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餐飲店,「日進斗金」與「勞而無獲」,往往只在一線之間

為什麼他的餐飲店賺錢,我的餐飲店卻賠錢?

多年不見的朋友老王找我喝酒,三杯白的下肚後泛起醉意,便開始抱怨。他說他找親戚借錢開了一家餐飲店,本想著大賺一筆,結果卻天天賠錢,說這話時明顯能感到他的無奈和心酸。

老王他很是不懂,為啥自己的店和別人的差不多,而別人日進斗金,自己卻血本無歸?

原來,老王看中了市裡很賺錢的一家火鍋店,他認為這種風格和模式很招年輕人喜歡,於是自己也模仿著開了一家,不僅在裝修風格、產品線上相似,就連提供的服務也很相像。

開業前一個月,生意還算很紅火,可到了後面,生意越來越差,如今才只有三個月,小店已經快撐不下去了。

開餐飲店,“日進斗金”與“勞而無獲”,往往只在一線之間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到誰誰誰開餐飲店賺了多少錢,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為啥別人開餐飲店能賺錢,我們自己一開就賠錢呢?

其實,日進斗金與血本無歸之間,往往只隔了一條線的距離,能否成功,在於你有沒有通透地瞭解經營餐飲店的規則。

以下這3條認知,是否能真正弄懂,決定著你餐飲店的生意。

1、錦上添花沒有錯,但要先滿足底層邏輯

很多人只懂得“照葫蘆畫瓢”,別人做什麼,他就做什麼,成天只想著通過獨特的形式,好玩的營銷,另類的產品,以及花樣層出的服務等來博人眼球。

雖然用獨特的方式給餐飲店“錦上添花”沒有錯,但一定要在滿足底層邏輯的基礎上。

餐飲的底層邏輯歸根結底有三點:一是好吃實惠,二是健康營養,三是持續穩定。

倘若不能遵循這底層邏輯,你再獨特的營銷方式、再另類的產品、再花樣的服務,都是沒有靈魂的空殼,因為沒有人去餐飲店的根本目的不是吃飯。

縱觀那些依靠獨特營銷方式或花樣服務的,如海底撈、喜茶等,它們沒有一個是產品差的。

所以,往往別人玩另類的營銷能成功,而你卻不能,其根本原因就是你的產品沒有滿足底層邏輯。

開餐飲店,“日進斗金”與“勞而無獲”,往往只在一線之間

2、理論知識很重要,但不要完全依賴它們

近幾年來餐飲行業發展迅速,越來越多的餐飲理論和知識被人們歸納總結出來,說起來頭頭是道,讓人信服。

這導致很多想要入行、或剛入行的餐飲人,把這些餐飲理論和知識當成開店的依據。有依據固然很好,它讓我們開店能少走很多彎路,但我們不能完全依賴它們。

可能張三用了這些理論,一帆風順;而李四用了這些理論,舉步維艱。因為但凡是理論,就有它適合的場景,它不可能100%有效,否則人人都可以開餐飲店賺錢了。

這條理論對你不管用,也許是場景不對,也許是餐飲市場結構發生了變化,它可能只有一半對你有用。

所以,作為餐飲人,學習理論和知識固然重要,但我們不能完全依賴它們,它們不是絕對的真理,卻能讓我們有所啟發。

開餐飲店,“日進斗金”與“勞而無獲”,往往只在一線之間

3、失敗經常會出現,但在堅持一下就成功

馬雲有一句話,說今天很殘酷,明天很殘酷,後天很美好,但是很多人死在了明天的夜裡。

尤其是餐飲行業,你的餐飲店不可能“一夜攀上枝頭變鳳凰”,甚至那些看似一夜走紅的網紅店,其實也在前期做了大量的準備,甚至在紅火之前都開了數年。

餐飲店最終需要用品質來說話,而時間就是檢驗品質的最好的標準。所以你的餐飲店可能不會立馬紅火,但是堅持做品質,早晚會火,只不過這其中需要使用一些營銷手段。

做餐飲是一件長久的事情,它不像短跑,更像是馬拉松,只有不斷堅持,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身為餐飲人,我們需要做好以下三件事情,才可以更快速越過成功與失敗之間的那條線。

開餐飲店,“日進斗金”與“勞而無獲”,往往只在一線之間

1、弄懂餐飲行業的本質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餐飲行業的本質,就是在滿足餐飲底層邏輯的基礎上,不斷通過新奇的營銷手段、用餐形式等,來吸引顧客注意力,加強他們對餐飲店的印象,從而達成重複消費的目的。

2、弄懂顧客的根本需求

其次,我們要了解顧客的根本需求,只有滿足了他們最根本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做出吸引他們的對策。一般而言,顧客的根本需求無非是美味的菜品和愉悅的社交體驗。

3、不斷地學習

最後,身為餐飲人,一定要不斷地學習,因為時代在不斷髮生變化,它會顛覆整個餐飲業,讓黑白顛倒。所以我們需要不斷地學習,才能緊跟餐飲業的發展趨勢和潮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