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痕跡主義」在基層流行

據媒體報道,中部某省一個鄉鎮近日舉辦了一次“脫貧攻堅資料大比武”,活動要求各村第一書記協同包村幹部、駐村工作隊準備2014年以來的所有脫貧攻堅資料,到鎮裡進行比賽。記者在“脫貧攻堅資料大比武”現場看到,鎮政府會議室裡一排排檔案整齊擺放,摞滿了十幾張桌子。一位駐村幹部稱,村裡搞一次衛生清掃活動就需要準備9份檔案存檔。專家指出,“痕跡主義”在基層流行,已成為形式主義的新變種,當引起高度重視。

筆者在從事基層督察檢查工作時也遇到過類似情況,部分基層幹部對於“痕跡主義”頗為厭煩,但對於上級要求的“痕跡”又不能違背,於是只好年年新瓶裝舊酒,把去年的材料改改日期,換個門面,擺在一起摞一大堆,看上去像那麼回事,但實質上卻“年年歲歲花相似”“太陽底下無新事”。

一些基層幹部飽受“痕跡主義”之苦,對於正常的工作痕跡也產生了逆反心理。一次筆者下基層督察工作,出於當地情況特殊,本想讓基層多準備一些工作材料,以便讓督察工作更細緻,但卻被同行的同事善意提醒:基層對於規定“痕跡”已經不堪重負,讓基層再做額外工作,哪怕是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基層也會非常反感,甚至有可能到上級那裡說增加基層負擔。筆者聽後只好作罷。

作為精細化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工作痕跡化是加強工作科學性、系統性、公開性、可溯性的重要手段,是現代工作管理模式的重要標誌。在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精準扶貧工作中,以建檔立卡為代表的痕跡管理,為各地原本粗放的扶貧工作提供了精準的指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應當看到,一些地方將工作痕跡化演變成“痕跡主義”,是過程途徑對初心、目標的侵蝕異化和反客為主。“痕跡主義”本質上就是形式主義,是形式主義的更進一步。形式主義注重走形式、走過場,“痕跡主義”不僅注重形式、走過場,還一定要留下像模像樣的“痕跡”。形式主義不想怎麼辦好工作,只想怎麼擺好樣子、做好架子,“痕跡主義”則以有痕為標準,用盡一切方法弄出痕跡,哪怕是“補痕跡”“造痕跡”“美化痕跡”也在所不惜。

從工作痕跡化到“痕跡主義”只有一步之遙,但是擺脫“痕跡主義”迴歸工作痕跡化的正軌,卻面臨著反對形式主義的艱鉅任務。反對形式主義,是和反對官僚主義密切相關的系統工程,必須置於反“四風”、堅持群眾路線、建立現代服務型政府、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等大背景下系統推進。只有這樣,“痕跡主義”才能不消自除,迴歸科學管理的本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