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儒、道、佛

所謂:詩必李杜,詞必蘇辛。蘇軾作為古文學不得不提的一個人。再加上我國古人實際上是文學和哲學不分家的,所以討論蘇軾的文學離不開他的思想。但是我們從蘇軾的詩詞和經歷中能看到的不僅僅是他儒家入世的一面,道家的灑脫,佛家的超脫也有所表現。下面我們就具體來看看這些方面。

蘇軾的儒、道、佛

蘇軾的儒家思想其實主要是從其政論散文來表達出來的。就拿這篇《刑賞忠厚之至論》,其中有這樣的話:“可以賞,可以無賞,黨之過乎仁;過乎仁,不失為君子;過乎義,則流而入於忍人。”這是儒家最正統的仁義之道,而且作為讀書人蘇軾實際上也是希望在仕途上有所發展。但是他又不僅僅是希望取得仕途經濟的成功,這就給他多方面的思想留下空間和機會。

蘇軾的儒、道、佛

蘇軾的確不擅長仕途經濟,他堅持的是比較正統的儒家為國為民的思想,但是這樣的思想也造成了他必然會被官場所不容。一場烏臺詩案几乎要了他的命,被貶謫的生涯讓他如果那正統的儒家思想男友立足之地,所以蘇軾逐漸有了道家的灑脫,但是這不是他剛有的,蘇軾之所以能夠成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說明他骨子裡就有道家灑脫的一面。“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硬生生讓痛苦的懷念,變成了美好的祝願。一首《赤壁賦》那就更顯得不羈:“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莊子能鵬飛九萬里,蘇軾也能夠挾飛仙以遨遊。道者,無以為道,無不為道。

蘇軾的儒、道、佛

蘇軾的禪思詩情來的比較晚,但是影響卻並不小。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覆如電,應作如是觀。‛一切事物都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不能執著於它的虛幻表象,執虛為實只會起惑造孽。對於蘇軾而言,他人生中的數起數落讓人心力交瘁,身心疲憊不堪。禪宗這種視人生如夢幻的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安慰了蘇軾那顆看透人間變化無常的心靈。那麼富貴名利得失猶如過眼煙雲,皆為虛妄更有甚者,整個人生何嘗不是有為法之一,又何嘗不是夢幻泡影呢 ? 這使得他長嘆‚休言萬事轉頭空 ,未轉頭時皆夢‛不僅如此他還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長嘆的一樣縱使曾有‚雄姿英發‛的慷慨豪邁,談笑間灰飛煙滅‛的英雄偉業 ,卻仍只能將這種種功績消弭在,人生如夢 ,一樽還酹江月‛的無邊無際的歷史長河中,王者霸業尚如夢幻一場更何況個人的些微得失?

蘇軾的儒、道、佛

思想都是為我們人服務的,人生經歷總會有各種各樣,有時候我們需要一絲不苟,有時候也需要懂得放手。蘇軾能夠活得無所畏懼,能夠活得悠然自樂,就是他作了思想的主人,而不是被所謂的各種思潮所固化。不像王安石的一味求新,也不像司馬光的一味守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