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母子連心是有科學依據的!國外研究人員發現這樣的現象

母子連心,這句話一點也沒有錯。當寶寶還在媽媽肚裡的時候,他(她)就能接收到媽媽的情緒,與媽媽同喜同悲。

原來,母子連心是有科學依據的!國外研究人員發現這樣的現象

以色列研究人員發現,3個月大的嬰兒能夠和他們的母親實現彼此的心跳同步。研究人員讓40對母嬰面對面相處,並在每個人的心臟部位配備了能夠檢測心跳的電極。結果發現,隨著母親充滿愛意的面容或是歡樂笑聲的出現,母親與孩子的心跳很快就“步調一致”了。

“母子連心”的科學依據假說美國華盛頓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發現,女性大腦中經常會發現一種非常特殊的細胞——微嵌合細胞,接近2/3的女性被發現在她們的大腦中的多個區域,存在她們所育男性胎兒的DNA,而且擁有的時間持續很長,擁有者中年齡最大的有94歲。

原來,母子連心是有科學依據的!國外研究人員發現這樣的現象

這種現象說明胎兒的細胞進入了母親的大腦。但這種現象究竟是怎麼產生的,還沒有被證實,卻足以說明母子的相互關聯,在大腦裡有“根基”。

我相信母子連心,因為每次睡覺我都是在兒子醒的前三秒就醒了。好多次都能在半夜他準備掉下床的前一秒抓住他。”

“當媽的真是不容易!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成了超人!女兒翻身沒踢被子我不會伸手,要是她踢被子了,我不自覺的伸過去給她蓋好,每一個細微的動作我都能感應到。”

原來,母子連心是有科學依據的!國外研究人員發現這樣的現象

兒童教育心理學家認為:父母自己帶孩子在孩子個性心理發展上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母親與孩子近10個月的共生生活造就了彼此心理上的無比親密,“母子連心”,這是父親和任何看護人都無法取代的。只有母親能本能地覺察孩子的需要和麵臨的危險;

只有母親才能本能地給孩子安全感和滿足,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尤其需要母親不間斷地關懷。而一歲半之後,父親的作用又在於引導孩子獨立探索外部世界,形成獨立安全感。所以,不管你現在採用的是何種撫養方式,都應該更多地參與孩子的身心成長和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