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盪十年-工程師如浮萍

寫這個題目,其實也是我自己的一些想法,中國的腳步太快,使得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些迷茫。個人有時候時間、精力和選擇的機會都是有限,當社會、家庭的壓力和內心的心思都湧上去的時候,不免會感受到焦慮

1)個人與平臺

汽車整個行業,與之前大家所看到的外資、國企和民企本無分別,只是與其他行業相比,這裡有一些特殊的因素:

  • 汽車的製造有個牌照許可,使得現有的企業處於相對完全競爭市場的狀態:外面的資本進不來,內部的競爭是根據原有的節奏來,在整個汽車市場往上走的時候,好與壞一般不會讓企業進入消亡的地步,往往是衰落狀態

  • 如前所說,整車企業是相對而言直接面對客戶的,有著很強的現金流與大部分供應商能處在較強的博弈優勢地位,使得整車企業有錢、有利潤,處於金字塔的頂端

  • 由於整車企業掌握了很大的資源,是除了房地產項目之外一枚拉動經濟的大旗,過去十年都是座上賓

  • 由於整車項目事情(甚至是部分總成零部件),牽涉到環節特別多,使得個人在裡面的權重相對比較低,個人在平臺裡面沒有任何議價權,你不幹自然有其他人做,未必比你出色但是部門、企業不會有影響

事實上,正是這些年各個車企都是招人大戶,把一波波的知識青年培養成為合格的工程師,客觀上中國車企通過吸收轉化流程,與供應商深度開發和交流,積累了不少的東西。而零部件企業,也是從外資/合資零部件企業培養了大量的工程師,我們要相信人是足夠的。

如下圖所示,問題來了,由於整個市場的增速基本進入微增長了,之前在擴張期,不管是從職位升遷也好、收入漲幅也好還是發雙薪也好,都會隨著企業這個平臺的收益和增長變緩甚至停滯而終結。

激盪十年-工程師如浮萍

圖 中國的車市是一部電梯,產業鏈上的熱熱鬧鬧,都是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這個快速增長帶來的汽車的滲透率這種自發的改善自身生活的訴求

2)平臺的分化

我有空的時候加入了孫少軍兄弟的知乎一線賣車群,有時候從他們這個角度去看,最最第一線賣車的情況,就能瞭解當下和未來,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搞汽車這個事情,現在到了消費者挑車,而且可以很挑剔的地步了。

2.1)國外車企和大的Tier1零部件的對策

幾乎所有的國外汽車企業,都在搞模塊化,簡單點來說,是花更少的工程人力,開發時間,來滿足全球的需求。在設計開發這裡,要做電動化的動力總成、要準備智能化的ADAS和Autonomous技術,要做網聯化的座艙和車內數據總線和對應的中心。要是這些投資不能模塊化,平攤到所有的車上,從項目來看,競爭不過別人。簡單一句話,在核心的開發層面,需要更少的人了,把開發的部分核心和輔助的工作放到成本更低的地方。

非常可惜,中國的汽車工程師實際工資成本(個人收入+其他費用*外企認為的效能係數),其實已經接近日韓美德的工程師了,從這種程度來看,不僅僅是天花板到了那麼簡單的事情。

大的零部件企業,本身是一樣的,節奏也是製造往低成本和靠近整車製造的地方去,工程研發中心也在往二線搬,畢竟在全球配置資源,有時候不會考慮那麼多的。

激盪十年-工程師如浮萍

有時候,幹得越多,面越寬,越容易給人誤解,因為你什麼都懂,就認為你什麼都不懂^_^,我是很尊敬真正hold住的DRE的^_^

  • 掌控零件開發計劃

  • 領導PDT產品開發團隊主導零件的設計開發維護工作

  • 產品的定位,開發策略,Benchmark競品分析,DCS成本分析

  • 撰寫SOR併發布,找尋潛在供應商,TA技術能力評估,TR技術方案評審,定點

  • 設計零件,佈置零件,發佈3D數模和圖紙,撰寫DFMEA,申請專利,

  • 支持供應商交樣,發現、接收、解決零件和造車問題,反饋EIR,TIR,輸出解決方案,發佈設計變更EWO並維護變更進度

  • 完成OTS工程認可,投產和售後的產品設計問題以及對問題的判定(設計問題和質量問題的區別)依然是DRE不可忽略的工作量

2.2)國企和民企

嚴格來說,有進取心的國有汽車企業,在某些地方和民企區別不大。在競爭中,開發的速度和彈性是最為重要的,外資車企還能靠品牌,國內車企只能通過實際的產品性價比或者品價比來贏得客戶,顏值要好看,配置要豐富,與外資的差異化要有,需要考慮中國消費者的訴求。開發快、再快一些;成本便宜,再便宜一些。大環境如此,勢必會影響到局裡面的每個人。

