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奋力开创新时代四会工作新局面

凝心聚力 奋力开创新时代四会工作新局面

文明四会

点击左上方“文明四会”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四会资讯。

凝心聚力 奋力开创新时代四会工作新局面
凝心聚力 奋力开创新时代四会工作新局面

正在加速发展的四会。 西江日报记者 刘春林 摄

站在2018的盛夏,回首2016的深冬。

近年来,四会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位居全省第一,三度荣膺“中国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四度蝉联“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十二次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

荣誉纷来沓至,奋斗日新月异。肇庆市委十二届一次全会以来,四会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肇庆市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肇庆市委赋予四会的“三个定位”要求,着力抓好“一区两城三基地”六大发展平台建设,大力实施工业发展“366”工程和创新驱动发展“1133”工程,深入开展“项目落地年”“园区建设年”“招商引资年”“基层党建提升年”活动,推动全市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和繁荣发展。全市上下正凝心聚力,奋力开创新时代四会工作新局面。

坚持新发展理念凝聚干事创业氛围

近年来,四会市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按照省委和肇庆市委的工作部署,采取全方位的学习宣传贯彻措施,在全市不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的热潮,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好用好发挥好,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四会落地生根、结出硕果。经过深入学习宣传和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活动,四会市干部群众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发展方向、凝聚了发展共识、提升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作出四会担当夯实了思想基础、增强了凝聚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总量质量“双提升”

近年来,四会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发展动力转换,推动实现经济总量质量“双提升”,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8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8.48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1.0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34.93亿元,增长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92亿元,增长9.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93亿元,增长13.1%;外贸进出口总值71.95亿元,增长7.7%。实际吸收外资2700万美元,完成年度任务的90%,排肇庆第一。

大力实施工业发展“366”工程。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18年上半年分别累计完成产值9.51亿元、17.58亿元和8.48亿元,新增超亿元企业18家。四会丰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挂牌“新三板”,上市企业实现零的突破。深入开展“园区建设年”活动,加快完善三基地和大沙工业片区基础设施,2018年上半年,全市工业园区新开发及盘活用地面积696.7亩,新增落地开工项目11个,投资额17.07亿元;新增投产项目5个。承接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项目6个。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完善落实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实现领导干部尤其“一把手”外出招商常态化,2018年上半年新引进项目24宗,总投资103.6亿元。其中,超10亿元项目5宗。稳步推进“项目落地年”活动。截止2018年上半年,列入肇庆“项目落地年”活动考核的21个项目累计已完成投资22.12亿元。其中,2018年新增落地开工项目(15个)累计完成投资7.98亿元,有8个已开工建设,7个项目正在办理施工报建、落实建设用地等前期手续;2018年新增竣工投产项目(6个)累计完成投资14.14亿元,6个项目中有3个已竣工投产项目,剩余3个项目年内可实现全部竣工投产。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133”工程。

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今年计划申请两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63家;已申报肇庆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1家;享受税收优惠高新技术企业21家;计划申报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21家。目前,四会市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8个。加快建设孵化育成体系,已建成孵化器1家,已引驻在孵企业12家;在建孵化器——南国玉都科技孵化基地,面积约8000㎡,力争12月底前引进入孵创客或团队至少10家;筹建孵化器方面,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和广东华商学院各筹建5万㎡的科技孵化器场所以及2万㎡人才公寓大楼。加快推进科技金融结合。积极培育一力药业等3家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投入5000万元设立四会市创新创业孵化母基金,依托母基金发挥政府资金杠杆作用,与深圳等地知名创投机构合作,撬动和引进社会资本联合设立N个创投子基金,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及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打造优质营商综合环境。四会市高度重视优质营商环境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产业和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企业上市、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引进股权投资、拓展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用地用工用能保障等给予全方位的扶持帮助。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大力压缩建设工程项目领域审批时限,企业投资项目、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批工作日分别压缩至20日、27 个;实施企业登记“多证合一”制度改革,开办企业全流程时间由25个工作日缩短至最多7个。创新行政服务“七个办”(“加时办”“即时办”“全天办”“上门办”“委托办”“并联办”“会商办”)模式,审批效能平均提速91%,行政审批效能大幅提升。先后荣获“广东省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十强”、“全国十佳金融生态示范县(市)”和“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称号。

