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古代奇工巧藝發展的五位科學家

中國古代擁有許許多多領先於世界的工藝,我們耳熟能詳的大概就是魯班,而知道的作品大概有地動儀、鐵鍬、木牛流馬等等。而且先人的這些技藝包含了從軍事、農業、手工業、工業等等各個方面,絕對是輝煌的一頁。下面我們談談五位對這方面發展起到巨大作用的我們姑且稱之為科學家的人。

說到奇工巧藝我們往往首先想到的是魯班,但是我們更想說的是與其同時期的墨子,這位哲學大師其實在這方面的才能實際上是超過同時期的魯班的。他可以說是古代自然科學的鼻祖,提出了明鬼重視繼承前人的文化財富和天鬼是要掌握自然規律,這其實就是基本的科學研究的方式。在記載中墨子和魯班進行過類似的比較,比如飛鳶實驗、雲梯戰爭等等,總體來說來說還是墨子更甚一籌。

影響古代奇工巧藝發展的五位科學家

墨子雖然擅長這些,但是墨子更在乎的是他的哲學,而魯班也叫作公輸班的人卻是一門心思在這方面上的專業人才。所以對這個行業產生最初影響的應該是魯班。班門弄斧的故事就是來說明魯班這方面的才能,而且魯班也被稱為土木建築鼻祖、木匠鼻祖、戲班的祖師。他發明的曲尺、墨斗、刨子一直在應用,所以可以說他是引領了中國古代的奇工巧藝的風潮。

影響古代奇工巧藝發展的五位科學家

第三個不得不說的就是木聖張衡了。我們大家都知道是他的地動儀,這個將自然科學與技藝結合的科學產物,可以說是開創了技藝發展的一個新方向。而且張衡擅長繪畫、數學,而製造發展的科學階段就是從圖紙中的計算和設計到將其作為施工的指南,進行規模化的生產活動,所以張衡在這一行業的作用可以說是承上啟下的,開創了新局面。

影響古代奇工巧藝發展的五位科學家

下一階段就是對科學制造的理論性的著作了,而最早的就應該是沈括的《夢溪筆談》,這本可以說是世界性,中國科學史上裡的程碑作品,總結了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社會歷史現象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可以說是為工藝技術的傳承留下了一筆巨大的財富,而隨著時代發展,古代對於工匠的輕視日益嚴重,以及工藝傳承中師傅的保留心態導致越來越多的工藝技術失傳,這本書的價值更加凸顯,沈括在中國科學發展中的作用就更加突出。

影響古代奇工巧藝發展的五位科學家

技藝研究最後一位大師應該就是宋應星,這個明末清初的科學家可以算是自魯班以後唯一的一個專門研究製造方面的科學家了,而我們上面說到的人他們其實大部分還是文人,還是以其他事業為主的。而宋應星的作用體現在收集了豐富的科學資料,他的傑出的作品《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全書收錄了農業、手工業,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製鹽、採煤、榨油等生產技術。是中國科技史料中保留最為豐富的一部,它更多地著眼於手工業,反映了中國明代末年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生產力狀況。可以說,這部作品就是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誕生,新的製造業的思想在誕生,所以他的作用可以說是開創了新局面。

影響古代奇工巧藝發展的五位科學家

中國古代明面上最輝煌的是文學方面的成就,但是推動中國古代發展的最根本的的動力就是這些科學性技藝發展,他們是生產力發展的代表,同時也是社會進步的根本推動力,所以我認為他們就是影藏在暗地裡的中國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