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婦幼兒科大夫俞萍:「不急,慢慢來」

福清妇幼儿科大夫俞萍:“不急,慢慢来”

俞萍在為患病兒童做檢查

東南網7月31日福清站報道 記者 張雅楠

“不急,慢慢來”是福清市婦幼保健院兒科副主任醫師俞萍的口頭禪。1968年出生的她,今年已經是她工作第28個年頭了。每週輪兩天門診,每年平均接待約8000號病人,最多的時候一天就要看100多個病患。當被問道,面對這麼多病人,問診的時候心裡會急嗎?她笑呵呵的說:“不急,慢慢來嘛。”

慢是有原因的

“我是我們科裡最慢的。”俞大夫笑稱,“哎呀,沒辦法,不得不囉嗦,現在的孩子生病,多是家長的餵養方式不對,每次都要事無鉅細地交待,怎麼餵養、怎麼觀察、注意哪些方面等等,不然家長也不放心,一個勁兒問我。”

俞大夫告訴記者,兒科門診室裡,有時給一個孩子看病,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陪同,還有跟著七八個家長的,診室裡都擠不下。醫生問診的時候,他們也是七嘴八舌地問這問那。“有時候爺爺剛問一個問題,還不等我回答,爸爸又問我一個問題。我都一個個回答,說清楚,不急,慢慢來。”俞大夫說,“最頭疼的是帶孩子來看病的人不是日常中照顧孩子的人,問題都答不上來,影響判斷。我還是會給他時間,打電話回家詢問,或者我在電話裡問。”

福清妇幼儿科大夫俞萍:“不急,慢慢来”

俞萍早晨例行查房

給孩子治病 更多在教育家長

“孩子患病,家長會比自己患病還緊張。”俞萍告訴記者。

2017年,一對老人家抱著孫子來看病。經過詢問和檢查,俞萍判斷孩子只有輕微的感冒症狀,便開了些感冒沖劑,叮囑老人家回家護理,多觀察。“但老人家就是不肯回去,堅決要多開一點藥,甚至打針,恨不得當場就把孩子治好。”俞萍此時就需耐心地跟老人解釋,從提高免疫力、過度治療的危害等,反覆教他們“要多注意孩子精神狀況和飲食”。

俞萍解釋說:“在福清,很多父母遠在國外,爺爺奶奶在家中帶孫子,對孩子就會更緊張。這點我充分理解,所以對這種情況我會更加耐心解釋。”

即使如此,俞萍也曾受到過一次衝擊。曾經一位老太太和媳婦抱著七八個月大的孫子到福清市婦幼保健院兒科就診。當時孩子感冒發高燒,被緊緊包裹了好幾層。俞萍看到這種情況,立刻制止,表示孩子高熱會抽筋,不鞥包得這麼緊、這麼多。誰知惹來老太太的破口大罵,認為俞萍在詛咒她的孫子。

“那一瞬間我腦子有點懵,也有點委屈。”俞萍回憶道,“不過孩子更重要,沒時間讓我生氣,當時我仍然耐心跟她解釋。檢查後,發信啊孩子情況有些嚴重,便趕緊讓他們辦理了住院。期間我仍然履行一個主治醫生的職責,盡心盡力多觀察。後來家屬還不好意思跟我道歉了,說他母親(老太太)有些‘迷信’,而我對事情過去也忘了,早不介意了,還跟他說了許多餵養孩子要注意的地方。”

在科室裡,同事們也都說俞大夫心大,整天看她樂呵呵的,不緊不慢,工作中的磕磕絆絆過了便過了。還有一樁“奇事”成為大家之間笑談。

“當時俞萍為一名小孩檢查身體。孩子面對醫生害怕便哭了起來,這是常見現象,誰知家長居然慌忙抱起孩子,委屈言道:醫生把寶寶弄哭了,醫生要道歉。這讓俞大夫哭笑不得。”同事表示。而俞萍無奈地告訴記者:“我當時心想,我為什麼要道歉,我給你檢查身體治病,你應該謝謝我。”

即使有時難免賭氣,但俞萍還是認真對待每一個病人,並耐心地給家長講解。對此俞萍表示:“其實父母的情緒對嬰兒影響很大。有的父母因為沒經驗、壓力大,總覺得自己帶不好孩子,愁眉苦臉、情緒大起大落不穩定、憂鬱暴躁等等都會被嬰兒感知進而被影響,所以我會花不少時間在家長身上”。

福清妇幼儿科大夫俞萍:“不急,慢慢来”

俞萍在研究病歷

工作上完美 家庭裡缺憾

俞萍的兒子已經大學畢業。記者瞭解到,在兒子上學期間,俞萍工作太忙,幾乎沒有管過孩子。

“我兒子還挺爭氣的,當年順利考上了大學,也沒讓我多操心。”俞萍慶幸地說,“上初中的時候,我最怕接到老師電話,要我去學校監督兒子完成作業再把他領回來。我哪有時間啊……”。

同事們也表示,聽俞大夫打電話時的語氣便可知道她與誰通電話。“我對病人和家屬都很有耐心,但把所有的不耐煩和壞脾氣都給了我媽、我老公和我兒子。”俞萍充滿歉疚地說,“我教家屬如何觀察孩子面色、睡覺狀態,如何數呼吸頻率,家屬叫苦說‘醫生,這怎麼數,太難了’,我說不難。對此教幾遍我都事很有耐心。但對家人,我每次都是‘好了好了,掛了……’”。

俞萍說,她經常反省自己,可是工作起來就會忘記。

二十八年來,俞萍就在瑣碎忙碌的工作中兢兢業業,對病患孩童和家屬盡心照顧、耐心叮囑,“日常工作就是很瑣碎,每天忙忙碌碌,嘮嘮叨叨,一天天就這麼過來了,我兒子都整天說我越來越嘮叨,沒辦法,工作習慣了。”俞萍笑著告訴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