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器形、胎釉、紋飾和裝燒方法來鑑別龍泉窯瓷器?

耕介


瓷器鑑定真知堂:

提出這個問題的一定是位行家。確實,龍泉窯瓷器鑑定要從器型,胎釉,紋飾,裝燒方法等方面來進行。

龍泉窯不是一座窯,而是一大批窯的總稱。龍泉窯位於浙江省龍泉縣,目前發現的窯址數百座,主要以小梅鎮大窯,金村,溪口為主。溪口在宋時主要燒製黑胎仿官窯青瓷,而大窯燒製的黑胎青瓷和白胎青瓷混在一起。金村燒製白胎青瓷和珠光青瓷為主。

龍泉窯從唐末開始燒製,當時主要仿甌窯,在北宋時期,龍泉窯開始被朝廷瞭解,進入發展時期。南宋時,由於朝廷重心遷到杭州,並發展海外貿易,龍泉窯大興。以章生一,生二兄弟為代表的民間名窯輩出。成功的燒製出仿官的黑胎青瓷和顏色蔥翠的白胎青瓷。元代由於重視手工業,龍泉窯繼續繁榮興旺。明初,龍泉窯重心移到處州,號稱處州官窯,但釉色已經明顯不如南宋,甚至元朝。明末由於景德鎮瓷器大興,龍泉窯逐步衰落,到清初還有燒製,但已經日薄西山了。

收藏龍泉窯,主要是分清楚北宋,南宋,元,還是明。清代龍泉收藏價值,除了個別帶文字的以外,已經不高。

龍泉窯,以南宋價值最高。南宋時以章生二龍泉為代表的章窯,冠絕一時,連皇宮也可能使用他的瓷器,當時胎土灰白而不是潔白,所謂白胎是針對黑胎而言的。露胎處都有一線火石紅。顏色以梅子青為最,粉青為上,綠豆色為普品,其他顏色為敗筆。

龍泉梅子青宋瓷罕見,僅存在於傳說中。顏色綠如青梅。粉青則是帶藍之色,和官窯接近故重於當世。龍泉常見的都為綠豆色。灰暗的為艾色。所以南宋龍泉最重梅子青和粉青二色。南宋龍泉極為精緻,底足內滿釉,裝燒方式極為講究。

北宋龍泉處於初創階段,釉和南宋完全不同,一般多為玻璃質石灰釉,極為容易剝落。和南宋時期典型的石灰鹼釉有天壤之別,但年代早,東西少,故精品收藏價值也很高。

北宋龍泉窯底足一般無釉。

元代龍泉大發展,數量眾多,出現了大量模具製造的龍泉印花青瓷。並且出現了用褐色斑裝飾和澀胎裝飾紋樣的方法。元代龍泉梅子青開始較多出現,粉青極為罕見。顏色基本上以蔥綠為主,大量的發黃,混沌不清,是由於瓷釉缺乏精製的原因。胎骨火石紅極強,淘洗不精,多為大批量生產的商品瓷器。底足開始出現環形墊餅,大面積露出胎骨,不再有南宋那種盤碗底足內施釉的精細工藝。

明代龍泉,由於開始時是處州官窯,所以底足處理極為精緻,和景德鎮無異。主要產品為大盤等印花大器。器型規整,比起元瓷精緻十分。唯有釉色,再也沒有宋元時期的粉青,梅子青出現,而多為豆青色,也就是綠豆色。由於官窯背景,故市場價值高於元代,低於南宋。

分享真知識,傳遞正能量!筆者收藏研究瓷器三十多年,歡迎關注本人頭條,謝謝你的收藏和轉發。


瓷器鑑定真知堂



“青瓷雪花漂沫香,何似諸仙瓊蕊漿。”龍泉窯是我國著名的瓷窯之一,位於浙江省龍泉市。產瓷質量精美,在中國陶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藍浦在《景德鎮陶錄》中有提到過龍泉青瓷:“龍泉窯,宋初處州府龍泉縣琉田市所燒。土細墡,質頗粗厚,色甚蔥翠。亦分深淺、無紋片”

龍泉青瓷胎質細膩,按胎色可分為白胎和黑胎兩類,白胎為主。釉色蒼翠,北宋時期多為粉青色,南宋時呈翠青色,沒有開片。在器皿的轉折處往往露出胎的色澤,稱為出筋。

龍泉窯的釉色厚潤,故在裝飾手法上不用刻花和劃花,而是用浮雕或堆雕等方法。比如說在盤子中間堆貼出龍的圖案,在瓶上堆貼出花繪的圖案等,還有在青瓷上裝飾出鐵褐色的斑點,來豐富畫面。

龍泉青瓷的器型有壺、罐、盤、瓶等多種。瓶的樣式有很多,雙魚或雙鳳為耳的盤口瓶是它的典型作品。除此之外還有和道教有關的龍虎瓶、由六朝時期的五壺罐演變而來的五管瓶等。這些器型具有鮮明的特色,且多出於墓葬。

在景德鎮也有仿製龍泉的產品,且至少在明代就開始了,仿製的產品質量都很高,甚至能夠達到進貢的水平,在景德鎮出土的仿龍泉器也能夠證明仿製的水平很高。但是龍泉青瓷和景德鎮的仿龍泉青瓷在底胎和釉上有著很大的區別,且在燒造方法上也有所不同。

龍泉青瓷為我們創造了卓越的美的工藝形象,給人以樸實、粗獷的美感,工藝精湛,獨具匠心。它在中國陶瓷工藝的長河中綻放出自己獨特的美。


內容來自東家達人Tussasi的分享。


玩轉文化生活知識,關注【東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買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選!

東家APP





宋代龍泉窯梅子青筆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