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雲」歲月雜憶——第一次畫壁畫

最近我把博客上有些舊文搬到公眾號來,幾天內朋友圈裡反應熱烈,很多人建議我將當年反映知青生活的博文和漫畫再重新發一下,謝謝大家的關愛,這內容太多了,我只能選擇一些有意思的文章和漫畫轉發到公眾號,今天發第三篇——畫壁畫。

「夏雲」歲月雜憶——第一次畫壁畫

歲月雜憶——第一次畫壁畫

從小喜歡寫字畫畫,學過顏體,臨過柳體,最後喜歡上了飄逸瀟灑的趙孟頫字體,但是嚴格地說,自己寫字水平突飛猛進的年代是文化大革命時期。那年頭大字報鋪天蓋地,滿街都是,各種字體的毛筆字盡情揮灑,整個上海就像每天在舉辦書法大展覽。看大字報,我最喜歡看文藝界的大字報,倒不是喜歡看他們之間如何勾心鬥角,互相揭短,而是看他們寫的那些賞心悅目毛筆字。看到喜歡的,我便記在心中,暗暗揣摩,閒來不斷用手指比劃,時間一長,竟也自成一體。

相對無師自通的寫字而言,畫畫小時候到真的拜過真師,那時候流行三國演義連環畫,大人看到我喜歡畫連環畫中的人物,就帶我去拜見一個據說當時很有名氣的老者。(因為年代已久,學畫時候自己年齡尚小,我已記不得大師的大名了),但是學畫好像只維持幾個月,後來大師因為舉家外遷,學畫生涯也就不了了之。

然而就是這街頭偷學來的書法和幾個月的學畫生涯,在農場時竟派上了大用場。

當時連隊的領導突發奇想,要將宿舍改造成軍營那樣整齊乾淨。被子疊得整齊一點、箱子放得平整一點好辦,在白溜溜的牆上怎麼添上色彩卻是一個問題。後來領導知道我會畫畫,於是就趕鴨子上架要我在每個宿舍上畫上東西。至於畫什麼完全由我選擇。

「夏雲」歲月雜憶——第一次畫壁畫

小時候我的確喜歡畫畫,但那時候畫的不是橫刀躍馬的關公、就是英勇無比的趙子龍,或者瓷牙咧嘴的張飛,不見得把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搬到牆上去吧。冥思苦想,我終於發現畫風景畫最沒有風險。第一,畫那些畫不需要素描基礎,第二,畫中沒有人物,也就沒有像和不像的問題,第三,色彩相對簡單。

徵得領導同意之後,我就開始在20多平方米的大牆上塗鴨。先是打好白底,然後在上面畫上寶塔山,畫上群山,畫上窯洞,畫上朝陽,於是一幅延安聖地的風景畫躍然牆上,儘管此畫不入流,但是畢竟是我第一次在這麼大的大牆上畫壁畫,當時很是自我高興一陣子,也得到了領導的稱讚。

「夏雲」歲月雜憶——第一次畫壁畫

一炮打響,膽子越來越大,接著又在各宿舍的大牆上用大號排筆臨摹畫南海椰林、畫北國雪景……,同時在另一面的牆上臨摹毛主席、魯迅的手寫詩詞,再配上畫框,如此一來,加上整齊劃一的擺設,這個宿舍煥然一新,由此三連也成為農場知青先進示範點,每天來參觀的絡繹不絕。

此次實踐之後不久,我被調到五分場,工作之一就是負責分場前面兩塊板報的出版,不用下田勞動,任我晃悠悠在辦公室隨便塗鴨寫字,這是後話。

(寫於2006年10月25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