法以後中國社會實踐的哲學根源,發人之未發。比如,他提到‘撥亂反正’這個概念,就是從哲學的高度去闡釋:‘撥亂者,即撥極左思潮之亂;反正者,乃反新民主主義之正’。”

鍾永寧這樣概括道:“作為當時廣東唯一的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的出版史,可以說反映了整個社會的變遷,整個思潮的變化。”

“天價書出現,可不只是看個熱鬧”

此外,精品展區上,廣東人民出版社還展出了《容庚藏貼》《客家珍稀譜諜》《海外廣東珍本文獻叢刊》《清車王府藏戲曲全編》等珍稀文獻系列。《容庚藏貼》全集收帖172種,成書182函,750餘冊,內容全部影印自容庚所蒐集、收藏的書法叢帖,多為珍貴名帖,包括不少珍本、善本;很多名帖是首次公佈;製作工藝上全部精度(400線)掃描,採用高檔手工宣紙套紅按選定色標線裝製作,可謂精益求精。《容庚藏貼》的定價是29.8萬元/套,雖然價格不菲,但是名帖愛好者卻表示,這套書物超所值。

另一套大型叢書《客家珍稀譜牒》,也堪稱“天價書”,定價是4.98萬元/套。這套書價格高昂,學術價值更高。鍾永寧告訴記者,這是第一套以“客家”命名的族譜彙編,收錄福建、江西、廣東、臺灣、四川、浙江等地區新中國成立以前具有代表性的客家譜牒,涉及54個家族,36個姓氏,66種族譜。整套叢書共計100冊,具有重大學術價值、傳承價值和時代意義。

這些平時難得一見的珍稀文獻,展示了廣東人民出版社具有強烈的“文化守望者,知識擺渡人”的文化責任感。鍾永寧表示:“我們所做的所有工作,最終極的目的,就是為民族文化自信做出貢獻。”

最後,鍾永寧表示,本屆書博會以“新時代,新閱讀”為主題,閱讀已經漸漸成為了一種生活態度、生活方式,在 “40年經典好書”展臺上,廣東人民出版社以實實在在的作品為“新時代,新閱讀”作出自己的詮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