在這種條件下,項目組之間的競爭,還有公司產品之間的競爭完全放在臺面上來了,很簡單的,要學會在資源和時間相對匱乏下去戰鬥,而原有的天花板還是在的。

2.3)New Player

這一波新造車運動,是圍繞著電動汽車和智能化展開的。新興的資本和其他行業的資本,都看著原來的造車許可缺口在電動汽車上打開了。當然要揮舞其他行業的經驗(互聯網造車、圍繞用戶的消費產品造車等等),對於個人而言,這是個大坑還是個機會,我們不知道啊。如我昨天所答的,如蔚來、小鵬、威馬,哪個不缺錢,哪個企業不在不斷試錯和嘗試。

Tesla的故事在前面,但是Tesla本身也是在不斷折騰,不斷燒錢。

蔚來是個很奇特的例子,是第一個大規模融資而且堅定的知道自己要造好車,而且對標Tesla的汽車企業。你看它的融資情況

激盪十年-工程師如浮萍

激盪十年-工程師如浮萍

還有在中國地域層面,在整車、動力總成、生態、用戶和基礎設施上面的投資佈局

顯然看的到缺點,它比Tesla還缺錢,而且最大的問題有幾個:

  1. 中國的資本市場比美國的要缺乏積累,目前主要在IC領域做芯片管夠,這是出於國家戰略;但是在汽車領域,有好多的企業排隊分掉資本的額度

  2. 中國的市場競爭太激烈+太碎了,ES8出來以後有幾個大問題

蔚來需要錢,IPO之後可以預期還需要錢,這個體系需要金錢支撐,和Tesla一樣一樣的,我們可以仔細估算它的成本中心,這些是可以估算的

  1. 車不是那麼好看,沒有Model S那種出來帶來電動汽車直接的不一樣的感覺,而且當時車企的電池容量長期集中於20~30Kwh,和60~85Kwh有非常大的距離

  2. 電池在國內屬於被供應商主導的地步,目前來看蔚來和CATL之間博弈,後者在中國更為重要,所以從成本角度沒辦法重複Tesla和Panasonic的價格博弈,這點來看算是核心供應商戰略完敗

  3. 整車製造代工模式,不可行啊,與代工的博弈無異於與虎謀皮,結果還是要自己來做整車,後續打造的輕資產模式被否認了

  • 人力資源費用

  • 運營費用

  • 車型開發費用

  • 工廠維持和運行費用

3)個人的選擇

有時候,人如浮萍,在外面看就是這樣的。

激盪十年-工程師如浮萍

我們所能做得無非就是兩種選擇:

3.1)堅持在原地:我個人覺得,人到了一定程度,是不大需要領導的激勵的。你在做什麼,做了什麼成績,都是自己做整理和判斷。對標的對象,不是身邊的兄弟,而是更好的自己,當然我們可以參考國內外頂尖的大牛,但是實際的路徑,還是要把握。經常聽聽前輩們的忠告還是有幫助的,還有評估下後面年前的工程師的成長速度,看看怎麼能和他們一起成長。沒辦法,人的精力有限,有時候團隊這種事情,你是領頭的,要當頭魚。

3.2)選擇之後再堅持:選擇是個瞬變,換了個跑到不是繼續堅持。

激盪十年-工程師如浮萍

所謂雞湯就是:人都是差不多,區別是否是找到自己所喜歡的事情,願不願意通過各種努力盡力而為,盡力之後總是能獲得一些認可。閒暇之餘,多讀點書,提升一下自身的修養倒是真的。再努力,我們還需要點天賦和運氣,激盪十年,自己認為沒有白過,就是好事^_^

Yulong的聯繫方式,各位可以找我交流^_^

你的讚賞是我寫作的動力之一^_^

激盪十年-工程師如浮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