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那些人之94:稀里糊涂菜园子


人物简介:地刑星菜园子张青,原为光明寺雇工,因琐事杀人,“倒插门”与母夜叉孙二娘结婚,任十字坡大酒店副总经理。后归附二龙山,与鲁智深等投靠宋江。坐定第102把金交椅,平定方腊时,战死于歙州。

水浒那些人之94:稀里糊涂菜园子

有人认为张青籍贯为河南孟州,似乎缺乏证据支撑。但“菜园子”这个绰号,颇有河南特色。愚以为,一则是因为张青是个种菜的老把式,渐渐形成“菜园子”的绰号。二则其人能力有限,过于惧内,大事不敢做主,小事不能做主。在晋冀鲁豫的方言中,言某人笨,一般说其“菜”,现在网络亦有“菜鸟”之说。“菜”到家了,方称“菜园子”。

水浒那些人之94:稀里糊涂菜园子

张青性格变化很大,这一点,从其成长历程可以看出。开始在光明寺种菜,与老和尚闹了点小矛盾,张青就稀里糊涂愤然杀人,火烧寺庙。由此可知,张青武艺不精,脾气不小。

张青懒得种地,于是在大树坡当强盗。他欺软怕硬惯了,见一个干瘦老头挑担子过来,以为是个软柿子,谁知斗了二十余合,被人家一扁担稀里糊涂打翻。这真是小偷碰见祖师爷了——原来那老头正是退休在家的老强盗山夜叉孙元,出道更早。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孙老头惺惺相惜,忽然想起当年,这个可怜的孩子不就是自己的影子吗?他教张青许多本事,顺便招赘做女婿。张青白手起家,不交学费白白学了一身本事,白白捡了个老婆,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好事?夫妻二人有“打砸抢”的共同语言,有共同的事业和共同的追求,故在梁山夫妻中,应属于幸福的一对。再者,张青武功平平,一遇到家庭纠纷,河东狮吼的事儿难免常有,张青躲还躲不及呢,哪里还有男女平等的想法,故此张青惧内情有可原。

水浒那些人之94:稀里糊涂菜园子

张青向武松吹嘘自己给黑店定的“三大纪律”:不伤害云游僧人,不伤害行院妓女,不伤害流放犯人。不伤害云游僧人,估计是张青对当年杀僧焚寺的过火行为有所愧疚;不伤害行院妓女,说明张青有点同情贫下中农的朴素意识;不伤害流放犯人,则是张青多年出入黑白两道悟出来的硬道理——山不转水转,好事宜多为,坏事莫做绝。

其实这个“三大纪律”,是个美丽的肥皂泡,是件掩盖黑店草菅人命的华丽外衣。让一个没有地位的人给别人定规矩,乃天下最不可思议的谎言。一个严肃认真,一个我行我素,大家心知肚明,仍拼命装着样子。果然,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一把手孙二娘该咋办咋办,想咋干咋干,根本不理什么“三大纪律”,导致鲁智深、武松等差点死于非命。对此,张青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既没有进行严格跟踪监督,更没有对违法违纪行为严肃处理。

水浒那些人之94:稀里糊涂菜园子

话说那一天,武松杀死奸夫淫妇,被发配当孟州,路过十字坡黑店。孙二娘见武松包袱沉重,以为来个大客户,于是在酒内狠下蒙汗药。怎奈机敏的武松不是花和尚鲁智深,也不是头陀,他装着被暗算,等孙二娘上手之时他顺手牵羊踏住孙二娘。当时谙于人情世故的张青出去砍柴(故意砍柴是虚,到处打探消息是真)。张青正好赶回来,一看老婆被人家打翻,他傻了眼,知道遇到“刺头”了。张青依靠他那点“见人就作揖、见人就磕头”的社会哲学,总算摆脱尴尬局面。这样,知难而退中,菜园子张青与武松结拜为兄弟。后来,武松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后,又遭遇张青。张青夫妇帮助武松化妆,把冤死在蒙汗药上的那个头陀的刀拿上,头箍戴上,于是武松改头换面成为行者,踏上新的征程。菜园子张青成就了行者武松的绰号,也是一功。

人算不如天算,后来张青死于非命,歙州之战“乱军中又折了菜园子张青”,张青不像时迁死于绞肠痧,丁得孙死于毒蛇,虽然死得窝囊,但还有个说法,张副总经理之死,有点稀里糊涂,肯定没有炸碉堡、堵枪眼的壮举,大概被马踏如泥了罢。

这真是:都头何幸胜头陀?镔铁有灵夜有歌。可叹夫妻先后死,未闻结义泪滂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