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如何避免中暑?中暑都有什麼表現?應該如何解決?

薇健康


夏季高溫天氣,是中暑的高發期,怎樣避免中暑呢?

1 夏季當太陽特別高溫時,不要直接在太陽底下照射;

2 夏季要避免過度疲勞、持續工作,如果持續工作時間過長,要適當工間休息;

3 夏季因為天氣的炎熱,要避免過量飲酒。

中暑有哪些表現:中暑分為三種症狀:

1 先兆中暑 早期大量出汗、口渴、頭暈、耳鳴、胸悶、噁心、乏力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或有體溫稍升高或正常。

2 輕度中暑 出現先兆中暑以後,病情逐漸加重,體溫升高至38.5度左右,伴有面色潮紅、皮膚灼熱等,或出現早期呼吸困難,繼而出現面色蒼白、噁心、嘔吐、皮膚溼冷或大量出汗、血壓下降和脈搏細弱等症狀。

3 重度中暑 病情進一步惡化,皮膚這個時候無汗,體溫升高至40度以上,呼吸淺而快、脈搏弱而快,每分鐘150次,血壓早期升高,繼而出現休克;患者出現神經性的劇烈頭痛、突然昏倒、胡言亂語、驚厥以及昏迷等症狀。

出現中暑後怎樣解決呢?

1 先兆中暑和輕度中暑:發現後首先將患者搬離高溫環境,道通風良好而陰涼的地方,安靜休息,並及時喝用清涼含鹽飲料補充體液。如果發現病情較重者,要及時醫院救治。

2 重度中暑 :及時迅速送醫院救治是首要的選擇。以免耽誤求救的最好階段。


情感丶醫生


夏季如何避免中暑,中暑都有哪些表現,怎麼辦?現在的夏季越來越炎熱,尤其是北方的夏天溫度越來越多,夏季出現的中暑現象也越來越多,因此防暑也成為夏季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中暑其實就是人文環境引起的疾病,俗稱熱病。人體的溫度為37度,對大多數人來說提問達到38度以上都會感到不舒服,因此我們所處的環境溫度必須低於體溫,才能將體內的熱量散到外面,體外與體內的溫差越大越容易散熱,否則熱散不出去就易發生中暑。

中暑通常分為三個等級,先兆中暑/輕度中暑以及重度中暑,具體表現如下:

先兆中暑:多汗/口渴/無力/頭暈/眼花/耳鳴/噁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發麻/動作不協調等。

輕度中暑:面色潮紅或蒼白/大汗/皮膚溼冷/心率快/血壓下降。

重度中暑:大多數患者會在高溫中昏迷,還會有頭痛/眩暈/不安/精神錯亂/定向力障礙/皮膚出汗停止,灼熱而緋紅,體溫常在40度以上。

那麼夏季如何更好的防暑呢?首先雖然天氣炎熱,但是室內的空調溫度不宜低於26度,太低的溫度不但會降低機體耐熱能力,還不宜散熱,容易中暑。另外及時補充水分以及電解質,避免電解質紊亂引發中暑。第三點最好不要洗冷水澡,皮膚遇冷會收縮表皮血管影響散熱。戶外可以用冰袋擦拭胳膊以及臉輔降溫。最後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在戶外陽光下暴曬做好防暑的準備,一旦發生不適應立即就醫,或找陰涼的地方用藿香正氣水或者風油精擦拭。


心理營養師程偉華


炎熱的夏天還是由我來告訴大家中暑是怎麼一回事吧。中暑多發於炎熱的夏季是因為人們普遍在酷暑的夏季好食冷飲造成的。一兩次免強無事,但是體內免疫功能啟動,自我調節能力加強。兩三天過後就不行了,自應能力(自我免疫保護能力)也會降低,這是因為體內能量主要用於冷食的和解。雖然是這樣體內的消化功能還是紊亂降低。幾天不能獲得能量補充且又消耗,這個時侯可真的不行了。於是就出現了上吐下洩、頭暈眼花、四肢無力、不思飲食等所謂的中暑症狀。人的胃喜熱惡涼,便於消化,這道理不難理解。好食冷飲在大熱的天當時會感覺挺爽,其實胃是很難承受的,少量或體健有時無所謂,大量就出問題了。可以說這就是中暑的本質。中醫有言“夏養陽,冬養陰”。夏天熱還要養陽,“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姜是大熱的夏天還要吃薑。其實都是非常有道理的。我們要記住這些中醫警句。祝福同志們、朋友們身體健康!


超然智者


哈哈,今天剛好發表了一篇關於中暑的文章。

關於中暑有什麼表現,中暑根據嚴重程度不同,輕者會有口渴、頭痛、頭暈、多汗、疲乏、噁心、嘔吐等等表現,重者抽搐痙攣、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那我們一般人該怎麼處理呢?

首先就是將患者移到陰涼通風的地方,脫去衣物,利於散熱;

其次就是降溫,用冰敷額頭、兩側腋窩等部位;

還有就是保持呼吸道通暢,清理鼻子口腔的異物。

那麼夏季如何避免中暑呢?

1.避免在高溫不通風的地方長時間進行強體力勞動;

2.避免穿不透氣的衣服勞動(像有些女孩子穿那種像蚊帳一樣的衣服就很適合哦,哈哈哈);

3.喝鹽水補充水和電解質的喪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