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人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實在太多,但把握起竿時機才是最重要的!

為了釣魚,釣魚人捨得花錢花時間更是有大把的精力被佔用;好久不讀書的人也要買了關於釣魚的書和雜誌來學習,連穿針引線都得學,綁鉤,修漂,解魚線,從不下廚做飯的男子也學著開始製作各種餌料了,還要懂地理地形連天氣和氣壓也得懂一些,但是如何才能夠真正使魚獲多多呢?

釣魚人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實在太多,但把握起竿時機才是最重要的!

群裡釣友的魚獲,很漂亮吧?

毫無疑問,讀漂 起竿才是關鍵。也就是說,其它的一切都是準備工作是前提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糧草,你掌握的相關 知識越多準備的越充分,你釣獲多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你的基本功一定要過硬,如果你不會讀漂 不能準確的把握起竿時機,那麼魚獲多又從何談起呢?

釣魚人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實在太多,但把握起竿時機才是最重要的!

想要能讀懂漂相,得先會調漂,調漂也是基本功。但是調漂是一個有廣泛共識卻 也有不少爭議的課目,它需要一個單獨的篇幅和章節來闡述,卻也未必能講說的很全面。所以今天在這裡不準備講,我們以臺釣最常說的“調四釣二”為例:

可以這樣說,垂釣的全部樂趣就在於看漂和提竿,當然它也是一個釣者技藝水平的直接反映。釣魚過程的成敗全在於讀漂和提竿。

魚漂有立漂和臥漂 之分,漂相也有各自的特點。

釣魚人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實在太多,但把握起竿時機才是最重要的!

立漂:漂下有墜,有鉤,有餌,只有漂的浮力和魚墜重相等,鉤落底後,漂才會只在水面露出一個小點。魚不咬鉤,漂不動,魚一咬,漂就會有相應的動態,好的釣魚人正是根據這個來迅速的判斷並作出反應。

基本漂相有四種:逗漂,送漂,拖漂,箭漂。

逗漂:是魚發現餌料時碰餌,咬餌的動作在漂上的表現,上下抖動,沒有規律,此時餌並沒有被魚兒真正的吃到嘴裡。

送漂:是魚低頭咬鉤抬頭要走的動作,我們見到最多的是直接上送數目或點動三四下後再送,這時的漂是連升數目甚至完全倒在水裡。送漂動作越慢越穩魚就越大,反之漂快速上升多是小魚咬鉤。

拉漂,是魚咬 餌就走,漂通常是快速下沉,當然我們看到的是下頓,或者黑漂。

箭漂:就是魚咬鉤後即不上浮也不下沉,拖著漂在水面平移,這多是半水截口,大魚小魚都有可能。

臥漂比立漂靈敏,更適合水下有雜物水草時下鉤,但風大時不易看準。因為本人對於立漂沒有研究,不敢在這裡亂說,請各位老師們多包涵。

釣魚人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實在太多,但把握起竿時機才是最重要的!

提竿猶如射門,最關鍵緊要,鯽魚咬漂多是漂上下點動後明顯上浮,提竿有魚。或是緩慢上浮時一下有力的下挫,這也是起竿時機,當然有時大鯽魚咬鉤會叫人產生小魚鬧的感覺,這就是大魚的狡猾之處。緩慢的下拉或者沉穩的上送或者黑漂,都有上大鯽魚的可能。本人曾遇到過 漂被送的連漂肚都出了水面,起竿為大鯽。越是小鯽魚漂相越大,越是大鯽魚漂相卻可能很小。

釣魚人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實在太多,但把握起竿時機才是最重要的!

而鯉魚呢?多是大幅度上下抖動,後斜向沒入水中。

肉食魚多是黑漂。小魚鬧鉤漂相誇張卻是叫人難有作為。

關於起竿時機可以講很多,但是做起來卻不易,這就好比寫字,想寫的好只能自己練,誰也代替不了你,在練的過程中不斷的摸索總結。

釣魚人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實在太多,但把握起竿時機才是最重要的!

相對漂相來說,小魚較大魚更難把握,所以對於那些基本功不紮實的釣友不妨從釣小魚做起,只有能釣好小魚,才有可能把大魚釣好,相對來說大魚的漂相要真實的多。有一次,本人在一個水庫的入水口,親見一個釣友,小麥穗,小馬口小白條愣是釣了半個魚護,雖說他的魚護不大,但那起碼也有幾百條得有好幾斤重的吧?我還沒有見到漂動,他的竿已經抬起了,鉤上有魚,幾乎竿竿不空,真叫人佩服的五體投地了。一個人若是能達到這個水準,釣大魚根本不是事,只要有大魚吃鉤,能釣不上?

呵呵,得多努力才是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