凝心聚力 奋力开创新时代四会工作新局面

四会市地豆镇水车村。

推动城乡一体共建文明新风吹遍了四会大地

自开展创文工作和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四会市坚持创文常态化,在城市扩容提质、管理维护、文明提升方面持续下狠功夫,努力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内外兼修,加快建设现代化高品质城市,使城市品牌不断提升。按照省建设珠三角全国文明城市群的要求,四会市优化实施了创文“十大提升工程”,并大力构建“数字化城市管理”“数字文明四会”等智慧城市管理服务平台等,使城市管理智慧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此外,随着一批以市图书馆、文化馆、行政服务中心和玉德剧场为代表的具有完善城市功能的标志性现代文化和公共服务设施相继建成,城市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城市绿化景观工程相继完工并投入使用,一大批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文体广场、文化祠堂等农村文化公共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和加快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而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X”工程和红色基因传承工程的深入实施,首批在市图书馆等全国、省文明单位以及城中街道白沙村、贞山街道扶利村、龙甫镇龙头村、地豆镇水车村、石狗镇程村等文明乡风示范点的基础上打造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陆续挂牌,传道德、传文化、传政策、传科技等文明宣传活动积极推进,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新乡贤、“最美人物”等选树活动深入开展,树立了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乡风文明先进典型,共评选出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3000多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和新乡贤等先进人物520多人,推动文明新风吹遍了四会大地。

凝心聚力 奋力开创新时代四会工作新局面

飞鹅岭森林公园绿道。 龙启忠 摄

推动乡村振兴推进省全域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县建设

近年来,四会市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 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体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和肇庆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制定《四会市创建省全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实施方案》,全面铺开创建省全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工作。

突出规划先行。聘请省规划设计院等五家专业设计团队,从文化传承、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对全市新农村建设进行精准的全域规划设计。目前《四会市域乡村建设规划(含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完成,《四会市域乡村建设规划》成果面向社会公布。全市122 条行政村实现了村庄规划全覆盖,各个村庄的规划数据全部纳入四会市空间信息平台,实现乡村规划数字化。

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多种渠道加大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宣传,激发和调动了群众自觉参与的积极性。截至2018年上半年,全市13个镇(街道)农民筹资投劳合计8000多万元。同时充分发挥四会侨乡优势,通过外出乡贤捐资带动等办法推进新农村建设。

注重创出特色。通过深入挖掘各村的建筑风貌特色、地理风景特色、历史文脉特色、优势产业特色和工作方法特色,打造了龙甫镇龙头大寨“廉洁美村”、地豆镇水车村“绿富新村”、罗源镇铁坑“新风古村”等29条美丽乡村,建成省级名村9个。

坚持连片开发。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一批连片示范带。其中,罗源镇全面启动实施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威整镇以奇石瀑布风景区为基础打造全域生态旅游名镇,石狗镇突出兰花种植专业镇品牌实现处处兰香;贞山六祖寺片区、大沙湿地公园两岸村居等六个片区连片开发也初见成效。

强化产业支撑。先后举办“2018四会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域推进创建新农村示范县现代农业产业招商推介会”“智慧农业与乡村振兴”发展招商推介会,共有20个项目签约,总投资10.21亿元。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带,目前江谷、威整等镇相继建立起现代农业产业带。

坚持为民惠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四会市坚持每年办好“十项惠民实事”。成功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高考成绩连年创新高,位居肇庆前列。积极创建广东省“卫生强市”,加快建设四会市第一、第二人民医院(江谷镇中心卫生院升级改造)等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市图书馆、市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13个镇(街道)基层综合文化站达到省一级站以上。城乡居民保障实现“应保尽保”,职工养老保险十三年连涨,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市低保、五保扶贫对象全部纳入政府保障实现脱贫,全市138户有劳动能力精准扶贫对象全部实现预脱贫,实现困难单亲家庭等“四类家庭”帮扶全覆盖。荣获“2013-2016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四会籍运动员范俊杰获得第十三届全运会赛艇男子轻量级双人双桨金牌。“平安四会”、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努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提高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全面推动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近年来,四会市委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全市党的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突出抓政治建设、抓统筹谋划、抓机制创新、抓基层基础等“四个抓”,努力把基层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深入实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工作方案,扎实开展“基层党建提升年”活动,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覆盖力、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影响力、基层党员队伍战斗力和基层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加强新领域党建,基本实现“两新”组织党组织工作全覆盖。加强机关党建,按照“一年搭架、两年提升、三年巩固”工作思路,选优配强干部,探索党建标准化建设,广泛开展“戴党徽亮身份作表率”“党员先锋岗”“优秀服务窗口”“优秀服务标兵”等活动,坚持每年选树3-6个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加强基层基础保障,全面推进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初心堂”建设,全市13个镇(街道)全部建成便民服务中心,完成“村财通”的全面覆盖、完成157个村(社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凝心聚力 奋力开创新时代四会工作新局面凝心聚力 奋力开创新时代四会工作新局面
凝心聚力 奋力开创新时代四会工作新局面凝心聚力 奋力开创新时代四会工作新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