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萬遊客體驗陝西寶雞中國·周原景區周文化

國際在線陝西頻道報道(羅贇鵬):陝西省三十個重大文化產業項目之一的陝西省寶雞市的中國·周原景區,在開園試營的13天裡共接待遊客達25萬人次,營業額超100萬,直接提供600多個就業崗位,間接帶動1000多人就業。這些數據的背後說明以傳承周文化為核心的中國·周原景區在文化定位、創意營銷等方面都非常精準,效果也很明顯。

25萬遊客體驗陝西寶雞中國·周原景區周文化

8月1日,陝西周原京都景區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張紅權接受國際在線陝西頻道採訪時表示,中國·周原景區是2013年陝西省三十個重大文化產業項目之一,是陝西旅遊集團貫徹落實“王”字型戰略發展佈局及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實踐。中國·周原景區由周城、周公湖、周公廟、鳳凰山四大板塊組成,形成一方城、一座廟、一面山、一湖水的總體格局,總面積約4平方公里。景區以中華周文化展示與傳承為核心,以“古、土、樂、奇、巧”為思路規劃,以“天、地、人”為軸線分區,將周文化集中創新演繹,形成集歷史古蹟參觀、文化創新展示、親子休閒遊樂、演藝互動娛樂、特色餐飲體驗於一體的多元化大型綜合景區。

25萬遊客體驗陝西寶雞中國·周原景區周文化

遊客觀賞景區景點 (攝影 羅贇鵬)

25萬遊客體驗陝西寶雞中國·周原景區周文化

小朋友在看電子顯示屏上的傳統文化故事 (攝影 羅贇鵬)

張紅權說,周秦漢唐是陝西的“四大名片”,秦漢唐文化都有比較明顯的傳承載體和讓其“復活”的立體方式,唯獨周文化因其歷史過於久遠而在傳承方面留下諸多遺憾,中國·周原景區不僅填補了陝西周、秦、漢、唐文化歷史中關於周文化的傳承與展演空白,也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學生們的研學基地,讓遊客在遊樂中加深對周朝禮樂文化的瞭解和學習。景區的建成和運營也推動當地全域旅遊發展,帶動了當地的經濟增長。

家住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的楊先生說:“這裡的建築都是土坯牆,茅草房,一看讓人覺得很有歷史感。”據景區的工作人員介紹,景區的建築是向考古專家求證,結合歷史遺蹟和文獻資料進行建造的,從材料和風格上儘可能還原歷史風貌,力圖將周朝古人生活和居住方式展現給遊客。

不僅如此,在中國·周原景區裡,國際在線陝西頻道發現傳統禮樂文化知識隨處可見。例如,有掛滿長廊的姓氏牌子,地上的各種禮節解說……細節之處盡顯文化。景區還設置電子互動顯示屏,將傳統禮樂故事以動畫的形式展現給小朋友們,以增加小朋友對優秀傳統文化故事的瞭解。

25萬遊客體驗陝西寶雞中國·周原景區周文化

隨處可見的傳統文化元素 (攝影 羅贇鵬)

25萬遊客體驗陝西寶雞中國·周原景區周文化

隨處可見的傳統文化元素 (攝影 羅贇鵬)

“我進入景區工作已有一個多月,在這邊工作景區免費提供食宿,與過去相比現在工作穩定,收入也有保證。”來自寶雞市鳳翔縣在周原景區做保安的景先生笑著告訴國際在線陝西頻道。

據瞭解,作為陝西省寶雞市推動全域旅遊的實際舉措,中國·周原景區的開園運營,是寶雞市聯合陝西旅遊集團對陝西省西線旅遊資源的一次全新挖掘,在建設時候就帶動配套100百多家企業參與,建成後更是提供多個就業崗位,帶動周邊村鎮實現經濟發展。

25萬遊客體驗陝西寶雞中國·周原景區周文化

傳統禮節文化解說 (攝影 羅贇鵬)

25萬遊客體驗陝西寶雞中國·周原景區周文化

遊客參觀景區景點 (攝影 羅贇鵬)

25萬遊客體驗陝西寶雞中國·周原景區周文化

環境優美的民宿客舍 (攝影 羅贇鵬)

據瞭解,近年來陝西旅遊集團不斷探索踐行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戰略,深挖陝西文化資源沃土,先後成功打造諸葛古鎮、白鹿原影視基地等多個重大文化旅遊產業項目,探索文化資源從“靜態展覽”轉向“活態傳承”的發展道路上實現了一次的創新和提升,形成了陝旅“文化建設+主題公園+古鎮鄉村旅遊”的融合發展模式。

“陝西西線旅遊資源豐沃,預估產值有200多億,不過很多還有待開發。中國·周原景區的建立,是陝西旅遊集團開發陝西西線旅遊的重要一步,其產生的影響不僅限於對周原景區一個旅遊景點的開發,還會推動景區所在的當地縣域經濟發展,並且將陝西西線各個孤立的旅遊景點,例如將法門寺、太白山等景區串聯起來,實現聯動發展。”張紅權說。

張紅權表示,接下來,陝西旅遊集團一方面繼續完善中國·周原景區旅遊基礎服務設施,另一方面還要深挖文化項目,給遊客奉獻出更為優質的文化產品,此外還要將觀光式旅遊轉變成研學式旅遊,以增加遊客的獲得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